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抗战研究研究刊物《近代史研究》内容正文

《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3期
2020-06-20 16:20:5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点击:

  一、阅读全文(点击):《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3期

  二、全文提要:

  纪念太平天国140周年暨罗尔纲90华诞学术座谈会纪要 靳 良

  今年1月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起义的140周年,1月29日又欣逢著名的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同志九秩荣庆之日,为此,中国史学会、北京史学会、北京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把这两件事合在一起,于1月28日联合举办了一次学术座谈会,以资纪念和庆贺。应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首都史学界30多位专家、学者,会议由近代史所所长王庆成主持。

  中国现代史研究的历史回顾 陈铁健

  1919年到1949年这30年的中国历史,严格地讲,应当属于中国近代史范畴,即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后半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过,囿于长期形成的习惯,人们依然把这30年的历史,称之为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历史学中一门年轻的学科分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有过为数不多的专史或涉及这段历史的著作。例如,华岗的《中国大革命史》、邓夏的《中国职工运动简史》、张闻天主编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陈伯达的《论十年内战》。

  商会与中国资产阶级的“自为”化问题 虞和平

  本文说的中国资产阶级的“自为”化,是指与其“自在”形态相对而言的一个发展阶段,也就是指它的形成过程。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形成问题,学术界争论已久,众说纷纭。论者虽各持己见,方法则基本相似,一般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证:(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如多少企业,多少投资;(2)资本家的人数;(3)资产阶级的政治活动;(4)资产阶级党派的出现。这四个方面当然与资产阶级的形成有关,但仍难以判别资产阶级的形成与否和水平。

  中国近代保税关栈的起源和设立 薛鹏志

  关栈是海关的一种保税制度,通常是指经海关准予注册用以存储保税货物的仓库或场所。在清季,保税关栈是由商人自立栈房(码头仓栈)改设的。关栈与商栈同是存储货物之所,其不同之处在于:关栈所存为未经通关的保税待纳货物,而商栈所存则为业经通关的已税货物。关栈保税,本是中国所无,亦不载于不平等条约。其请设和开办经历了长期抗争与骤然让与的矛盾过程,斗争焦点是外国栈房准作关栈抑或中国自办关栈。

  赫德的权力错位和矛盾性格 李丹慧

  赫德1854年来华,1861年以总税务司身份总揽中国海关权柄近50年,他一方面作为“中国政府的臣仆”活跃于清帝国的政治舞台,以“是一个中国的而不是外国的服务机关”的税务司公署为大本营,维护清王朝的权威与利益,一方面又作为英国在华的重要代理人,为英国资产阶级谋取在华最大权益。他既谨慎圆通,又野心勃勃;既坚定持重,又犹疑多变……,在权力、事业、性格诸方面交织了多面性与矛盾性。

  一贯道前期历史初探──兼谈一贯道与义和团的关系 周育民

  我国早期治义和团运动史的学者陈捷先生曾经写道:“义和拳本拳术之一种,继以习者日众,改名曰义和团。每传拳法,必集二十五人为一团。团有团首,团员聚散皆从其令。相传总首领李来中,陕西人;或谓总首领曰王觉一,居四川;天津人则谓祖师居四川峨嵋山,今已二百余岁;或谓实即石佛口王姓。”义和团作为一个分散的群众结社,并不存在统一的总首领,已成为定论。但在某一地区或时期,出现能号令数团、数十团的总首领确是事实。

  论清末立宪运动的进步作用 侯宜杰

  关于清末立宪运动的性质仍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本文就其进步作用作些探讨,并对不同的意见提出商榷,以就正于方家。

  立宪运动的进步作用在于:

  第一,宣传了爱国主义,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立宪运动自始至终都充满着爱国激情,它勃发的最大动因就是“起于图救危亡之问题”,“救国为前提,立宪为目的”。立法派认为,列强俱都实行了立宪、民主制度,互相勾结,共同侵略中国,中国在世界上极其孤立,同时又是专制政体,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因此屡屡被列强挫败,丧权失地,已成未亡将亡之国。

  朱执信对孙文民生主义的理解 〔日〕狭间直树

  孙文的民生主义,众所周知,是构成三民主义的一个要素。从三民主义的关联性来看,它是与民族、民权主义溶为一体,构成驱逐满族、创建平等自由、繁荣富强的新共和国的完整的革命理论。但它和民族、民权主义亦有不同之处,即后者是为了直接解决眼前的革命课题,而前者却是为了预先防备在未来的新共和国里会发生的社会问题。后者的革命是所谓“政治革命”,前者的革命是所谓“社会革命”。

  20世纪初年资产阶级的风俗观 韩 昱

  社会习俗,是由一个民族所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文化形态所决定的,是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气质性格、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的综合反映,是一种特殊的、大众化的文化形态。虽然社会习俗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但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将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激烈的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习俗就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和晴雨表,是人们精神气质、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变化的外在表现。

  近代中国婚姻家庭变革思潮述论 徐建生

  相互依存的婚姻家庭制度,以及伦理道德等诸因素,在中国社会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这不仅体现于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系统,还可证诸于婚姻习俗、家庭制度的艰难变动以及比它更具惰性的亲属制度的长期滞留,具有实体功能的家庭网络的长期延续等问题。家庭作为社会细胞乃至同构根基的性质,使剖析家庭具有了认识社会的基点和透视历史的窗口的意义。

  清末民初婚姻生活中的新潮 行 龙

  婚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表明,任何一种人类社会,都有其建筑于一定经济制度以及政治制度和法权制度之上的婚姻形态,婚姻生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这种相对的稳定性也可能在某个短暂的历史时期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这种波动也往往是新旧社会形态更替,或某一社会形态内部发生重大变化的显著标志。可以说,婚姻生活乃是社会历史的一面折射镜。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社会,清末民初是一个急剧变动的时代。

