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第七分校简史
2018-11-12 11:30:26  来源:文史顾问单补生 整理  点击:  复制链接

  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以下简称军校七分校)是继承中央军校西北军官训练班的基础上建立的。抗日战争初期(1938年1月)军校七分校奉命筹办,同年3月29日在陕西凤翔正式成立。抗战胜利后(1946年1)并入成都本校,成为陆军军官学校西安督训处,续办至廿一期学生毕业(1947年9月18日);仍办军官训练班。

  军校七分校的训练基地远及陕甘两省的兰州、天水、风翔、西安、户县等地,辟窑洞为营舍或驻寺庙,校部设在西安王曲镇(原城皇庙内),陆续建有黄埔村、留村、曹村等新营房。

  七分校是国民党军事集团中最大的军事院校之一,学生总队毕业人数最多居各分校之冠。各分校多在1945年前撤并,而西安督训处仍在王曲办教学。从十五期至二十一期共计培养毕业生25569人;此外尚有军官训练班、军官教育队、政工干部训练班、补训大队等毕业约一万余人。

  按军校七分校创办经过,各期学生总队概况和特别班团队分述如下:

  一、军校七分校创办经过:

  抗日战争初期第十七集团军在淞沪战场浴血奋战后,奉调皖豫边区整训,沿途知识青年纷纷相率请缨要求参军抗击日寇,乃甄选优秀者千余组为学生队,随军受训。军校西北军官训练班,原驻天水、其第六期招有三湘青年八百余驻长沙。1938年1月军校七分校奉命筹办,乃集中以上各处学生来陕西,选编为十五期二总队。同年3月29日军校七分校正式成立于陕西凤翔。

  校部组织情况:在风翔初创时,主任胡宗南,办公厅主任吴允周。仅设有主任办公厅、教育处、经理处、总务处等。1938年5月校部迁王曲后,政训处、医务处次弟成立,政训处又奉命改组为政训部。1938年秋会计室与毕业生通讯处相继增设。1939年春七分校特别党部成立。校部组织已臻完全。军校七分校少将副主任先后有顾希平、邱清泉、周嘉彬、罗历戎、洪士奇。中将副主任有张卓、吴允周等。

  二、各期学生总队概况:

  (一)第十五期学生计四总队,即第二、三、四、五总队。少将总队长有罗历戎、李正光、刘安琪、黄祖训、王治歧、陈孝谨、李周章、杨德亮等。学生依据文化程度分编为甲、乙两级;甲级生受训一年,乙级生和甲级生中选编为特科者培养一年半。

  1、第二总队学生:

  由十七集团军招收安徽、江苏、河南等地知识青年,从天水调入苏皖浙沦陷区来长沙知识青年和三湘青年八百余,从长沙直接调来凤翔,组编成第二、三总队。

  军校七分校成立后即归所属。甲级生1939年3月29日毕业,乙级生1939年8月30日毕业。

  2、第三总队学生:

  招收陕、甘、青、宁四省青年四百余人驻兰州受训,由二总队甲级生选编组成特科大队,包括炮、工、通各科,仍驻风翔受训,1939年8月30日毕业。

  3、第四、五总队学生:

  七分校奉命接收王曲西北训练班学生一千八百人,江苏抗日青年团八百人,编为第四、五总队,在王曲附近辟窑洞为营舍、艰苦创业、勤奋学习,毕业时间与第二总队同。

  (二)第十六期学生计七总队,即四、五、六总队,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总队。少将总队长有陈金城、张绍勋、杨德亮、杲春勇、李绳武、谢义锋、胡长青、胡文治、顾葆裕、许良玉、刘宗宪、何奇、熊克念等。规定受训时间:入伍期六个月,军官生期,步科一年,特科一年半。实际在校时间多为二年多。

  1、第四、五、六总队学生:

