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一本以史为鉴的好书——读《辩证看甲午》断想
2019-08-15 09:30:01  来源:王邵玺  点击:  复制链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流传极广的名言,实际上蕴含着一个重要前提:尊重历史并正确地认识历史。不尊重历史,历史的兴替就无从为鉴。对历史缺乏正确的认识,史鉴就会变成哈哈镜,历史兴替的真相就会被扭曲变形,误导后人:前人具有激励作用的业绩,可能被后人当作“我们从前比你富”的阿Q式自慰;前人具有警戒作用的过失,可能成为后人不敢开创的借口。也有极少数人故意颠倒黑白,歪曲历史,蒙蔽对历史缺乏真知的人,以达到他们的险恶目的,当今的日本极右翼分子,就是这种人的一种。

  我的故乡威海,曾经两次受到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之害。幼年之时,听祖辈讲述甲午战争中日本侵略军攻陷威海时的残暴屠杀,野蛮劫掠,广大农民在清军败退后的自发抵抗,至今留有记忆。抗日战争时期,我曾是一名儿童团员,对日本侵略军占领威海七年多时间里的疯狂烧杀、野蛮劫掠,更是亲见亲闻,至今记忆犹新。因此,我对故意歪曲历史以达险恶目的的那种人,特别痛恨。也正因此,得到刘玉明、戚俊杰二位的新著《辩证看甲午》后,连读了好几遍。这是一部以史为鉴很有教益的难得好书,好就好在,两位作者以翔实的史料和辩证的唯物史观,对一百多年前爆发的甲午战争的背景、性质、主要过程、后果及重要历史人物、事件等,都进行了颇为精辟的分析,可以帮助今天的读者更好地了解日本军国主义久有蓄谋发动的这场战争的真相,认识军国主义分子对外扩张野心至今不死的本性,牢记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巨大耻辱,更可以激起读者以史为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而努力奋斗。

  身披镣铐难跳舞

  以李鸿章为首的晚清洋务派,面对帝国主义越来越疯狂的侵略,求强,求富,苦心创办北洋海军。可是,甲午一战,曾经号称世界第四的北洋海军却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使中华民族蒙受巨大灾难和耻辱。为什么会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身上有一副沉重镣铐:“中学为本,西学为末。”他们所说的“中学”,就是君主至尊的封建专制政体以及为之服务的一整套制度、伦理和文化观念。他们所认识的“西学”,只是西方列强攻破中国国门的坚船利炮。在他们看来,有了坚船利炮这个“西学”作为“末”,就可以保住“中学”这个“本”。他们却没有明白,专制腐朽的封建政权,已是气息奄奄、日薄西山,靠着从西洋买来的“坚船利炮”是保不住的。这样的政权,有了坚船利炮,也起不了本可起到的作用。他们的这种“本末”观,是封建制度及其为之服务的文化铸成的,并使得他们的命运与之牢固拴在了一起,而不是他们个人的智商特别低下。于是,这样的“本末”观就成了他们办洋务建北洋海军的沉重镣铐,不能挣脱,也不肯挣脱。这就难怪,他们只想到创建一支可以与洋人(实际上只是东洋人)抗衡的海军,而在这支海军舰种尚未配置完善、弹药配件等急待补充之时,又恰恰是日本军国主义加紧准备发动侵略之时,他们竟倾国库之财修建颐和园,各级官员忙着搜刮民财置办效忠的厚礼,为慈禧太后筹办六十大寿庆典,而置海军的急需于不顾。他们看到的“夷之长技”仅是在海上横行称霸的坚船利炮,而忘记了洋人登上我们的国土以后,我们腐朽败落的陆军大多一战即溃,以至为数不多的洋兵如入无人之境,长驱直进:他们似乎也没有想到,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仅靠一支即使是坚船利炮组成的海军,也必会顾此失彼,难保国门无隙。由于他们对“夷之长技”的这种极端片面的认识,他们在创建北洋海军的同时,竟置屡遭败绩的落后陆军于不顾,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改造,就连甲午战后举行的类似于进士科考试的武科考试,也仍然只考舞枪弄棒之类的冷兵器,能舞个华而不实的枪花,就可中武举人、武进士。这样考出的军事人才,能当何用?离现实需要多么遥远!

