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日战争中我军战略运筹的胜利
2021-09-08 23:49:28  来源:来源︰环球军事杂志作者︰都吉庆   点击:  复制链接

  76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同志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10日至11日,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布七道命令,我军向日、伪军发起全面反攻。这既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战略反攻的开始,也标注了中国共产党抗战战略运筹的全新高度。

  毛泽东主席《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76年后再回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与我党战略运筹能力密切相关。在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下,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战略指导方针,并结合形势变化及时完成战略转换,为赢得全面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因敌而变,而不是硬拼蛮干。

  抗战开始时,我党我军的力量非常有限,不仅不能和装备精良的日军相比,也赶不上国民党军队的水平。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弱小的力量,却在抗战中越打越大、越战越强。我军“以弱胜强”的奥妙,很大程度上在于高超的战略运筹。早在全面抗战刚刚爆发时,毛泽东就在1937年8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红军的军事战略方针,就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包括在有利条件下集中消灭敌人兵团,以及向平塬发展游击战争”,体现了我党对抗日作战的正确战略思考。

  全面抗战爆发后,尽管几次大的会战打得轰轰烈烈,但并未挡住日军进犯的脚步。当时的战场实践表明,过去土地革命战争年代的运动战战略,已经不适用于艰苦復杂的全面抗战战场,而灵活的游击战争战略,又引起国民党对我党我军“游而不击”的指责,以及党内部分同志的困惑。在歷史的紧要关口,毛泽东同志坚持“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先后撰写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战略文献,科学阐释了优势与劣势、强大与弱小、进攻与防御、持久与速决、内线与外线、主动与被动、消灭敌人与保存自己、包围与反包围、大块与小块、面与点、消耗战与歼灭战等辩证关系,明确了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3种作战形式的转换关系,揭示了中日力量对比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战争进程从曲折到胜利的规律,得出“最后胜利属于中国”的科学论断。歷史证明,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思想,不仅远超日本侵略者的预想,还走在歷史前面,预言了抗日战争的基本进程,提前勾勒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的胜利路线图。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论持久战》

  破击敌后,而不是撒手放弃。

  抗战初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针对日军攻势凌厉、正面战场节节溃煺、交战线向我纵深及后方快速延伸的现状,审时度势地把我军的早期方针调整为“挺进敌后”、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毛泽东形象地把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比作在沦陷区“做眼”(围棋术语),把建立战略支点比作“做眼”而投下的一颗棋子。1937年9月,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3个主力师分别部署在吕梁、晋西北、晋东南3个支点,在犭牙交错的战线上扎根。1938年1月,叶剑英率先提出“把敌人的后方变为前线”的战略性建议,预言“游击运动发展到有根据地时,可以由较大的游击战争形式,发展成为没有巩固后方可是有临时依托的运动战”。毛泽东同志进一步强调指出,“我们要在这样广大的被敌佔领地区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争,将敌人的后方也变成他们的前线,使敌人在其整个佔领地上不能停止战争”。在这一正确战略方针的指导下,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坚持挺进敌后,并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先后开闢了华北、华中、华南等敌后抗日根据地,极大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士气,并迫使日军将2/3的兵力用于后方作战。反观国民党方面,蒋介石虽然意识到敌后抗战的重要性,提出抗战决胜中心“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并先后在敌后战场投入几十万重兵,但国民党军队的敌后抗战依然沿用正规军集中作战的套路,在復杂艰苦的敌后战场上很快消耗殆尽。

  我军向日伪全面发起大反攻。

  积极进取,而不是坐等观望。

  纵观整个抗日战争,国共两党的战略决心是不同的。国民党早期的抗战立场是相对坚定的,但武汉会战后就基本放弃了战场主动,蒋介石把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国外反法西斯战场上,总幻想着在外国援助下打“顺风仗”,把重兵集团留在大后方静待观望,陷入“日军不进攻、国民党军队不反攻”的局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思想,以积极进取的战略态势,和“敌进我进”的战略方针,在内外线相互交织、日伪顽我犭牙交错的战场上坚持抗战,深入敌后“吃子”“做眼”,在防御、相持和反攻阶段争取主动,极大推进了抗战胜利进程。尤其是1944年4月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在国民党军节节溃败,河南、华中大部及华南部分地区沦陷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果断提出“向南发展”的战略方针,实施“绾毂中塬,控制河南、皖北”“发展东南,控制苏、浙”和“发展华南”等战略决策,组织多支部队发起局部反攻。抗战胜利时,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从最初的西北一隅扩展到华北、华中数省,总人口近1亿。歷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才是坚持长期抗战的中流砥柱。

  投降的侵华日军。

  (作者系黑龙江省鸡西军分区梨树区人武部政委)

责任编辑:智轩 最后更新:2021-09-08 23:53:5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十个“第一”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