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台湾抗战人物:蔡惠如
2018-05-12 16:57:54  来源:抗日战争图书馆  点击:  复制链接

  蔡惠如( 1881—1929 ),名江柳, 号铁生,出生于台湾台中清水,有“台湾民族运动铺路人”之称,是望族之后,父亲和他自己都当过区长。蔡惠如于1913年与陈基六创立鳌西诗社。蔡惠如体格高大,相貌堂堂,出身书香门第。其先祖蔡八来创设商号 “蔡源顺号”,曾往来大陆各省经商,更被清廷封为二品资政大夫。

  振兴教育:创设第一份汉文杂志

  日据时期,蔡惠如是同时具有国际化与本土化思想的先贤,为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及日本培育了无数的知识青年,创设了第一份汉文杂志。

  1896年至1910年期间,蔡惠如在台中经营米谷公司,被选为社长。其间,1908年创立协和制糖会社,担任社长。1908年11月,创立牛骂头(清水)轻铁株式会社,职衔为董事。1913 年为员林轻铁会社董事。蔡惠如是第一代的实业家,力图从地主阶级转型为资产阶级,将农业资本转换为工业资本。在扩大营业版图的同时,1912年至1914年也担任台中市区长,具有政治与经济的实务经验。

  除了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外,蔡惠如始终不忘其汉文化之本。1902年台湾栎社成立。1906年12月,蔡惠如即加盟为栎社社员。1905年至1914年之间,蔡惠如和栎社之间的互动频繁,也曾在台中米谷公司举行“大墩小集击钵吟”活动。

  1912年栎社成立10周年,以《追怀刘壮肃》为题向全台各界公开征诗。蔡惠如也参加此次征诗活动并赋诗:“起舞闻鸡绍袓风,挥戈落日可回东。早知塞把卢龙卖,应悔城增百雉雄。今日黍宫行路恨,当年铜柱伏波功。鹊巢无奈鸠居久,胜国旌旗在眼中。”此诗,谈及台湾虽被割让,但台湾的英勇志士辈出。国家衰亡,如西周之命运,沦为殖民统治,但当年伏波将军的功业永留心中。以此诗来纪念刘铭传在台湾的功业。

  1918年9月20日,鳌西诗社与栎社在伯仲楼召开联合大会,蔡惠如进一步呼吁成立“文社”以维系汉文,10月19日“文社”于台中成立。

  1919年1月1日,文社以“维持汉文”为宗旨,发行日据时期第一份汉文杂志《台湾文艺丛志》,刊登连雅堂的《台湾通史》自序。蔡家厅堂更留有“还读我书”牌匾四字,无声抗议台湾日本殖民当局禁止台湾人学汉字。

  “文化生命”的推手:培育海内外台湾知识青年

  蔡惠如在台湾的发展并不如意,1914年受“同化会事件”之影响,了解到在日本殖民当局统治下的结构限制。同化会一事,也让蔡惠如想起担任台中区长期间,台中厅警务课长荒卷铁之助的责难,兴起另外向海外发展之念头。

  于是蔡惠如变卖祖产,将事业移转至中国大陆,并携子到东京。换言之,原本以台湾为长久基地的想法,转而将重心移至中国大陆与日本。移至两地原因在于中国大陆为祖国情怀,日本当时在政治、经济环境下皆比台湾自由。所以蔡惠如被誉为抗日运动中初期“祖国派”的人物。

  1919年,台湾青年先后在东京成立了“声应会”与“启发会”。“声应会”是由中华青年会干事马伯援、吴有容、刘木琳,台湾方面有林呈禄、蔡培火、彭华英及蔡惠如等人以亲睦为号召。声应乃取同声相应之义。蔡惠如等人的思想,深刻地影响青年学生的意识,如研究中国语,或在年号上用中国年号,称中国为“祖国”。可见,蔡惠如当时即认知两岸友好交流的重要性。叶荣钟回忆,曾经在“声应会”时期,亦即1919年、1920年在 东京神田中国蕋督教青年会馆听过蔡惠如的演讲,他的表情非常沉痛,深切感人。1919年底,蔡惠如、林献堂说服了东京青年学生,成立“启发会”。

  1920年1月,蔡惠如到神田访问林呈禄,林呈禄谈及“启发会”解散的缘由,蔡惠如即招待旧“启发会”的11名会员, 在神田中华第一楼举办磋商会,并于1月11日在东京涩谷蔡惠如的旅寓,召开新民会,取自《大学》篇名“作新民”。“新民会”积极推展要求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决议发行《台湾青 年》。蔡惠如就成为联署第一回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的参与者。1920年3月6日,蔡惠如尽管在中国大陆生意失败,但是仍执意捐出1500元,交付林呈禄,嘱咐他一定要让《台湾青年》杂志创刊,积极出资协办《台湾青年》杂志。1920年7月16日发行的第1卷第1号《台湾青年》,蔡惠如就发表《我之所望于青年:平等与自觉心》,强调:“欲平结今日之不平等,必先有自觉心;欲享来日之平等,必先有自励心。”蔡惠如此时希望延续留日台湾人的结社组织,并主张以此股年轻力量,提升台湾的知识水平。