  1938年8月奉命先成立三个总队,在陕甘宁豫各省共招知识青年三千六百多人,由闽浙赣来陕学生亦调编入部分。1939年元月学生多齐集、四、五、六总队正式开学,均为步科,分驻兰州、风翔和风翔陈村,升军官生时,有部分约4队入特科,后转十六总队毕业。因入伍有先后第四、五总队所属之第二、三大队1940年6月12日毕业,其余1941年4月12日毕业。

  1939年元月又奉命成立四总队,第十三、十四、十五总队为步科;十六总队为特科总队,有步、炮、工、通、辎、骑各兵科。乃深入两河南北招生三千余;又从京沪沦陷区和闽浙赣招收知识青年千余人,陆续冒险,跋涉千山万水而来陕;分编入五、六总队和十六总队。四个总队分驻曹村、子午镇、曲江池、户县牛东等地受训。十六总队炮、工、通、辎的第一队在1940年12月毕业,其余均为1941年4月12日毕业。

  (三)第十七期学生计七总队,即九至十五总队,第十四、十五总队无毕业生。少将总队长有李慎言、胡家骥、徐达、杨厚采、郑瑞、李禹祥、周保黎、于厚之,郭歧、麦宗禹、朱亚英等。

  第九总队1940年元月成立,学生由豫陕皖苏各省招来,驻长安岳村。1941年10月奉命在本总队学生中选一大队,编为独立炮兵大队,移牛东受训.全总队在1942年6月29日毕业。

  第十总队为特科总队,有炮、工、通、辎、骑、步各科学生。1940年4月成立,招收江南沦陷区知识青年,多为两广与华侨学生,步行经粤桂黔川开赴天水受训,后移牛东,1943年3月12日毕业。1943年2月军训部甄别考试后各科均有部分学生改编为第十八期独立特科大队,延长训练期。

  第十一总队,1940年3月在兰州成立,招收陕甘宁青边区青年,多系回族子弟,后移子午镇受训。1942年6月29日毕业。

  第十二总队,1940年7月成立,招收江浙沦陷区青年,步行浙赣湘鄂豫诸省来陕,1941年3月才集结于曹村受训,1943年3月12日毕业。

  第十三总队,1939年11月在山西沁水成立,招收晋绥沦陷区学生受训,初调河南渑池,再调歧山,最后在曲池受训,1943年3月12日毕业。

  第十四总队1940年元月成立,派员密赴山东敌后招生,经数月辗转奋斗,通过敌占区虽略有牺牲,大部能冒险犯难陆续到陕,入校初驻长安贾里村受训,继调岐山,后移驻曲江池。1943年2月军训部甄别考试后,遵令将该总队学生一部份编入第十、第十二总队;一部分编入第十八期十五总队延长训练期。

  第十五总队1940年元月成立,先在洛阳郑州招生,并派员至天津招沦陷区知识青年。集中后驻训凤翔,后移岳村。经甄别考试后遵令改编与十四总队相同。

  (四)第十八期学生两总队即独立特科大队,少将总队长有朱亚英、郭歧、袁朴、于厚之、莫我若等。

  第十五总队成立于1940年2月,原是十七期十四、十五总队学生,先在凤翔受训,后移岳村小江村一带,独立特科大队驻留村受训。经军训部甄别考试,改编为第十八期,延长训练期三个月,1943年6月5日毕业。

  第二十二总队1942年成立,学生来源豫陕招收的知青和备取生,十七期各总队甄别落第生。1941年春入伍编为第十八期入伍生第二、三团,因文化程度较低,先集中学习初、高中文化课,同时施以入伍训练,驻兰州和风翔一年。1943年春进入军官生学习,在西安曲江池、庙坡头一带受训,1944年6月5日毕业。从入伍生到军官生考试后,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员被淘汰,足证其毕业生是经过严格训练与考试合格的优秀人才。

  总计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各期毕业生为20386人。

  (五)第十九期学生两总队及独立第九大队,少将总队长有蒋铁雄、张祖正、沈策、郭释愚、张宰臣等。

  十九期招生情况:

