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邓子恢
2019-06-25 10:32:58  来源: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点击:  复制链接

  邓子恢,1896 年8 月17 日出生在福建省龙岩县东肖镇泉井村。1925 年参加革命,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邓子恢领导了闽西地区农民运动,并担任了闽西特委书记、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2 年7 月,邓子恢到江西瑞金就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财政部长之职。为了搞好财政工作,邓子恢亲自制订了很多文件和财政制度,培养了一大批财政干部,保证了红军在反对第四、第五次“围剿”中的供给。中央红军长征后,邓子恢作为留守的中共中央分局委员,领导了闽西三年游击战争。

  1937 年12 月25 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邓子恢被任命为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兼民运部长。1938 年4 月,邓子恢随同新四军军部迁到皖南。邓子恢在政治部工作期间,特别重视部队宣传工作。他组织动员军部宣传队和民运工作队深入皖南、苏南等地开展广泛的群众工作,扩大新四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为了做好民运工作,邓子恢在安徽南陵县土塘、泾县云岭办了几期民运工作干部培训班,为皖南的民运工作培训了骨干。邓子恢还亲自编写教材、亲自授课。在他的领导下,经过民运工作队做细致耐心的工作,皖南地区减租减息顺利进行,各界抗日斗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1938 年12 月,上海各界组织上海民众慰劳团,到皖南新四军军部慰劳新四军抗日将士。邓子恢向慰劳团作了《新四军怎样做政治工作》的长篇演讲,受到慰劳团全体同志的欢迎。

  当时抗日战争正逐步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党中央为了坚持抗战,推进华中敌后游击战争,规定新四军的战略任务为: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1939 年4 月,邓子恢随同新四军军长叶挺渡过长江,他们此行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为将来建立淮南抗日根据地、发展华中抗日武装力量做好准备,同时帮助整顿正在淮南地区活动的新四军第四支队。

  5 月中旬,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庐江东汤池宣布成立,邓子恢任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江北指挥部是新四军在江北各部队的指挥中枢。

  为了贯彻党中央的东进决策,新四军江北部队经过扩编整顿,除原有第四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外,又以四支队第八团为基础成立了第五支队,大大增强了新四军的战斗力。邓子恢和张云逸等领导江北指挥部,率领第四、第五支队迅即开赴津浦路两侧广大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1939 年11 月初,刘少奇率中原局机关由延安来到安徽涡阳的新兴集,12 月上旬到达定远藕塘附近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与张云逸、邓子恢等会合,直接领导皖东地区的抗日反顽斗争。刘少奇到来后,召开了三次中原局会议,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讨论了华中发展方向以及根据地建设和统一战线等问题。刘少奇指出:打日军要用枪,有枪就得有兵。要放手扩大新四军,扩大游击队,有了兵,就要有个“家”,这个“家”就是根据地。有了政权和根据地,我们就可以招兵、征粮、收税,就能让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坚持抗战取得最后胜利。听了刘少奇的报告,邓子恢倍感亲切,他感到从此斗争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对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更加增添了信心。

  江北指挥部根据中原局会议的精神,对各项工作作了全面布置:刘少奇、徐海东率领四支队在津浦路西,邓子恢和罗炳辉、郭述申率领五支队在路东,分区开展工作。当时,五支队要同时对付敌伪顽两面夹攻,斗争错综复杂。邓子恢以其旺盛的革命热情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帮助这支新建的部队得到了迅速的壮大。

  江北新四军各部整编之初,部队文盲居多,多数干部长期处于艰苦的斗争环境,虽然革命热情很高,但革命道理知道得很有限,连什么叫民主革命,甚至什么叫顽固派都不清楚。为此,邓子恢十分注重部队的政治教育,专门组织人员编写政治教材,并亲自动手编写其中的一些章节。他对政工干部提出,要使我们的部队从根本上懂得革命道理,就必须让战士理解中国各阶级的状况与相互关系,加强全体指战员的无产阶级观念。

  邓子恢常常通过一些通俗课本的形式,向部队进行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启发和提高指战员的阶级觉悟,加深了对抗日和反顽作战的思想准备。

