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关于黄埔精神与抗战精神的思考
2018-10-29 16:02:20  来源: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 徐国华 撰稿  点击:  复制链接

  黄埔精神,是中国国民党人和中国共产党人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的以“爱国、革命”为内核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时代民族精神和军事文化的集中体现。伟大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里程碑。六年局部抗战,八年全面抗战,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惊天动地的伟业,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缅怀近代中国这两种最为突出的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今天,我们弘扬黄埔精神、抗战精神,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既是我们对这场民族救亡战争和中国近代历史深刻反思后的历史总结,更是包括海内外华侨华人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共同承担的历史责任。什么是黄埔精神,什么是抗战精神,如何去弘扬这两种精神,值得我们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每一个中国人去认真思考和总结。

  一、黄埔精神的内涵

  黄埔精神是一个以武德为基本特征,融军事、政治、哲学、伦理等诸因素的多层次的思想体系,从黄埔精神的内涵结构上看,它有三个层次的内容:

  1、中华传统武德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所推崇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必然要渗入军旅生活,形成自己独特的武德文化。可以说中华武德文化深厚而广博。产生于中华大地的黄埔精神,自然从中吸收了大量的营养。忠国利民、尚武精艺、尚勇治气、严守纪律……这些中华传统武德在黄埔精神中或多或少得到了体现。正是因为黄埔精神根植于中华传统武德的深厚的土壤之中,它才可能枝繁叶茂,历久不衰。

  2、联饿、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革命精神

  要实现反帝反封建的三大政策,必须有为之奋斗牺牲的革命精神。孙中山说,“在今日而言救国救民,必要革命。革命需有精神,此精神即为现在军人之精神……军人之精神,为智、仁、勇三者。”“欲使之发扬光大,非有决心不能实现。……因此所生之结果有二:一曰成功,二曰成仁。所谓成功成仁者,乃惊天动地之革命事业!吾人何为而革命?务在造成安乐之新世界,期其成功。不成功,毋宁死。”“有了这种理想的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便可以大功告成,中国便可以挽救,四万万人便不至灭亡。”进而孙中山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把以上这些革命的理念与立党方针结合起来,成为了激励广大国民党员、革命战士的新三大政策,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这三大政策及其所体现的革命精神是当时仁人志士不懈求素、进步青年奋勇向上和革命军人浴血救国的时代风貌的反映。黄埔师生所表现出的这种三大政策的革命精神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新型军事民本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亲爱精诚、军事人道主义和严守纪律等武德特征。它是20世纪上半叶那个内忧外患、战火纷飞的时代中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3、大同理想

  孙中山对黄埔军校的训词中有:“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孙中山说,“顾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他以高远的思想境界提出了一个理想的“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的大同社会。大同理想以民本思想为基本特征,它反映了人类特有的理性精神和崇高理想,它是黄埔精神的升华和最高精神境界。它超越了特定的时空限制和阶级局限,从这个层面上来讲,黄埔精神不仅属于国民革命战争时期,也属于现在和将来;黄埔精神不仅属于全体黄埔师生,也属于我们全体炎黄子孙。

  由以上分析而知,黄埔精神是一个以中华传统武德为基础,以新三大政策的革命精神为主体,以大同理想为核心的思想系统,它集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和未来理想于一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突出的先进性,因此有着强烈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这种精神也在此后不断陶冶和滋养着广大黄埔同学在东征、北伐和抗战中,莫不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沥血捐躯,挺身以赴,有进无退,勇往直前。在黄埔精神的感召下,黄埔师生抛头颅、洒碧血的英勇事迹,令人可敬可慨、可感可佩。

  二、以民族团结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载体的伟大的抗战精神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今天,我们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弘扬60年前包括广大黄埔同学在内的中国人民和军队浴血奋战所铸造出来的民族抗战精神,我想它给我们的启示应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民族团结的精神

  民族的内部团结和力量凝聚是抵抗外辱和实现复兴的基本前提。抗日战争能形成全民族的高度共识和统一,说到底是因为这场战争是国家救亡之战,是民族救亡和民族解放之战。正因为如此,当年抗日之战才成了不分党派、不分海内海外、不分南北地域的全民族抗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三次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潮。第一次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等人领导了戊戌变法;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纲领。第二次高潮出现于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孙中山也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从此,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更加明确。但是由于经济生活的分散,封建宗法制的长期统治,中华民族仍被视为一盘散沙,一头“睡狮”,还没有形成全民族的觉醒和团结,没有凝结成一股坚如譬石的力量。但是,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民族救亡运动迅速出现第三次高潮。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指引下,国共两党抛弃前嫌,团结御侮,结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身处海外的华侨华人,也积极捐款捐物,甚至直接回国参军参战,支援祖国抗战。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所产生出来的巨大向心力和凝聚力,促成了全民族的抗战,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不管是哪个阶级、阶层,哪个民族,哪个党派团体,都积极地参加到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来,从而使抗日战争具有前所未有的全民性。