  他们的这种“本末”观,还使得他们重物轻人。他们只看到坚船利炮的威力,而没有充分认识到洋船洋炮之所以具有威力,不但要靠精于驾船用炮的人操作,而且要靠通晓海上用兵战略战术的人才指挥调度,才能充分发挥。这就难怪,他们会委任只对朝廷忠诚却不涉海军的人做北洋海军的统帅。同样难怪,他们调派大量只会使用冷兵器的旧式陆军士兵充当水兵,却不按海上作战的需要,进行严格训练和管理。在这种上下夹击之下,少数受过“西学”训练的管带等中级海军官员,怎能充分施展他们的才智?不独如此。这少数受过“西学”训练的人,是生活在由“中学”培育出来的封建官僚群体包围之中,在为这个官僚群体服务的腐朽生活习俗的笼罩之下,这少数人难能自保清高,不受腐蚀。如此,他们本已难以充分施展的才智,又会大打折扣。《辩证看甲午》中就列有此类不少令人扼腕的例证。

  以李鸿章为首的晚清洋务派,把“中学为本”作为指导方针,并宣称“虽百世不变可也”,这个不变的“本”,也就成了顽固保守不求进取的护身符,打击改革派与压制人民群众的凶器。洋务派得势之时,温和的改良派遭到拒斥,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戊戌变法受到残酷镇压和屠杀,嗣后的资产阶段民主革命运动更被视为洪水猛兽,不停地镇压。广大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在官兵溃逃之时,他们英勇抗击烧杀奸掠的侵略军,多次取得胜利。而清政府却将其视为危及皇朝命运的心腹之患,一面派军围剿,一面奴颜婢膝地向侵略军赔礼道歉。

  这都表明,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苦心孤诣兴建的北洋海军,只经甲午一战,就全军覆没,是不可避免的。但李鸿章等为建北洋海军而进行的不少探索尝试,却对后世具有启迪作用。北洋海军惨败的教训,更是一笔难得的历史财富,值得深入总结。《辩证看甲午》对此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实事求是的精辟的剖析。

  警钟必须长鸣

  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一百多年。此后的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英勇奋斗,到今天,中国虽仍是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却已居于世界较前列的地位,不再是可以任人宰割的砧上鱼肉。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分子的本性并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对我国的安全仍然是个威胁。警钟仍需长鸣,历史的教训需要永远牢记。

  甲午战争后,腐败的清政权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向侵略者赔款割地,宝岛台湾也割让给了日本。昏庸的清政权没有料到,这样的卖国求和,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和贪欲反而更加猖狂。以大者论之,仅仅五年之后,他们就和西方七国组成八国联军,不但攻陷北京,还入侵到河北中部、山西与山海关,东北大片国土也被侵占,清政权被迫签订了更多赔款和大量出卖主权的《辛丑条约》,日本所获极多。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图谋一次次超额得手,便不满足于和西方帝国主义共同瓜分中国。1915年,他们以帮助袁世凯称帝为名提出的《二十一条》,就是一个妄图独占中国的大阴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日本的这一图谋才未能得逞。

  日本军国主义者不甘心于阴谋未能得逞,此后又变换手法,开始了灭亡中国的新的谋划。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进而占领我国东北三省。次年一月,又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妄图占领上海,进而控制我华东沿海地区。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又利用他们对华北广大地区的控制,发动“芦沟桥”事变,开始了妄图灭亡中国的罪恶侵略战争。在此后的八年时间里,中国人民伤亡3120万人,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6000多亿美元。这场战争以中国人民的浴血抗战的胜利而结束。日本侵略军在发动这次侵华战争的同时,又疯狂侵入东南亚各国,妄图建立由日本统治的大东亚“共荣圈”。他们还与德国、意大利法西斯结成“战略轴心”,发动太平洋战争,妄图瓜分世界。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的反击之下,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并通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发动的反人类侵略战争的主要罪犯进行了历史性的正义判决。

  但是,在日本的少数人那里,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右翼分子野心不死,他们不仅妄图掩盖、歪曲过去侵略别国的历史,而且不停地宣扬侵略有理,鼓动复活军国主义,增强军备,妄图重温对外侵略旧梦。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日本竟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庄严宣判死刑并公开处死的十几名甲级战犯牌位移入靖国神社,当作“英雄”供奉。八十年代,日本首相曾参拜这个神社,经中方严重交涉就停止了。可是,小泉纯一郎出任首相的五年间,每年都带领阁员、议员高调参拜。他指定的“参拜派”接班人之一安倍晋三公然宣称,日本国内并未宣判东条(东条英机,被远东法庭判处绞刑的甲级战犯)为战犯,公然为这批战犯翻案?①。前几年,日本的极右翼分子还曾狂妄地扬言,如果再发生甲午战争,日本会更容易地取胜。这几年,日本当局更大力发展陆海空军事势力,利用借口向海外派驻军队,并且制定所谓“有事法案”,把我国的宝岛台湾、东海的部分领海领空,全部纳入这个“有事法案”的范围,公然对我国神圣的主权进行挑衅。台湾台独分子分裂祖国、制造台海紧张局势的活动,背后就有日本极右翼分子撑腰。日本与那个超级大国结成军事同盟,大幅度地增加军费。日本的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1/30,军费预算远远多于中国,反而倒打一耙,宣扬“中国威胁论”,把中国为保卫国家安全的必要军费开支,说成是对他们的威胁。只有心怀叵测,才会对一向爱好和平、主张睦邻友好的中国进行这种污蔑。

  中国今天已经比较强大,已非甲午战争时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但是,我们对于日本极右翼势力妄图重温欺凌中国旧梦的动向,必须高度警惕,警钟需要长鸣!

