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先安内后攘外”政策与“一二·九运动”
2022-06-23 10:25:45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院  点击:  复制链接

  日本侵华之所以在东北、华北屡屡得益,固然因其蓄谋已久、实力雄厚,但也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或专待其他列强调停有关。“不抵抗”的重要根源则来自“先安内后攘外”思想和政策。早在1931年7月23日即“九?一八事变”前夕,蒋介石就发布了《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一文,称“抗日必先剿匪,攘外必先安内,安内以攘外,剿匪以抗日”。当时的安内,主要指剿共,由于国民党政府忙于从南到北围剿中共的农村根据地,于是对日本侵略每每妥协、姑息及退让。

  国民党的剿共优先于抗日,引致全国人民普遍不满,纷纷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一二?九运动”。日本进侵华北激起各阶层人民的愤慨。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策划领导下,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以捍卫中国领土完整。尽管受到军警阻挠、镇压及逮捕,学生们还是长期坚持抗争,如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五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等口号,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万余人又再次示威游行。之后,华北学生组成了南下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杭州、广州、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也相继举行游行示威。1936年11月,主张抗日的沈钧儒等“七君子”被捕,更将全国抗日舆情推上高峰。

  民国以来,国民政府屡提“攘外必先安内”,此说是否蒋介石首倡?

  答案见下。

1932年3月4日,蒋介石亲写关于安内攘外的训示,上有“攘外必须安内”之语。

  南京国民政府自成立起,对内面对新军阀和中共挑战,对外则面对日本侵略。蒋介石坚持先以武力安定国内局势,尤其必须消灭共产党,再对付日本。而在完成安内前,须尽量忍辱妥协,避免与日本开战。这种政策称为“攘外必先安内”或“先安内后攘外”。随着日本侵华日烈,该政策受到国内越来越大的反对。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全国反日情绪高涨。1932年12月,上海、南京、青岛等地学生先后举行抗日请愿和游行,蒋介石(图中穿黑色上衣者)不得不到中央军校礼堂接见请愿的学生。

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打动数千学生,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高喊“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是为“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期间,学生遭军警镇压。

参与“一二·九运动”的学生没有向政府的压力屈服,反而力图将运动扩大。图为学生组织宣传团向民众宣传抗日。

“一二·九运动”蔓延至首都南京,南京学生向国民政府请愿。

“一二·九运动”蔓延至最大工商业城市上海,上海学生向当局请愿。

“一二·九运动”蔓延至华中大城市武汉,武汉学生游行示威。

“一二·九运动”蔓延至华南大城市广州,广州学生游行示威。

1936年的七君子被补事件,将抗日舆情推向高峰。图为1937年7月31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七君子获释出狱前合影,左起:王造时、史良、章乃器、沈钧儒、沙千里、李公朴、邹韬奋。

  民国以来,国民政府屡提“攘外必先安内”,此说是否蒋介石首倡?

  北伐战争后,国民政府面对中共及各地新军阀的反抗,力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发布了《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一文。同年11月30日蒋在任命顾维钧署理外交部长的训词中说:“攘外必先安内,一统方能御侮。”1932年12月14日,蒋介石在《修明内政与整饬吏治》演说中说:“如果内部不能安定,不但不能抵抗外侮,而且是诱致外侮之媒。”1934年7月,他在庐山对军官训练团所作题为《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的演讲中强调:“安内是攘外的唯一前提和必要的准备工作,现在御侮救国、复兴民族惟一要道,就是先求国内的和平、安定、统一、集中。”不过,“攘外必先安内”词源并非来自蒋介石,而是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

  在中国历史上,当内外交困、面临重大统治危机时,历代统治者为应付危机、维护统治,常常以安内为先。早在东周时期,管仲为春秋第一霸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意即先尊周王以安内,然后才能攘外夷。西汉景帝时晁错力主削藩,认为“攘夷必先安内”。到了北宋初年,赵普在给宋太宗的奏折中更明确地说:“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南宋岳飞也曾上书宋高宗:“臣窃惟内寇不除,何以攘外?”明洪武六年,太祖对兵部臣曰:“攘外者所以安内,练兵者所以卫民。”明臣于谦在奏疏中说:“强兵以足食为本,攘外以安内为先。”种种先例,说明“攘外必先安内”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

责任编辑:张雨萌 最后更新:2022-06-23 10:34:3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12·9运动:不能忘却的历史

下一篇:袁宝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一二.九运动中的北大学生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