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抗战研究研究刊物《近代史研究》内容正文

《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6期
2020-10-21 17:34: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点击:



点击阅读全本

本期目录
---------------------------------------------------------------------------------------------------------------

·专题论文·

日苏中立条约在中国的争议及其政治延伸  邓  野(4)

清末留日学生“取缔规则”事件再解读  李喜所  李来容(20)

“九·一八”事变后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的系统传入与影响   郑大华(31)

钱穆对“宋学”的现代诠释  侯宏堂(48)

·理论探讨·

6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有关理论与方法问题的讨论  张海鹏(68)

·问题讨论·

质疑“中国古代专制说”依据何在 ——与侯旭东先生商榷  黄敏兰(79)

·学位文选·

晚清教科之“科学“概念的生成与演化(1901—1905)  张  帆(108)

·读史札记·

映堂居士究竟是何人  邬国义(122)

红军长征中左右两路军的若干电报考  孙果达(126)

 

2008年国外出版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131)

2008年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出版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143)

《近代史研究》2009年总目  (159)

书讯

《清末宫迁社会史》  (19)

 

 

本期摘要
---------------------------------------------------------------------------------------------------------------

[标题]日苏中立条约在中国的争议及其政治延伸
[作者]邓  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提要]1941年4月签署的日苏中立条约,一方面对苏联有利,另一方面也对日本有利。这种双重性质反映在中国,一方面对共产党有利,另一方面则对国民党不利。同时,由于日苏变相承认满、蒙,极大地刺激了广大国民的民族情绪。基于以上多种原因,日苏条约在中国引发了巨大的政治争议。中共全力支持,国民党强烈不满,而一般社会舆论则首先质疑苏联的对华政策,继而又质疑中共的民族性。日苏条约在今天看来,仍然很难根据某一个方面的立场,做出完全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它仍将作为一个双重或多重性质的条约,而长久地留在历史的争议之中。
[关键词]日苏条约    满、蒙问题     国家观     民族性

 

[标题]清末留日学生“取缔规则”事件再解读
[作者]李喜所、李来容(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提要]1905年中国留日学生因日本政府颁布“取缔规则”而发起的群体抗议活动,无疑是民族精神和爱国激情的张扬。但是,就“取缔规则”本身来讲,从出台缘由、性质到具体内容,实属正常的教育整顿,旨在进一步规范日本的留学教育。留日学生因日俄战争中国所遭受的民族耻辱,以及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种种不公平待遇,积之日久形成强烈的反日民族情绪,以“取缔规则”为导火线,一触即发,从而将教育问题演变成一场激进的政治反抗运动。事实上,留日学生对此规则存有诸多的误解与误读,情绪化的激情有余,冷静的客观分析不足。难能可贵的是,留日学生也在“蛮干”的过程中逐渐反省,回归理性。这对留日学生日后的政治追求和社会活动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清末留日生  取缔规则  梁启超  陈天华 

 

[标题]“九·一八”事变后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的系统传入与影响
[作者]郑大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提要]费希特的民族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拿破仑军队占领柏林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发表的《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中。虽然早在19世纪20年代,张君劢以及青年党的李璜、左舜生等人对费希特的民族主义思想做过一些介绍,但那时的介绍是零星的、不成系统的,只是到了“九·一八”事变后,费希特的民族主义思想才被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据初步统计,“九·一八”事变后,仅《东方杂志》、《国闻周报》、《时代公论》、《复兴月刊》、《教育杂志》、《再生杂志》和《大公报》等报刊发表的费希特《对德意志国民的演讲》之译文(节译或摘译)或介绍费希特之民族复兴思想的文章就达23篇之多。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的系统传入,促进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潮的勃兴。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  费希特  民族主义  30年代  民族复兴

 

[标题]钱穆对“宋学”的现代诠释
[作者]侯宏堂(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提要]在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演进中,钱穆先生最为认同、推重“宋学”,并在自己的众多著述与讲演中论涉了宋学问题,对宋代学术文化作了广博而精微的研究。探求和考察钱穆之所以推重、认同宋学的原因及其对宋学的现代诠释,不仅可以进一步深入钱先生的思想世界,且对中国学术文化传统的更新与重建之思考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综合钱穆的论说与诠释,他所念兹在兹的宋学,其意涵可以概括为五大要点,即:融释归儒的宋学血脉,开创近代的宋学地位,明体达用的宋学精神,综汇贯通的宋学气象,天人合一的宋学境界。
[关键词] 钱穆   宋学   现代诠释

 

[标题]6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有关理论与方法问题的讨论
[作者]张海鹏(近代史研究所)
[提要]序言1999年初,《近代史研究》杂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拟编辑出版“50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专辑,我应约就50年来中国近代史的理论和方法问题撰写文章。所撰写文章已经在《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5期刊出,并且收入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在2000年出版。光阴荏苒,十年一瞬即逝,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大庆到来。本想在前文基础上稍加扩充,写成6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的文章。犹豫至再,乃决定撇开原有文章,重新结构,增加前文未及写出的内容,爰成此文,以求教于读者。本文与前文是姊妹篇,互为补充,请读者不吝指正。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关于中国近代史与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换句话说,究竟是以1919年作为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线,还是以1949年作为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线,数十年来,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定义不能说是完整的、准确的。1949年以前的学者,对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是否区分、如何区分,并不十分在意。这也许跟那个年代里,近代中国的历史还在进行中,不无关系。如1933年在上海出...
[关键词] 

 