  爱国精神要不断升华

  《辩证看甲午》中,对甲午先烈和广大志士仁人热爱国家的崇高民族精神,进行了精辟概括,高度评价,是书中亮点之一。甲午先烈在国难当头之际,以天下为己任,不畏强敌,浴血奋战,英勇捐躯,惊天地,泣鬼神,丧敌胆,为有着悠久传统的中华民族爱国报国精神,增添了新光彩,对国人是极大的激励,值得后人继承并发扬光大。在和平的环境里,生产建设,科学探索,都难免会有流血牺牲;保卫国家的领土不受侵犯,打击各种破坏社会安定的犯罪分子,更会有流血牺牲。这都需要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

  甲午先烈以天下为己任英勇献身的爱国精神背后,也有许多教训值得总结。国家贫穷落后,政权腐败,就会受欺侮,被宰割。甲午将士勇赴国难,却没有足够国力的后援保障,更没有科学的战略战术指挥,只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流尽鲜血,却未能守住国门。这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甲午战后不久,义和团将士愤于清政权丧权卖国,起而反抗外国侵略军。他们手拿落后的大刀长矛,不懂战略战术,甚至口念愚昧的咒语,赤膊上阵,去和武装到牙齿的侵略军硬拼,惨遭屠戮,虽精神壮烈,却未能给侵略军以应有的惩罚。这教训更加深刻。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国家仍然贫弱落后,但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党所制定的正确的战略战术,有抗日救国的全民总动员,贫弱的国力得以充分发挥,使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手握落后武器的中华民族便一步步转弱为强,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把侵略者赶回老家去,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改写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间一直遭受帝国主义任意欺凌宰割的历史。

  《辩证看甲午》非常辩证地分析了甲午战争的失败:“虽然中国失败了,中国人民横遭空前劫难,但多难必兴邦,中华民族自强、自信和勇于进取的精神却空前振奋、空前活跃。”多难,可以促使人们仔细探究“多难”的病因所在,对症下药,努力寻找治理“多难”、达到邦兴的良药,催人自强自信,奋发向上。从甲午战争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胜利,再到新中国的建立,正是中国人民不断自强自信、奋发向上,找到了治疗“多难”良药,初步实现“邦兴”的奋斗历程。

  兴邦,能够激发爱国精神的不断升华。也只有爱国精神的不断升华,邦才能加快地兴,使国家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实现小康,进而达到富裕、和谐、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国家富强了,妄图称霸世界的侵略势力才不敢再欺侮我们,即使胆敢冒险来犯,我们也能够给予应得的惩罚,使之头破血流而逃,而不会重演甲午先烈“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屈辱历史。谭嗣同等志士仁人,则会含笑九泉,而不必再生“无力回天”的悲叹。

  爱国精神的升华,需要与时俱进。在今天弘扬爱国精神,就应当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明水平,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和技能,发扬“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对传统文化的一隅反思

  中华大地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和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被公认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他三个文明之花都早已中途凋谢,有的是在经过近代的考古发掘,人们才对它有了更多的了解。中华文明之花虽也曾历经外来风雨的摧残,却始终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常开不败,并对四邻产生着巨大影响,显示了无可比拟的生命力。

  中国人民勤劳聪明,爱好和平,积极上进,凭着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优势,曾有众多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其中的指南针、火药、造纸和印刷术等四大发明,被公认为世界近代文明发展的杠杆。写有《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一书的美国学者坦普尔说过,如果中国宋代时就有诺贝尔奖的话,中国人会是毫无争议的得奖者。