  争取台湾政治社会权利

  1920年,蔡惠如在《台湾青年》第1卷第5号中,发表《台湾青年之大责任》。究竟台湾青年的使命为何?方向为何?蔡惠如指引出一条道路:“夫吾人所谓振兴教育之职责者,无他,一精神教育,一儿童教育是也。”换言之,一个民族想要振兴,非得发展精神教育不可,树立自己的文化人格特色。

  1921年10月17日台湾文化协会成立。蔡惠如开始担任台湾文化协会理事。1924年他续任理事职务,目的就是要在精神上、经济上支持台湾文化协会。此外,蔡惠如在《东风齐着力——送献堂总理东上》一文中,也描述当时林献堂为文化协会总理,为台湾争取权利的理想:“春水微波,东风着力,放棹汪 洋。翩翩俊侣,携手帝王乡。十上才名鼎沸,羡和靖鲲海人龙, 国家事百年大计,恳费商量。”蔡惠如的人生哲学与人生的蓝图规划,并非仅是十年、二十年,而是百年。

  蔡惠如从1921年1月30日起,热心于请愿运动,向日本议会提出第一次请愿书。其后,1922年1月,蔡惠如从上海又赴日本,再投入请愿运动,2月提出请愿书。1923年1月,蔡惠如再由上海赴日本,2月提出请愿书,月底设宴招待日本政界人士。当时蒋渭水、蔡惠如、蔡培火、陈逢源联袂请愿。蒋渭水称赞蔡惠如有不妥协的精神。可见其坚毅的个性。1月30日,台湾青年为设置“台湾议会”的请愿运动,成立“台湾议会期成同盟会”,推林献堂为总理,蔡惠如副之。可见蔡惠如在当时台湾青年心中的领袖地位。

  在1923年底发生“治警事件”。也就是蔡惠如在被逮捕之前,他似有预感,留下令人动容的话语:“风灯上头的种子,永久不灭,就是保存我们的固有文化,振兴我们汉民族的观念。” 此思想,至今九十年仍屹立不摇。此外,蔡惠如也认为办《台湾民报》的终极目标为:“民报达民情,民权任你评,民心真未死,民族自增荣。”在困顿的环境中,始终坚持汉民族固有文化思想,硪砺永不低头的意志。1923年6月24日,台湾杂志社在台中召开株式会社成立大会。蔡惠如与黄呈聪、蔡培火、蒋渭水等人一 起当选为董事。该社以林幼春为董事兼社长,林呈禄为专务取缔役。

  1923年12月16日,由各地警察机构搜查,逮捕蒋渭水、蔡惠如等29人,蔡惠如因台湾议会期成同盟会,在预审监房约五十日。1923年“治警事件”发生,随后两年间历经三审,最后仍被判刑3个月入狱,惟蔡惠如坚忍不拔的个性不受动摇。1924年7月2日,蔡惠如抱民族大义,满腔热血地参加无力者 大会,以反对御用绅士一派因反对台湾议会请愿运动所召开的有力者大会。奔走途中,不幸跌落人力车,折断大腿。此后家道不振,贫困之中,其后又患中风。1925年1月,蔡惠如与蔡培火、林幼春等开会商量,遴选请愿委员。但因“治警事件”,被判决惩役三个月。1925年2月20日人台中监狱,5月10日 假释出狱。日本殖民当局可以说有三层的考虑。第一、降低每年参加台湾议会请愿同盟人员的声势。第二、盼能减低《台湾民报》创立的影响。第三、给台湾青年警示作用。但是此举反而促使台湾民众对于蔡惠如的敬仰。蔡惠如在入狱当天,从清水火车站出发到台中监狱,受到乡亲的爱戴,特别以铁生为名 写了一篇狱中词《意难忘》。

  蔡惠如重视朋友之义,即使已经自身难保,他还在台中车站下车步行至台中病院探视住院中的林幼春,沿途市民汇聚,可见蔡惠如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蔡惠如写下的《金缕曲•幼春入院养病故迟我十日下狱闻被当道催促不容宽缓赋此解慰》,就是描写当日的情景,也显示出对于林幼春的爱顾之情,以及自我调适积极的个性。

  1925年5月10日,蔡惠如人狱期满,杨肇嘉等人热烈欢迎蔡惠如的出狱。8月26日,蔡惠如、蔡炳曜、蔡敦曜均发表感言,以纪念《台湾民报》创立五周年,发行1万份。蔡惠如强调“文化生命”的观念,他说到:“这就是我说文化上的粮食,能够得到像《台湾杂志》《台湾民报》那样滋养丰富,才可从病弱的身体恢复到健康的希望。”蔡惠如有志提升台湾政治社会运动的精神,令人感佩。

