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汉中黄埔军校(中央军校第一分校)历史传承!
2018-09-03 15:00:25  来源:花哥说事  点击:  复制链接

  很多人不知道,在陕西省汉中市武乡镇石堰村1943年由陆军军官学校在这里开设了中国第一所分校

  2010年汉中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70多年过去了回忆起当年黄埔军校为了抗日战争历练了一批又一批热血男儿!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时代岁月!

  2010年被当地村名承包开设农家乐至今

  图为农家乐家乐视图

  农家乐包间

  2018年被汉中永力阳光拓展潜训公司承包用于:

  企事业单位员工军训,青少年黄埔☆军训夏令营,文化历史传承继续!

  图为:军训一脚能看见当年祝邵周的名字

  图为:黄埔☆军训基地

  图为:青少年夏令营入营时所拍

  下面介绍当年汉中黄埔军校历史故事:

  石堰寺黄埔军校校址位于汉台区武乡镇石堰寺村,离汉中市区只有20分钟左右车程,记者驱车前往,发现旧址上建有一座名叫“黄埔农庄”的农家乐,院内还展示有黄埔军校第一分校的历史简介,在此经营农家乐的陶女士告诉记者,当年的校舍都是简易房,已全部倒塌,他们是从村上承包来的土地,在此已经营了六年,平时也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农家乐的隔壁是汉中疗养院的办公用房,院内还存有“中央军校第一分校成立”碑刻一通,为躲避日军轰炸而修建的全长约30米的防空洞保存完好。

  随后,记者采访了汉中市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陈伟,他告诉记者,石堰寺中央军校第一分校旧址的校舍在解放后一直由汉中市疗养院作为办公用房管理使用。根据《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为此,汉台区政府及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自石堰寺中央军校第一分校旧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多次与旧址管理使用方——汉中市疗养院进行沟通,给他们宣传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督促指导他们严格依据法律管理使用好文物保护单位。

  现仅存一块汉白玉石碑

  从汉中市区经二十几分钟的车程,来到天台山脚下,这里的黄埔农庄就是当时黄埔第一分校所在地,现在已全然没有了当年的痕迹。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这里已成为不少农家乐的聚集地。目前,这里仅存门口和院内两处石碑,蒋介石当年使用过的防空洞还保存完好。

  1938年,国民政府最高军事学府——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一分校,为免遭日本侵略者践踏,由河南洛阳迁到汉中,校址定在石堰寺峡谷中。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校汉中分校改为陕南行政专署干部培训学校,后成为陕西省汉中疗养院所在地,原分校校部现为该院行政办公区;原学员住宿区现为该院病区。目前疗养院行政区已被闲置,因年久失修,几处房屋倒塌,正等待维修。汉中疗养院办公区和病房均搬至对面的新楼。

  门口的一块石碑上刻着“中央军校第一分校遗址”,2010年被汉中市汉台区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据汉中疗养院一位保安介绍,“当年的校舍都是简易房,已全部倒塌。”院内有一块汉白玉石牌,碑体布满苔藓,经仔细辨认可看出上面写着“中央军校第一分校成立”。据门卫介绍,碑上的字曾遭到破坏。

  30米长防空洞内有手摇发电机

  1944年,一分校宣布正式建成,当年六月下旬,蒋介石由重庆亲临汉中主持一分校成立庆典暨第18期学员毕业典礼。当时汉中已成空袭主要城市之一,为确保蒋介石安全,驻汉中军方修凿拱砌防空工事一座,蒋介石在汉中期间,遇到空袭,曾在此躲避。

  这座防空工事呈弧形,东西走向,西为入口,东为出口,洞口均向南,入口处装有钢板门。入门后有一个伸入山体的1.2米宽、2米高、8米长的直洞,可以看到一个生锈的手摇发电机。进入洞内约6米处,洞体折而向东,通向地下室,室长3米、宽2米、高1.8米,能站五六个人。从地下室向东为青砖拱成的宽1米、高2米的通道,通道向东而后向北,在离地下室约20米处通道开始拐向南,沿10级台阶逐渐升高,最后通出地面。通道全长约30米,洞内不时能看到蝙蝠飞出,有些地方布满蜘蛛网。

  >>史海寻遗

  黄埔一分校在汉中办四期培养7413名抗战人才

  据史料记载,从1938年初到1944年春,经过六年边办学边建设,一分校规模不断扩大。1944年一分校宣布正式建成,全校占地2000余亩,校舍1500多间,在校学生2000余人。在节日或迎接新生时,在大门两侧总写着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横批是“亲爱精诚”。