  今天,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时候,我们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团结奋进。

  2、爱国主义的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向来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在抗日战争中,爱国主义威为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表现为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真诚觉悟。“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同胞就表示:“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这不只是个人的豪言壮语,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表现为威武不屈、英勇顽强的民族意志。中国千百万老百姓团结一心,共赴国难,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打败了经济实力和武器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表现为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崇高气节。淞沪抗战是正面战场第一个大规模的战役。中国军队投入兵力75万,在黄浦江畔重挫气势汹汹的日军,四行孤军谢晋元部、宝山县城保卫战姚子青营等一大批志士仁人为了民族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举粉碎了日寇“三天占领上海,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言。其他还有如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郝梦龄、张自忠、戴安澜等高级将领舍身赴死,(其中许多都是黄埔同学)为国捐躯。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以及回民英雄马本斋、归国女侨李林等千千万万普通官兵血染疆场,壮烈殉国。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中华儿女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用血肉筑成了拱卫祖国大地的新长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之成为中华民族自强自立、奋发进取、兴旺发达的永恒的历史主旋律。

  当然,抗战精神的内涵有很多,民族团结、爱国主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在笔者看来,这两点是伟大的抗战精神中最核心,也是对现今社会最具借鉴和启示意义的两点。它必将穿越时空的阻隔,引领中华儿女在新世纪新阶段,为实现我们的三大目标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实现祖国最终统一是弘扬黄埔精神、抗战精神的集中体现

  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所以今天包括黄埔同学在内的全体海峡两岸的中国人,继续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的现实意义的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努力实现祖国最终的统一。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定不移的巩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坚定不移的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尊严,这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庄严使命。”

  2004年的黄埔军校建校纪念目前后,祖国大陆与台湾岛内同时庆祝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6月10目,台湾万名黄埔军校校友聚会台北大安森林公园,同唱《中国一定强》、《四海中国人》》,高呼“中华民族万岁”。隔着海峡,遥想此景,那些曾经浴血征战过的军人的歌声该有多么雄壮和深沉!在台湾当局不断“去中国化”的政策与压力下,他们深挚的民族之爱、民族尊严穿越了“绿色”的恐怖,已经传递到台湾的社会深处。6月16日,多位在台黄埔军校校友、原台军高级将领又在台北举行了一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坐谈会,会上,他们严正指出,黄埔先辈为国家统一怍出了牺牲和贡献,今天纪念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就是要传承并发扬黄埔精神,反对“台独”,追求国家的统一和富强。其中,黄埔二十八期同学王宗炎表示,在国家危难之时,黄埔子弟不怕流血牺牲,前仆后继,保卫了国家领土的完整。而现在有人却极尽侮辱黄埔精神之能事,实在是“无知、无理、无聊”。黄埔二十四期校友、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会长谢元熙指出,今天来谈黄埔精神,就是要改善两岸关系,让两岸都能够发展。黄埔十五期同学孔令晟指出,“台独”是世界历史潮流的逆流,从长远看,“台独”是“永远没有前途的”。黄埔十二期同学郝柏村说,黄埔精神与两岸和平、与台湾2300万同胞的安全福祉息息相关,黄埔精神在台湾应受到认同和尊敬。他指出,黄埔军校、黄埔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永远存在,两岸今后要共同研究黄埔军校的历史,来思考黄埔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传承。

  8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就是抱着“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创办黄埔军校的,他教导学员要不惜个人生命挽救中国危亡。黄埔人东征北伐、抗战八年,所盼望的就是结束军阀割据、驱逐外国侵略者,建立统一、富强的中国。抗战八年,中华民族付出了死伤3500万人的代价才赢得了最后胜利,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为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黄埔人得以受到全体中国人的尊重;也因胸怀民族大义,两岸黄埔人留下了“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佳话。今天,在台湾分裂势力日益猖狂的情况下,台湾黄埔校友又唱响《中国一定强》、《四海中国人》,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驻足倾听,向他们致敬!历史一再证明,只有团结,国家才能强大,民族尊严才能得到维护,也才能抵御住外敌的入侵,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该牢记的基本历史经验。

  黄埔军校已经建校80年了,抗日战争的烽火也已经消散60年了,但在战火中孕育、产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黄埔精神、抗战精神,仍然具有非同寻常的时代意义。这两种伟大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锤炼和升华。它蕴含着中华儿女不畏强敌、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这两种伟大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18-10-29 16:05:3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什么是黄埔精神?

下一篇:黄埔精神永存 (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七年回忆片断)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