  振兴汉文化,致力于两岸合作交流

  蔡惠如时常穿中国式的服装,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能文能诗。蔡惠如对中国的发展持乐观的看法。在其《论中国将来之兴亡》一文中,主要是盼望中国的强盛。“抑观乎迩来孙文之通电,注重民生自治为趋向,适合时世潮流,则不特响应国民之自决,且可得列强之同感。此诚可谓大医国手,而对症下药之道是也。”此外,也坚信中国国际地位必将提升,认为:“然以国际联盟开会观之,中国代表,亦得称列于优遇之地位。而被选为该理事会之委员,或要职之资格。”

  蔡惠如早于1917年即在中国山东创立高密制糖会社,为专务取缔役。商业经营的触角伸展至中国大陆。1919年在中国北京发起五国合办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常务理事,如今之期货事业。又在中国福州开办渔获事业。

  1920年欧洲大战之后,民族自决主义思想盛行。当时,中国国民党在上海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领袖,共组中韩互助社。 1920年8月,广东大理院长徐谦来上海之际,蔡惠如曾出席互助社的欢迎茶会,显示其对于中国大陆情势的关心。在杨肇嘉的回忆录中也谈到,蔡惠如1920年由东京赴大陆,颇受三民主义革命思想的影响。蔡惠如也在此会中提出“台湾问题”的报告。当时韩国人,在上海设韩国临时政府及中韩互助社,图谋朝鲜独立,台湾很多革命志士加入,蔡惠如也不落人后。

  1922年蔡惠如参加北京台湾青年会,担任会员。1923年他发起上海台湾青年会。蔡惠如此时将目标放在中国国民党的援助之下,由中国收回台湾。1923年10月12日,他集合了旅沪台湾青年学生十余名,在上海南方大学会合,成立上海台湾青年会。此会后来进行声援台湾议会期成同盟会、推动5月9日为国 耻纪念日、反对台湾“六•一七始政纪念日”、散发反对有力者大会檄文等活动。其后,1924年5月,蔡孝乾坚守该会,后改组“旅沪台湾同乡会”,以接纳更多社会人士。

  1923年前后的四五年间,蔡惠如不仅参加了要求设立“议会”的请愿运动,并多次参加上海、北平、天津、广州各地的台湾人同乡会及学生青年会。他以中国国民党干部的身份,与朝鲜民族主义者和东南亚各殖民地的民族代表经常接触,促成共同战线。换言之,蔡惠如不仅在台湾培养青年人才,也在中国大陆各地培养台湾青年。此外,蔡惠如的长子蔡炳曜则参加上海台湾青年会,以及上海青年所组织的另一个团体——平社。

  忠肝义胆,浩气长存

  蔡惠如的历史贡献与其说是改变大时代的雄心,不如说是维系中华传统文化的爱国热情。1929年5月,蔡惠如因脑溢血病倒于福州,送回台湾。24日病逝于台北,享年49岁。26日《台湾民报》报道了蔡惠如去世的消息。6月1日,告别式于清水紫云岩庙前举行。

  在1925年《台湾民报》第61号的文章中,蔡惠如写下:“百年大计有谁知……螳臂当车嗟力薄,中流砥柱望诸贤”之句,令人动容。

  赖和也著《席上赋赠蔡惠如先生》诗一首:

  “马牛鞭策去来身,也解嘶风奋绝尘。怀慎空为唐宰相,放翁乃作宋诗人。千年草泽思兴楚,一棹桃源耻避秦。已不要生何畏死,输君肝胆自轮囷。”道尽蔡惠如先生一生不畏生死、忠肝义胆的爱国情操。

  蔡惠如去世,引发各界追思。蒋渭水以台湾民众党名义所敬悼的挽联称赞其“彻底的性格,不妥协的精神”。林献堂则评价铁生为热血的男子。此外,在台湾民众党写给蔡惠如挽联中题为:“二十年奋斗无非为我同胞谋幸福,精神不死。百余日投牢乃是凭君侪辈作牺牲,浩气犹存。”杨肇嘉则尤为推崇蔡惠如在各种政治社会运动中所作的贡献。

  蔡惠如尊重中华传统文化,尊崇刘铭传,熟悉许多中国历史的爱国英雄人物。其爱国思想表现在实际的政治社会运动中。

  1946年台湾有关部门明令褒扬,并发给抚恤金5万元。蔡惠如的百年大计,果真实现,在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及日本培育无数优秀的台湾青年。其浩气长存,不仅成为日据时期台湾人追求政治、经济地位平等的先贤,并为维系汉文事业,做出具体的贡献。

  (黄颂显)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8-05-12 20:03:2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台湾抗战人物:蔡买生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