  中央军校第一分校自迁到汉中到1944年,历时6年,共计毕业学生四期:第14期学生分二总队,毕业学生2170名;第16期学生分二总队,毕业学生1935名;第17期学生分三总队,毕业学生2183名;第18期学生分二总队,毕业学生1098名。

  除了四期学生,加上汉中分校各种军官训练班和短期训练学员班队,共计毕业学生7413名。据统计,中央军校第一分校先后有1万多名学生(包括河南时期)在抗日战场上阵亡,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

  1932年10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中央军校”,即原黄埔军校)派少将高级教官章履和(后任汉中专员),率员赴河南洛阳选址建立分校。次年8月建成,中将祝绍周任主任,章履和任副主任。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进犯华北,洛阳分校遭日本飞机轰炸。为避战火,国民政府军训部派洛阳分校副主任刘海波少将来汉中选址,准备搬迁。11月,奉命分批迁入汉中,建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以下简称“一分校”)。

  1937年11月至次年2月,分校校本部及第14期3个大队学员全部迁汉。初期,因无营房,校本部驻汉中原镇台衙门(今东大街汉中歌剧团)。一、二大队驻北校场,三大队驻古汉台。4月,日本飞机轰炸汉中城区,为了学员安全,分校在武乡一带庙宇分散教学。同时,在汉中城北石堰寺建设新校园。

  1939年,当局调集南郑县3000余名民工,修建汉中城至石堰寺军用公路,1940年元月建成通车,全长19.7公里。新校园落成,学校搬入新址。分校设施有:能容纳500人的图书馆一座,地面两层,地下一层;游泳池一座,时请鄂陕甘边区警备总司令祝绍周题名为“三青池”,寓意青山不老、青水长流、青年万岁;俱乐部,下设商店、旅馆、酒店、浴室、影剧院(兼体育馆);完全小学(称“和平小学”)和幼儿园各1所,各大队还办有小卖部。同时,还给中央军校校长蒋介石建有防空设施1处,以便视察时居住。石堰寺位于武乡镇北山沟中,背依秦岭,面对汉中平川,林木茂密,幽静隐蔽,利于防空,是一处教学、练兵的极好场所。分校大门两旁书有一联:“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横额“亲爱精诚”。

  一分校负责人称主任。主任先后为祝绍周(止1939年12月)、钟彬(止1942年1月)、刘仲荻;副主任为刘海波、章履和。

  校本部内设机构有:特别党部、办公处、教育处、政治部、总务处、经理处、军医处、会计室、文书科、中央各军事学校毕业生调查处驻一分校通讯处。

  一分校将校云集,师资力量雄厚,招生宁缺不滥,管理严格,教学有序。学员入校,发给被褥、白布床单、军毯各一条,单衣、棉衣、黄呢制服各一套,鞋、袜、手套各2双,每月12元津贴,粮食45市斤,一日三餐。1940年物价上涨,两周才能吃一次肉,教官可享受“尊师餐”,饭菜略丰。初用汽灯,后为电灯。教学分为政治教育、军事专业学习、军事训练等。政治教学内容主要有孙中山总理遗训、五权宪法、建国方略、国民党党史、校长言行录、列强侵华史、经济与法律等,还要学习背诵“军人读训”、“党员守则”等。军事专业教学共同课目有两类,一是课堂讲授,主要有步兵操典、射击规范、阵中勤务令、陆军礼节、内务规则,以及军制、兵器、战术、筑城、交通、地形学等教程;二是室外操作,由四方面组成:(1)基本教练,有单兵基本动作、持枪教练,以及班、排、连、营合成教练;(2)战斗教练,有单兵战斗动作,班、排、连、营合成作战,演练进攻、防御、追击、退却、遭遇等战术技术;(3)野外教练,有单兵侦察、步哨,班、排、连行军,以及驻军警戒、勤务等;(4)技术教练,有刺杀、投弹、武术、体操、体育等。

  1937年11月15日,一分校开学,有学员1750人。按中央军校本部序列,编为第14期。下设第三、第四两个总队,5个大队,每大队下设4个队,共20个队。第三总队学员1937年11月入校,下设3个大队;第四总队学员1938年1月入校,下设两个大队。