  但是,西方自文艺复兴以后,走出了中世纪,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科学技术、近代工业都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迅速走在中国前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发明的火药加以改造,制成黑色炸药,开矿山,建工厂,造坚船利炮,又用中国发明的指南针改造成的罗盘,远渡重洋,轰开中国的大门,对中国疯狂掠夺。而这个时候,中国却在用火药制做驱鬼娱神的炮仗。指南针变成的罗盘,则主要被用来为建阴阳宅看风水。西洋人用现代造纸术和印刷术印了圣经到中国来传播着他们的“文明”信仰,掩饰坚船利炮的野蛮,中国对早就发明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却极少改进,仍然停留在小手工作坊的水平上。为什么中国人的伟大发明,只在中国发芽,而在西方开花、结果,又转而使中国深受其害?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在近代落后了。作为国家命脉之本,长期停滞不前的个体小农经济,既不能为科学技术的研究提供新鲜课题,又不能为科学的实验推广提供用武之地,以至许多科学发明自生自灭,湮没于尘封的历史记载当中。以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的文化教育和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重文轻理(科学技术被蔑称为淫技奇巧),厚古薄今,选出的人才知识陈旧片面,多是偏才,唐以来的大科学家孙思邈、毕昇、李时珍、徐霞客等,均非科举出身。在政治上,逐渐完善僵化的封建专制制度,以及为其服务的思想统治工具、伦理规范,使得传统文化中本来鲜活的成分受到压制乃至扼杀,一些陈旧过时的成份,不断冒出来的恶俗陋习,则泛滥开来。这一切,都严重束缚了人们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造成文明之花曾经灿烂绽放的中华古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前进的步伐。百余年间帝国主义者对我们的入侵掠夺,并为更大规模更长期地掠夺而扶植傀儡,在我国不停地挑起战乱,使本已贫穷落后的中国深陷在空前的劫难之中,更倒退了许多年。

  但是,中国民族有着见难而上、自立自强的优良传统,困难吓不倒,也压不垮,而会玉汝于成。今天,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华儿女,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往无前的艰苦奋斗精神,已经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向建设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目标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我们虽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却仍任重道远。为了全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伟大振兴的目标,我们要认真学习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以及一切值得借鉴的东西。但是,学习的目的是实现创新,学习而不重创新,只能永远落在先进国家的后面,不可能自立于先进国家之林。学习,还要与自己国家的特点相结合,与自己的文化传统融合,才能真正为我所用,促使由学习到开创,形成飞跃。不然的话,就会成为洋摆设,洋垃圾,甚至重复邯郸学步的笑话,“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庄子·秋水》)。当今世界上经济发达、科学技术先进的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优势。他们都曾并仍然得益于学习先进科学、理念(包括相互交流)之效,但都植根于自己的文化母土,才开鲜花,结硕果。我们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极为丰富,科学继承弘扬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既是今天实现民族振兴的基础,又是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不断开拓进取的动力。我们优秀文化遗产中的许多内容,如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人与人之间倡导讲信修睦诚以待人的理念,处理国际关系强调睦邻友好相互尊重的理念,强调总体把握而对具体事物又重视博学审问慎思的认识论,自立自信、奋发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都值得我们认真继承,大力弘扬,也能给世界文化增添新的光彩。当然,我们的文化遗产中,也有消极落后的成份,需要科学细致地批判扬弃,而不能任其产生不良作用。

  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为我们树立了极好的榜样。在我国古代思想道德传统中,荣辱观就是人们进行道德约束和道德评判的重要手段,形成了许多知荣明辱的格言,如“不知荣乃不能成人”,“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宁可毁人,不可毁誉”等等。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吸收了传统荣辱观的优秀内核,剔除了其有历史局限性的杂质,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中形成的。又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国家观,就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精确概括;“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苦乐观,是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中艰苦奋斗精神的发扬光大。这都对我们研究祖国历史、弘扬优秀民族传统具有指导意义。

  甲午海战的惨败,一直是中国人民心头上的大痛大辱。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只有正视失败,找出失败的原因,提出正确的对策,并不懈地奋进,“失败”才能做个育出“成功儿子”的好母亲。简单地把失败误国的责

  任人痛骂一顿,而不细心地寻找原因和出路,虽然似乎爱国之心极强,却于成功无补,至少无大补。不敢直面耻辱,避而不言,也就抛弃了耻辱留下的深刻教训和可以孕育成功的历史财富。至于因失败的耻辱而妄自菲薄、弯腰曲背,失去寻求成功的信心,更是懦夫的表现。《辩证看甲午》则以严谨冷静的史学眼光,对中国人民心头上大耻大辱的甲午海战,辩证地进行剖析,让今天已不甚了然的读者,既充分知耻,又知蒙耻的原因,并用中华儿女富有爱国传统的光荣历史证明,中华儿女历来具有爱国自救的智慧和勇气,顺理成章地作出劫难之后必有大兴的振奋人心论证,收到使读者知耻而后勇的良好效果,知道如何以史为鉴。如此,才有利于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并使文化传统中需要扬弃的成份具有警戒作用。相反,把严肃的历史化作哈哈一笑的戏说,醉心于建庙修坟而不重文化内涵、制造假古董,都是作践历史、愚弄今人,实不足取。

  (作者: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甲午纵横(第二辑)》

责任编辑:李谷灿 最后更新:2019-08-15 09:35:2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北洋海军研究又出新成果——《北洋海军研究》(第三辑)读后

下一篇:难忘刘公岛——石涌:打响刘公岛伪海军起义第一枪的人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