  北方大学记 刘大年

  徐净武、韩宰茹和其他的同志写作、搜集整理出北方大学的有关资料,准备刊印成书,要我写点什么。据告知,书里面很有意思的部分,是一些校友由不同途径进入北方大学的生动记述。我照此办理,谈一点自己当时工作、生活的情况,并略抒感想。好在这尚属题中,没有跑出题外。

  北方大学值得记上一笔

  社会上知道以前有个北方大学的人不多了。北方大学创设于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它的特点,我以为可以说,这所学校形式上更多地接近于所谓正规的综合大学。

  傅斯年思想矛盾试析 雷 颐

  傅斯年的一生,可说是与风云剧变的中国现代史相始终的。他在五四运动中以学生领袖而崭露头角、开始踏入学术领域和政治舞台;最后于1950年冬病逝于台湾大学校长任上。这期间,他一直坚持学术研究,却又时时议论政治、卷入政潮。作为一个在学术与政治间徘徊不定、“亦学亦官”的知识分子,他的思想极其复杂、充满矛盾。他激烈地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却又倾全力于国学研究;他力论应“为学术而学术”,却又一再以历史研究来宣扬民族抗战。

  论张荫麟及其“新史学” 李洪岩

  张荫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主义史学家,在文学、哲学、史学等方面均有建树,素有“新史学”重任承担者的称誉。但他的学术贡献在大陆迄今尚无人予以研究,以至其人其学已鲜为人知。本文试对其人的史学成就和理论,作一介绍和评说。

  张荫麟,笔名素痴,1905年11月生于广东东莞石龙镇。幼年家境颇殷,富于藏书,父亲督教极严。后其父去世,家道中落。张氏早年求学,中年做事均在北方,说一口标准普通话,相貌和眼神也看不出是广东人。

  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述论 曾庆榴 王友农

  孙中山1923年在广州建立的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大元帅府),是一个为适应战争与政治需要而产生的特殊的革命政权。它存在的时间不长(1925年7月改组为国民政府),但无论从孙中山的经历来看或是从一个政权的革鼎意义来看,它的活动都值得近代史学者关心和注意。

  从总统府到大元帅府

  大元帅大本营之前,孙中山在广州,曾于1917年建立护法军政府;1921年就任非常大总统,建立总统府。大本营与军政府、总统府有联系,也有区别。

  国共两党与省港罢工 禤倩红

  1925年6月,香港和广州(沙面)工人为响应上海人民“五卅”反帝运动,举行了震惊中外的政治大罢工。这次省港罢工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重要的一页。1930年,省港罢工的主要领导人邓中夏在他撰写的《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中明确提及:省港罢工是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和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对省港罢工斗争给予重要的支持帮助。近年来,史学界有些学者对此却有不同看法,认为“国民党是省港罢工的发动者”,“国民党是省港罢工的领导者”。

  对“一士兵失踪”的考证──卢沟桥事变起因研究之一 曲家源

  在卢沟桥事变起因问题的研究中,关于“第一枪”的文章连篇累牍,颇为可观,而对“一士兵失踪”问题却少有专题研究。但是,在卢沟桥事变起始的几个关键事件中,“士兵失踪”是远比“第一枪”重要得多且更复杂得多的事件,人们至今对它所知甚少;而且,这个事件到底包含着怎样的意义?我们也没有认真思考过。1987年我在《论卢沟桥事变的起因》一文中曾进行过一些考察,指出:日军对“士兵失踪”一事前后态度不同,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台湾报刊发表《陈仪致汤恩伯影印亲笔信件原件》辨正 丁名楠

  不久前我收到了一位同志来信,说他读了台湾报刊多次发表的陈仪致汤恩伯影印亲笔信件原件,又看了我写的《陈仪策动汤恩伯起义经过》一文(该文收入《陈仪生平及被害内幕》一书),发现两者不一致,从而产生疑问。他来信说:“陈仪先生请您去上海送信给汤恩伯的日期到底是哪一天?台湾发表的影印件是否原件?”由于台湾方面擅改日期和一些重要情节,将陈仪策动汤恩伯起义的经过搞得混乱不清,这位同志对此提出怀疑是具有道理的。

  台湾、香港辛亥革命研究述评 罗福惠

  有关台湾、香港史学界的辛亥革命研究状况,十年前尚鲜为大陆史学界同行所知,近几年通过购进若干书刊和初步接触,才使我们当中的少数人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这篇介绍系就个人有限的阅读和初步思考所得,并参照几位香港学者的介绍性文章,尤其是得益于与几位台湾学者的交谈而写成,目的无非是让更多的大陆同行了解一些自身以外的情形,以促进交流,互相借鉴,为繁荣辛亥革命研究而共同努力。

  关于旅俄华工联合会机关报《大同报》 薛衔天

  笔者近年来在阅读俄文文献时,发现不少关于《大同报》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判定,《大同报》是中国人在国外创办的宣传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的最早的报纸之一。

  十月革命前,有近100万华工到达俄国。其中先进分子同俄国工人一起参加了一系列的罢工,有了一定的革命觉悟。十月革命爆发后,大批华工参加了赤卫队和红军,成为保护苏维埃政权的一支重要力量。旅俄华工联合会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

  抗日战争中被击毙的日军中将补遗 张设华

  文章出处:《近代史研究》

责任编辑:国强 最后更新:2021-05-30 19:32:2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2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