  第14期共有队及区队长90人,其中中校9人,少校17人,上尉39人,中尉13人,少尉12人。1938年9月,由于前方急需人才,第三总队学员提前毕业。1939年1月,第四总队学员毕业。毕业前夕,在汉中北校场举行盛大阅兵式,又在总队部大院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中央军校本部派员主持。这批学员毕业后大多分往山东、河南抗日战争一线,后来有的为国捐躯。每期毕业生均由学校配发“中正剑”一柄,上刻学员姓名及毕业期别。第15期,一分校未招生。

  1939年1月,一分校奉命在四川成都招生1910人,编为第16期,分为第10、11两个总队,各总队下设两个大队。每个大队设4个队,每队下设3个区队,有队及区队长、指导员121人,其中中校10人,少校41人,上尉20人,中尉5人,少尉45人。第10总队散驻汉中城北老君镇至武乡镇一带庙宇,第11总队散驻南郑县圣水寺一带庙宇。毕业前夕,分校组织学员到沔县定军山古战场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模拟河川攻防战中战术实践运用方法。因前方急需用人,本期学制1年,同年底毕业,中央军校李继承教育长来校主持毕业典礼。学员毕业后,主要被分配到河南、山西一带第一、第二战区,开赴抗日前线,不少学员在抗日战争中牺牲。

  1940年2月,一分校在四川成都、河南洛阳、湖北老河口、宁夏银川及汉中招收第17期学员2200人,编为18、19两个总队。这年,石堰寺新校园落成,两个总队相继搬入新校园内。第18总队下设3个大队,第19总队下设第四、第五两个大队,本期学制二年,1941年秋,国民政府监察院长于右任来校视察,并给17期学员讲话;军训部长白崇禧来校视察,并对17期学员训话。17期学员毕业前夕,在西乡县举行军事大演习,历时半个月。12月7日,本期学员毕业,大部分被分配到中条山地区,第二年日军对中条山实施大扫荡,很多学员牺牲。

  1942年1月,一分校在湖北老河口、四川成都及汉中招收18期学员2350人,编为第4、第14、第18总队。第4总队下设4个大队,第18总队下设3个大队,学制3年。开学不久,于右任二度来校视察。1944年5月,蒋介石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汉中行营主任李宗仁陪同下莅校视察。1944年学员先后毕业。12月26日最后一批学员毕业,在城内北校场举行欢送大会,军乐齐奏,盛况空前。学员毕业后大多数分配到抗日前线。

  1941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训部命令招收高中毕业生组成入伍生团,一分校招收的学生编入第四团,该团驻圣水寺,下设3个营,除军、政教学课程外,还开设国文、历史、化学、物理、英语等课程。

  一分校还设有几种训练班。(1)军官教导队,培训部队在职军官。(2)战术研究班。(3)校、尉研究班。(4)补训大队,14、15、16期学员学习不足一年半者编入补训大队学习,补训结束后仍回原部队工作。(5)铁道训练班,调训全国铁路站长、段长、列车长等。(6)山地兵团,由川、黔招来学员组成,除学习共同科目外,主要演练山地作战中攻、防、追、藏战术及技术。毕业前夕,在天台山举行山地作战实弹演习,毕业后被分往第42山地师。(7)军士教导总队,训练学员约1000人。(8)特训大队,培训约500人。(9)航空班,一个中队,从事航空理论学习。上述培训班共毕业学员12246人。

  至1944年12月停办,一分校在汉中历时7年,共毕业学员4期,9个总队,8210人。加上短训班,共毕业2万多人。1944年12月,一分校奉命撤销,营房交青年军第206师,设备及部分教学人员移交迪化(今新疆乌鲁木齐)中央军校第九分校。1945年春,校主任刘仲荻率教员抵兰州后,奉命改任第42山地师师长,其余教员转入九分校。

  下面讲一讲当年抗战老前辈当时的情景,(回忆)

  那是一个下午,我正在中学上学。汉中城各个街道,忽然响起雄壮的歌声。我和几个同学跑出校门,只见街道两旁都站满了看热闹的人,街中间一律的黄呢子军服、钢盔、皮靴,全副武装,三路纵队,步伐和队列如快刀切出的豆腐一般整齐,皮鞋踏出的声音,响彻街道上空,大红校旗在五色彩旗的簇拥下迎风飘扬,军乐队前面开道。这一队唱着“枪在我们的肩膀,血在我们的胸膛,我们捍卫祖国,我们齐赴沙场……”那一队又唱着“殷红的血,映着火热的太阳,暑季里,激起复仇的决心……”一队接着一队,一齐向北校场涌去。