  十八期入伍生三团于1941年夏成立,赴豫陕招生,1941年12月抵校,驻凤翔陈村受训,升学后编入第十九期十二总队。十八期入伍生第四团,1941年夏成立,秋赴浙江招京沪杭沦陷区学生。抗日烽火燃烧着热血青年的心灵,纷纷投笔从戎,投奔黄埔军校。日寇陷浙赣,该团一千五百余官生已训练六个月;1942年7月初突围松阳,辗转浙闽赣;越武夷经福建吉水鼠疫流行的无人区,染病严重,学生病亡流失较多,到湘潭仅剩八百余。顺道续招赣湘粤及沦陷区优秀青年以及海外归国侨生。该团跋涉千山万水,继渡洞庭、跨长江、越武当、闯潼关穿越封锁线。途经浙闽赣湘桂黔鄂豫陕九省,历时两载,备尝艰险,1943年11月底到校。在河西大操场集训受检阅和军训部的升学考试。升军官生后初驻牛东,按成绩分编一部选入特科总队。大部份编入十三总队。

  第十二总队,1943年3月工日成立,选取十八期入伍生第三团部分学生,并将天津、甘、宁一带招收学生编成之,初驻长安引驾迥,继移岳村,1943年底由十八期入伍生第四团编入五队,并将步科生全调十三总队而成为特科总队,计炮兵二队,分驻曹村和九村;工科二队和通信科三队驻黄埔村,1944年12月移驻曹村新营房。1945年初将十三总队步科第二、第十两中队改编为炮科受训.炮通科因战场急需人才,提前毕业于1945年7月2日。后炮兵及工、辎、骑等科于1945年11月20日毕业。

  独立第九大队,步科、原在汉中第一分校受训,1945年夏拨来军校七分校,驻岳村附近,1946年3月12日毕业。十九期毕业生共计3077人。

  (六)第二十一期学生有特科大队和步科七至十一大队。少将总队长吴方正、徐保、徐鼎成、冯龙、黄蔚南等。

  学生来源有1944年8月招收的十九期入伍生团后改编为二十一期;和汉中一分校、鄂北八分校,皖北鲁干班等处学生再凝聚到西安督训处合编成二十一期各兵科。特科有炮二大队第五、六中队和骑三队;工二大队第三、四、五中队和辎重第四队;在曹村营房附近受训。通信二大队四、五中队和第十一大队在留村营房附近受训;步科第七至第九队在黄埔村附近,步十大队在岳村附近学习。特科生和步七至十大队均在1947年9月18日毕业,共计毕业生2133人。

  步科十一大队和工五队,通五队是1946年1月入伍,1947年5月从西安调成都本校,1948年7月7日毕业。

  黄埔军校的学习活动:

  入伍期六个月,但有因万里行军和补习高中文化而多达二年。训练内容有三小教程《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令》等战士基本教育为主,制式教练:从徒手各个教练,持枪教练至班、排教练;战斗教练:从地形地物利用,进攻接敌、冲锋和近战、巷战、肉搏战;由战斗群、搜索前进到班战斗的攻防演练。

  军官生期,步科一年半,特科二年。学习内容有政治八大教程:《总理遗教》(含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校长言行》、《日本研究》、《东亚地理》、《东亚历史》、《政治学教程》、《法律教程》、《经济学教程》和英语。军事十大教程有《军制》、《战术学》、《武经》、《地形学》、《兵器学》、《筑城学》、《交通学》、《测量学》、《防空与防毒化学》、《战车学》另有劈刺拳术等。野外战斗演习以排连攻防演练为主。

  特科生学习步科全部课程外,炮科增加《炮兵操典》、《观测教范》、《炮兵射击教范》、《马厩勤务》、《马术教练》、《通信教练》汽车驾驶和炮兵野战演习。通信科增加《电学大纲》、《电学原理》、《有线电通信教程》、《无线电通信教程》、《密码学》、《电信器材的故障排除与检修》、《陆空连络》、《旗语通信》、《有线电永久线路架设》、《战时线路的敷设与抢修》、《马术教练》等以有无线电通信练习为主。在紧张热烈的军事训练中,每日三操四讲堂,每周有四次半天的野外演习、摸爬滚打,搞得汗流夹背,疲惫不堪;总是战酷署斗严寒,苦练杀敌本领、切磋技艺和指挥才能,这就是黄埔军校的学习生涯。