  为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邓子恢以诚恳朴实、平易近人的作风,与干部战士们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五支队的战士们大多数来自大别山区的穷苦农民。邓子恢给他们讲大别山的风俗人情、山川物产和贫苦人民受苦受难的状况,讲大别山人民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许多情况连大别山本地来的指战员也不了解,大家都非常钦佩邓子恢知识的渊博,愿意与他亲近,喜欢听他的言谈。津浦路东地区流传着一个说法:邓老(指邓子恢)每会必到,每到必讲,每讲必长。不管是军人大会或农民集会,邓子恢几乎有会必到,到会必讲,他讲话不用稿子,讲得自然生动。邓子恢擅长做宣传工作,他常常把中央苏区时的工作经验,以及他知道的井冈山的斗争经验,结合淮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向地方和部队干部反复介绍。有些场合,犹如上课,有时又犹如拉家常。那时干部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得什么叫革命人生观,他就结合自己思想发展过程来讲解,有血有肉,深入浅出,慢慢的大家也就懂了。

  邓子恢同罗炳辉、郭述申一起,领导部队深入皖东敌后,采取红军时期的“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对敌人”的战略战术,以半塔集为中心,分兵于苏皖边界的天长、扬州、六合、仪征、来安、滁县、嘉山、盱眙8 县,指挥部队进行了火烧来安城和攻打盱眙等战斗。边沿地区的革命斗争加强了,敌占津浦路两侧大为后缩,我路东、路西两块根据地的交通联系更方便了。

  工作地区扩大了干部非常缺乏。邓子恢决定抽调战地服务团的干部组成大批民运工作队、工作组。邓子恢还亲自深入农村集镇,制定各种措施、条例,调配干部,协同地方党委发动群众,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扩建部队和地方游击队。

  1940 年3 月11 日,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十四团,在津浦路西击退桂系顽军的进攻,一举夺取定远县城。战斗的硝烟刚刚散去,江北指挥部决定成立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这是新四军在津浦路西成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邓子恢特别重视,他不仅请部队为新县长魏文伯缝制了一套崭新的蓝色士林布制服,还亲自陪同他去定远上任。在定远县人民政府成立时,邓子恢要求开一个开明士绅大会,在大会上,邓子恢发表长篇演说,宣传新四军的抗日救国政策,阐明了抗日民主政府的性质与任务,希望全县人民帮助和支持新生的抗日民主政府,共同做好抗日工作。在会后会餐时,邓子恢亲自给每一桌客人敬酒,定远的士绅们看到这位新四军的高级将领胸怀如此开阔豪爽,对他们待如上宾,以诚相见,深为钦佩感动。

  定远县政府成立后,邓子恢随即返回津浦路东的五支队驻地半塔集。几天以后,他与郭述申等人一起指挥了著名的半塔保卫战。邓子恢、郭述申等根据刘少奇和指挥部“固守待援”的指示,以教导大队500 余人坚守半塔集,其余部队向半塔集靠拢,在地方游击队的配合下形成对围攻半塔的韩德勤部的南北钳击形势,牵制国民党正规军韩德勤10 个团的兵力,在半塔集坚持战斗7 天7 夜。这次战斗的胜利是华中新四军反顽斗争中第一个重大胜利。

  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邓子恢一直在津浦路东领导建立和巩固路东抗日根据地。从1940 年3 月到8 月,津浦路东相继成立了来安、嘉山、六合、盱眙、天长、仪征、高邮、淮宝等8 个县的抗日民主政府,这样,津浦路东成了淮南抗日根据地极为重要的一翼。

  由于津浦路东处在南京背后、津浦路南段东侧和江淮之间,居重要的军事位置,所以津浦路东根据地成了敌我双方必争之地。中共中央的意图是在津浦路东西两侧建立巩固的淮南抗日根据地。