  过了不久,黄埔军校的招生广告就贴出来了,一看条件,要求挺严格,我心里又兴奋又害怕,心一横:不管他,碰碰运气。

  体检过了,笔试过了,仪容审验过了。

  三天后,我被正式通知录取,成了黄埔军校汉中分校第16期步兵科的一名学员。

  严格的训练开始了,内务:被单、毛毯、墨水瓶、米尺、小刀等,都要用尺子量距离,放在固定位置,如刀切一般整齐,每周检查,稍有不慎就要挨打。连晚上睡觉的姿势都得一样;一个刚刚容得下仰躺的位置,如果要翻身侧睡一会,剩下的空隙就会立刻被两边的人挤占,一夜都别想再翻回来睡。打背包、穿衣,连吃饭都要求迅速,在规定时间内要吃完。有一回吃稀饭,我看碗太满,就先喝了一口,于是罚我两手平端,碗放嘴边,两腿半分弯,站了一顿饭,罚得我眼泪往肚里咽。冬天,炊事员将头一天做好的干米饭放在露天里,冻成冰碴子饭,第二天早晨就吃这种饭,饭后才准喝热开水。谁有违犯,不是双手执枪,向前平伸,扎马步,或是拳打脚踢。几年下来,仰睡成了习惯,吃冷吃热不闹胃病,直到现在我胃口都很好。

  军事训练就更复杂了。有一次训练跳木马,我并腿跳的姿势老跳不过去,队长一见火了,掏出一沓钱往木马上一拍,喝道:“大胆跳’摔死了我掏钱给你买棺材”’我一听,又羞又愤,心一横,就跳过去了。跳是跳过去了,中饭后就觉得头晕,无力,到医务所一检查,被连夜转到武乡镇盛家村军校医院,诊断为胆破裂,住了四十多天才痊愈。

  除了军事训练、行军演习、课堂学习外,我们还参加劳动,植树、挖沟、修路。我们还修建了游泳池。操练后,大家就来到游泳池游泳、洗字岛游泳教官亲临指导,蛙式、自由式、跳水、踩水、水中射击等,学会了不少水上本领,这在以后的黄河布防战斗中发挥了作用。

  还组织了山地兵团,驻扎在武乡镇天台山。主要训练科目全部是山地战术。一个晴朗的春日,山地兵团举行大演习,邀请全校及各军事机关、部队团体参加。他们表演了不少精彩节目。像登绝壁,以抓钩往崖头一甩,迅速攀绳而上,一个崖接一个崖,很快就上了山顶,向“敌人”冲锋夺阵;还有飞越山涧,两座陡立的石山,相隔百米左右,中间峡谷,表演者以枪榴弹发射牵引滑绳到对面,然后滑人、枪械……,场面险象环生,观者无不惊叹。

  由于前方战事吃紧,我在黄埔军校只上了两年,就毕业开始了军人生涯,从少尉见习参谋开始,直到少校,都是在抗日战场的枪林弹雨中渡过的。两年中,参加了中条山、太行山战役、中原会战、黄河防务等,血战洛阳,邝山阻击战、刘村突围……这些血与火的惨烈场面犹如近在眼前,我身边的不少战友(包括我的姐夫哥,战后连他的尸首都没有找到)就在前后一步之差中为中华民族献出了生命,我有幸完好无损地活下来了。

  我第二次回到黄埔汉中分校补训,是在两年以后,那时,我己在国民党十四军担任了辎重兵营上尉连长。接到命令,就从烽火连天的中原战场回到了我的家乡—汉中。

  当时的汉中,作为抗战大后方,一派歌舞升平,从前线回来的军人们,对这很看不惯,尤其是看到军警宪特们仗势欺人,看到官僚少爷、小姐们奢侈腐化的生活,就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愤怒和反感。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沦陷区的老百姓啼饥号寒,前方将士们为保卫每一寸疆土流血牺牲,而他们却在后方抖尽威风,鱼肉百姓。这些行为与汉奸何其相似!一次我在街头上看到警察歪戴帽子,欺负从乡下来的卖柴农民,不禁握紧拳头,走上去要揍他。当时,参加补训的学生们有500多人,全部是从战场上回来的上尉、少校级军官,一律士兵服装,领章上缀有“补大”“学员”四个字。当兵的最被人瞧不起。我们每一个月都要在邮局去取部队寄来的薪金。邮局在汉中南大街,一个小小的窗口,汇款单伸进窗口,里面一个女的抬眼一看,是当兵的,故意不接,后面的阔少爷、娇小姐将汇款单伸进去,都取走了,学员的汇款单放在那儿,却去整理单据。催她一声,便杏眼圆睁,一声娇叱。一个学员再忍不住,抓起后面一个农民筐子里的油瓶,就从窗口打了进去。此一举,引来后面穷苦兄弟一片叫好声,几个学员便忍不住砸了邮局牌子,抓住几个工作人员,教训他们工作作风太坏:再敢欺负人,小心挨揍。