  特别班团队:

  军校七分校为适应战时教育的实际需要,先后奉令成立的班、团、队十个单位,除军官教育队,教导总队,练习团继续编练外,其余则先后结束或撤销。

  政治队:

  与十五期第二总队同时成立,1938年5月毕业,1939年奉令将其学藉,改隶于军委会中央战时干部训练团第四团(简称战干四团)。

  女生队:

  原属十五期第二总队,女生189人,在军校七分校受训10月后奉命转学藉,改隶于战干四团,继续完成学业。

  军官训练班:

  七分校创办伊始即设立军官大队,第二期毕业后,奉令改称军官训练班,驻留村。调训部队营连排行伍军官,施以军事教育,提高战术修养,作战指挥能力和素质,受训六个月到一年,共办七、八、九、十、十一等五期,有毕业学员6200多人。

  军官教育队及其所属训练班:

  1939年8月奉令成立军官研究组,干训组、重兵器组以教育干部提高军官素质。受训期l一3个月,驻黄埔村。1940年6月奉令改组为军官教育队;下属战术研究班、校尉官研究班、机械化兵训练班,重兵器训练班、边(外)区语文训练班,技术训练班等六个班。各班依其任务和目的设置课程内容;训练期因培养目标而异约六个月至二年。另有通信训练班,军官补习班等;1942年奉新颁编制边区语文班改隶校部教育处,并改军官补习班为军官预备教育班。1944年夏,边语班仍隶军官教育队。

  政工干部训练组:

  共三期、驻黄埔村。1942年9月西安会议后奉令召集第八战区各级政工干部于本分校受训,第一期11月初开学,受训半月,毕业学员530人;第二期1943年7月开学,8月18日毕业,有学员307个;第三期1943年9月4日开学,同月29日毕业,学员332人。

  军官短期教育班:

  1938年8月在兰州成立,召集西北各部队现役军官进行短期训练,办第一、第二两期,每均为600余人。

  补训大队:

  1943年2月奉令举办,补训独立第五大队,调集服务于第八战区各部队之第十四期以后的军校毕业生,施行补足训练,受训期一年,集中300余人,驻留村,1944年3月毕业。

  军需实习班暨特务长训练班:

  1939年元月,奉命成立军需实习班,有学生四队计400余人,在终南山麓弥陀寺附近受训,同年8月毕业。随召第二期学生四队计400余人,受训两年,1940年8月毕业,该班撤销。1945年6月又创办特务长训练班,受训期五个月,学员80余,同年11月毕业。停办。

  练习团:

  1939年元月,以学兵及落选之学生编成练习营,同年11月扩大为练习团。

  教导总队:

  1938年7月奉命成立军士教导团第一、第二团,1940年8月奉命增设第三、第四团;同年11月改编为教导总队,下辖三个团,以上是黄埔军校第七分校的历史概貌。

  军校七分校的毕业生,从1939年元月后陆续分赴抗日前线各部队,活跃在陕甘宁、苏鲁皖、晋豫等地。如1944年4、5月洛阳保卫战中,十五军官兵,整连、整营地英勇奋战,为国捐躯;守城2l天后突出重围,在城外收容得官佐316人,士兵1795人;可见其战斗之悲壮与惨烈。有人对七分校十五至十九期毕业生作统计分析,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在为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上英勇牺牲了。由此证明徐向前元帅英明论断“黄埔师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十分符合历史事实的。另据台湾近年的同学通讯录统计,约五分之一左右人去台港澳及海外;这是与大陆黄埔同学有草鞋情,同窗谊共同抗日的亲密战友,是反对台独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力量。做好对台湾及海外同学的联络工作,增进共识,能更快地促进实现“三通”与和平统一,愿大陆黄埔同学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21-08-07 14:33:1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史略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