  为贯彻这一战略意图,淮南津浦路东就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刘少奇决定让邓子恢留在津浦路东主持工作。刘少奇看中的不仅是邓子恢的领导经验和才干,对邓子恢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领导者的优良品德,也极为赞赏。在后来讨论酝酿出席党的七大代表的中原局会议上,刘少奇曾强调共产党员要加强党性锻炼,要有很好的“党德”。他说,七大的代表就是要选像邓子恢、张云逸等那样有党德的同志。

  邓子恢奉命留在路东,深感责任重大。半塔保卫战后,邓子恢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在淮南津浦路东建立一个地区性的抗日民主政府。1940 年4 月18 日,邓子恢主持召开了津浦路东各县县长和驻军代表联席会议,会上选举成立了津浦路东人民抗日联防办事处。这个联防办事处,是华中地区各抗日根据地第一个由中共独立领导的地区性抗日民主政权。

  在邓子恢主持领导下的津浦路东抗日民主根据地,最初的一年里就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政令所及,人口近100 万,路东8 个县的县、区、乡地方武装和自卫队,以及各级工、农、青、妇等群众团体与儿童团也相继建立发展起来;另外,还在边缘地区建立了游击区或为抗日服务的两面政权。

  作为津浦路东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邓子恢带领根据地军民在军事斗争、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的政策措施,使之成为华中各根据地最为巩固的一块根据地。1942 年2 月,刘少奇在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所作的总结报告中,对淮南津浦路东根据地作了这样的评价:皖东特别是路东根据地的工作,与华中其他各根据地的工作比较,是最好的,最正规的。这是对邓子恢在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工作的最好评价。

  1941 年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重建新四军军部,邓子恢担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由于邓子恢在根据地建设和群众工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由张爱萍提议,毛泽东同意,调邓子恢到淮北路东主持皖东北根据地的工作。3 月中旬,邓子恢接到刘少奇从盐城发来的电报,要求他以华中局和军部代表的名义,率领巡视团考察淮北党政军工作。

  邓子恢奉命北上的目的地就是位于洪泽湖畔苏皖边区的皖东北区党委和新四军四师的驻地。邓子恢初到淮北时,新四军四师主力刚从津浦路西转到路东,路东根据地基本收复。这时根据地很不巩固,群众也没有充分发动。当时,在敌、顽、我三角斗争的严重形势下,如何迅速发动群众,壮大人民武装,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是当时的紧要任务。邓子恢和彭雪枫以及淮北区党委的其他领导人一起,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华中局的各项指示。

  邓子恢首先紧紧抓住一个中心环节,就是发动和领导农民进行减租减息斗争,使他们获得看得见的经济利益,改善生活,组织起农民群众的大多数,建立基本农民群众的政治优势,同时正确地照顾各抗日阶级的利益。邓子恢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人民群众的抗日力量。1941 年6 月,淮北区党委召开党的积极分子大会,邓子恢传达了刘少奇关于“在夏收以前开展群众工作,组织群众的大多数,并把这一工作作为党政军民的中心任务”的指示,并介绍了其它抗日根据地的经验,研究了淮北地区减租减息的具体政策,邓子恢认为要贯彻这一指示,一定要做到“枪换肩”,就是要把各区乡大部分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的武装,转移到工农基本群众手中。会后,400 多名干部被派到农村,发动群众减租减息。经过40 多天紧张的突击运动,减租4600 多石粮食,“枪换肩”转移了1000 多支枪,组织了4000 多名基干自卫队,发展了1.7 万多名农会会员和1000 多名新党员。发动群众的基础上,还建立了工、青、妇等各种抗日救国会,到1944 年底,会员发展到100 多万。同时改造了地主控制的武装,把枪支转移到农民手里,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自下而上地改造基层政权,废除国民党的保甲制度,民主选举乡长、村长,吸收工农积极分子参加基层政权,提高工农群众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大大振奋了群众的抗日情绪。