  特别是一次看戏,星期天,学员们休息,就想到汉中看看戏,娱乐娱乐!可同学们每一次买票,都没有前几排,说是卖完了。这个星期天,天刚亮就派人去买票,还是说卖完了。弄得大家一头雾水,搞不清谁起得这么早?晚上一看,坐在前排的全是达官贵人。于是,下一个星期天,大家索性买了后面的票,十几个人在前排坐下。快开戏了,一群穿呢子军服,腰扎武装带,威风凛凛的军人,带着他们的太太小姐来了,看到座位被占,立刻拍桌子摔板凳的破口大骂起这群臭当兵的来,紧接着后面的护卫,纠察队就拥了上来,举起枪托就打,一个穿呢子服的军官,指挥着打。学员们也不示弱,进行还击。无奈大家赤手空拳,寡不敌众,被人家打得落花流水,跑回队上。当时我们的营地在汉江南岸的冷水河,回去一说,犹如一堆泼了汽油的干柴被火点燃了。下午,全体补训学员集中在龙王庙,一齐出动,抬出了迫击炮,找出了轻、重机枪,还有冲锋枪、手榴弹,炮弹,子弹一箱箱都搬了出来,全副武装的学员们以强行军姿态向汉中出发。这可急坏了补训大队的领导,大队长陆光远一边悄悄打电话向分校告急,一边施缓兵之计:说把饭吃了去吧,打仗要紧,不吃饭饿着肚子咋能打仗啊!大家想了想觉得也是,本来肚子已饿了,大部份人就回来吃饭,后面一些扛迫击炮的支起炮架,就向汉江北岸的河坝里射出了两颗炮弹。而江北岸当地的保安团、地方军队得到消息也早就挖起了战壕,布置了防线。炮弹的爆炸声,使他们惊慌起来,这些没经过实战的军队,怎能与从前线那些身经百战又都是训练有素的下级军官组成的亡命之徒相比!幸亏得一顿饭,吃得大家耽误了时间。天刚黑,我们正端着碗,只听一阵马蹄声由远而近,有人说:来袭我们老窝了,哼!正没下饭菜呢!来吧!大队长假装说:嗯!该是主任来了吧。大家操了家伙,严阵以待。七八匹马急驰而来,手电筒一晃,是总司令祝绍周,分校主任刘中狄,两位中将翻身下马,主动招呼大家,和大家一起吃饭,这顿饭吃得静悄悄的。好一阵,憋得人受不了,大队长才打开僵局:深更半夜的,请司令和主任来吃碗素饭。话刚说完,就有人插话:虽是素饭,可算不上鸿门宴吧!祝绍周答:当年的鸿门宴,有人敢去,今天的鸿门宴,我们敢来。这时刘中狄主任站起来说:同学们你们选几位代表,来和总司令、我们共同协商,和和气气地处理这场纠纷,其余的同学休息吧!话音刚落,就有人插上来:看!“群英会”开戏了。弄得两位上司哭笑不得。

  说是协商处理,实际上成了补大学员对后方腐化作风的控诉会。

  代表的讲话,引起在场人们的极大共鸣,有的人咬牙切齿,有的人流着眼泪,刘主任也掏出了手绢擦泪,似乎同情他的学生。祝总司令则瞪着眼,歪着头,面孔铁青,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发言的代表。夜深了,总司令、主任都发了言,所说的安抚话,大家都不爱听。结果是撤销宪兵营营长职务,教育后方军政人员的官僚主义,整顿工作作风。一场马上就要爆发的火拼,才平息下去。

  这一车补训,相比第一次考上黄埔轻松多了。闲暇,我就带着要好的同学游遍了汉中的名胜古迹,赶庙会、逛老街。还邀请同学回到我老家去玩。这期间,我回了三次家。老家的父母、兄嫂都很高兴。

  一年后,我回到了部队,在河南洛阳,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中原会战。(本文当事人钱正中已去逝,山丘根据其父回忆录摘编)

  作者:天汉美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21-08-07 10:19:0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汉中的中央军校第一分校,从“黄埔军校”到“麻风

下一篇:最后一页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