[标题]质疑“中国古代专制说”依据何在——与侯旭东先生商榷
[作者]黄敏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提要]侯旭东的《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想象出中国人的“自我东方化”和“自我殖民”,夸大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过高估计了否定专制说者的影响;在没有进行历史学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得出有悖史实的结论。事实上,“中国古代专制说”并非如侯文所说是西方人对东方的偏见,也并非没有经过中国人的事实论证。这一学说既有深厚的中国本土思想资源为基础,也经过众多学者长期的和深入的研究,符合中国历史的特征。接受和传播“中国古代专制说”并不是中国人的“自我东方化”和“自我殖民”,而是中国人为了改造传统社会去深入认识中国社会。侯文所做的知识考古不够完全,这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将此项工作引向深入。
[关键词]中国专制  西方偏见  文化殖民  孟德斯鸠  梁启超

 

[标题]晚清教科之“科学”概念的生成与演化(1901—1905)
[作者]张  帆(江苏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提要]19、20世纪之交,“科学”一词在中国初现,虽与教育相关,却不特指分科教育。新政时期,中国朝野皆以日本教育作为汲取“科学”的管道,使得晚清新教育与日本“科学”紧密结合,从而形成教科意义上的“科学”概念。这种“科学”概念的生成体现了朝野各方“以日为师”方向上的同一性,但“科学”意义之上负载了不同的政治理想。清政府整体移植日本官办教育体系,以期巩固“政教合一”的专制政权。在野士人通过教育接引日本的启蒙思想,从中寻求改造社会的思想资源,二者在政治上的对立越演越烈。教科之“科学”的生成是“科学”概念在教育领域泛化的结果,它在学术与政治两方面都动摇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关键词]分科之学  教育  科学

 

[标题]映堂居士究竟是何人
[作者]邬国义(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提要]马可·波罗是举世闻名的意大利旅行家,他的《马可波罗游记》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对东西方世界均产生过重大影响。《马可波罗游记》在13世纪一经问世,便在欧洲各国广为流传,但这部有着“中国情结”的著作,传入中国却是姗姗来迟。据中西交通史专家向达考证,中国境内对《马可波罗游记》(以下简称“游记”)的介绍,最早见于1874年4月(同治十三年三月)《中西闻见录》第21号(北京同文馆编印)上映堂居士写的《元代西人入中国述》。向达指出:“我国之研究马哥孛罗氏书者,以余所知,当以同治时同文馆人士为最先。”他还说:“映堂居士不知何人,论中国研究马哥孛罗者,不能不以此君为先河矣。”①此后,至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仍沿用此说,例如,《马可波罗介绍与研究》一书的编者余士雄即认为,映堂居士的《元代西人入中国述》是我国一百多年前发表的“第一篇介绍马可波罗的文章,有历史意义”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马可.波罗及其《游记》早期传入中国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③,但作为论述马可.波罗父子来华详细经过及事迹的一篇专文,映堂居士的文章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学者们凡是谈到这个问题,都要引用该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个多世纪过去了,究...
[关键词]

 

[标题]红军长征中左右两路军的若干电报考
[作者]孙果达(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提要]历史档案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历史档案在后人眼里往往会有许多模糊和疑问,使得研究者难以准确运用而影响研究的结果。本文就研究中发现的红军长征时左右两路军若干电报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三份电报的时间顺序在《红军长征.文献》①中关于1935年9月中央红军单独北上时,有3份重要电报时间顺序的排列是不够准确的。文献第675页的电报是“张国焘关于红一、三军单独北上问题致林彪等转中央领导人电”,电报落款是“朱、张,九月十日四时”。第676页的电报是“中共中央关于北上方针绝对不应改变,左路军应速即北上再致张国焘电”,电报落款是“中央,九月十日”。第677页的电报是“指令”,落款是“中央政治局,九月十日于阿西”。由于后两份电报当年没有标出9月10日的具体时间,因此如何排列前后顺序就成了问题。按照目前的编排顺序,显然是表明后两份电报发出的时间应该在9月10日凌晨的4时之后。但这种排列是值得商榷的。先看第675页的电报。张国焘的这份电报是委托林彪等转告中央领导人,而当时林彪所率的红一军作为右路军的前锋正在俄界,也就是中共中央正在前往的地点。如果张国焘能够与中共中央直接电报联...
[关键词]

 

[标题]2008年国外出版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
[作者]王北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
[提要]
[关键词]

 

[标题]2008年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出版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
[作者]王北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
[提要]
[关键词]

 

[标题]《近代史研究》2009年总目
[作者]
[提要]
[关键词]

 

[标题]《清末宫迁社会史》
[提要]〔美〕罗友枝著,周卫平译,雷颐审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42.2万字,45元。清廷统治中国268年,成功原因究竟何在?罗友枝教授的这部力作为我们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诠释。本书以清代宫廷为主要研究对象,内容涉及清代宫廷物质文化、宫廷社会结构、宫廷礼仪等三大方面。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宫廷社会,辨析清朝统治的几个重要特点——这些特点把清朝统治者与以前的非汉族统治者联系了起来。第二部分由4章组成,各章研究的重点分别为:17世纪初叶清朝征服精英集团的形成过程;皇族内部的竞争;满族人对妇女的态度;宫廷奴仆。第三部分由3章组成,每一章都探讨不同的文化领域:儒家的国家礼仪;宫廷对萨满教和藏传佛教的支持和资助,以及针对帝国境内不同民族采取的多元文化政策;内廷宗教生活。《清代宫廷社会史》

责任编辑:国强 最后更新:2021-05-30 19:49:2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5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