  作为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代表,邓子恢淮北之行的任务,除了巡视与指导皖东北根据地的地方工作,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协助彭雪枫整顿四师。7 月中旬,邓子恢在淮宝仁和集主持召开四师团以上干部大会。邓子恢对整个豫皖苏边区工作做了总结,充分肯定了彭雪枫等同志三年来创建四师和发展豫皖苏边区所取得的成绩,总结了路西反顽斗争失利的经验教训,对四师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意见,也弄清了不少思想问题。这次会议对四师以后的整个工作,特别是领导方法的转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仁和集会议后不久,华中局决定,把皖东北地区和淮宝地区划归四师活动地区,成立四师军政委员会,以邓子恢为书记,统一领导津浦路东、陇海路南、运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的工作。8 月11 日,中央军委正式作出决定,邓子恢担任四师政委。随后不久,华中局决定在淮北成立苏皖边区军政党委员会,邓子恢担任书记。这样,邓子恢留在淮北根据地,担负起这一地区党政军一元化领导的重任。

  10 月中旬,由陈毅代军长指挥,彭雪枫、邓子恢率领四师配合二师、三师发起进攻,夺回了被韩顽抢占的陈道口,从而使淮南、淮北、淮海、盐阜四大块根据地连成一片。

  为了解决根据地粮食和财政供给的困难,邓子恢发挥了他的经济才能,在他的亲自指挥下,淮北根据地坚持贯彻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邓子恢还领导区党委健全了政府的财经机构,实行统一累进税,征收公粮、田赋和货物税,建立淮北银号,发行边区货币。1942 年春,淮北闹春荒,军民严重缺粮,邓子恢学习延安经验,领导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农业和手工业。邓子恢对干部的培养、选拔非常重视,他亲自抓干部工作,提拔、培养大批土生土长的干部,使他们成为各级党政的领导。他对文化教育也抓得很紧,在他的过问下,各地兴办了一批小学、中学,甚至办起了江淮大学。邓子恢还十分注意团结各抗日阶级和一切爱国力量参加抗战,他经常做民主人士和开明士绅的工作,和他们交朋友。

  1943 年,邓子恢和区党委领导了整风运动,先后举办了9 期轮训队,每期邓子恢都去作整风报告,讲政策,讲要求,讲方法,保证整风运动的健康发展。最突出的是邓子恢及时地实事求是地处理了泗阳及淮北中学两个错案,教育了广大干部,增进了团结,提高了党的威信。

  在群众充分发动的基础上,淮北根据地的军队建设也大力发展起来。1941 年冬季,各地农民踊跃入伍,各县地方武装迅速扩大为县大队、县总队。1944 年下半年,仅路东就扩大了1 万地方军,编成10个独立团,训练了10 万民兵,大大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

  1942 年冬,经过33 天的浴血奋战,淮北根据地军民终于粉碎了日寇对根据地的大规模的“扫荡”。这是邓子恢、彭雪枫在领导淮北根据地巩固与发展阶段最重要的一次战役。1943 年,邓子恢、彭雪枫率四师主力在二师、三师配合下,由陈毅统一指挥,一举生擒江苏国民党反共军司令韩德勤,经过教育礼送出境。韩德勤表示对他被俘后受到的优待表示感谢,今后决不再制造磨擦。邓子恢事后对处理这件事情的经验和意义作了总结,认为这样处理的指导方针是“为了团结,为了停止磨擦、制造内战”,也就是为了抗战大局。由于这一事件处理得当,自此以后,国民党顽固派再也不敢踏入淮北根据地,淮北根据地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据统计,淮北根据地在1943 年的一年中,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有13 个区72 个乡,从日伪统治下收复的国土1 万平方公里,解放了50 多万陷于水深火热的人民。

  抗战胜利后,邓子恢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书记兼华中军区政治委员,出色地领导了华中解放区的土改工作。七届二中全会后,邓子恢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后改称中南局)第三书记兼华中军区政治委员。1950年邓子恢任中南局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中南财经委员会主任,主持全区财经工作。

  1953 年1 月,邓子恢奉命调往北京,主持中央农村工作部工作,他对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他不但直接参与指导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同时主持了农业生产建设。1954 年9月,邓子恢任国务院副总理。1972 年12 月10 日,邓子恢病逝于北京。

责任编辑:徐为 最后更新:2019-06-25 11:12:1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记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下一篇:张云逸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