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民族记忆⑨ 南京:永矢弗谖 祈愿和平
2022-11-19 14:50:11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马洪萌  点击:  复制链接

  2020年8月15日上午9点,伴随着35声钟响,“应声立 循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35周年回顾展”开展。这座被誉为“一部由石头垒成的史书”的纪念馆静静矗立于南京江东门,向世界讲述着它曾经见证的战争、杀戮以及人们对和平的企盼。

  73年前的12月16日,残暴的敌人在这里杀害了万余名已经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时间又过了46年,南京人民决定在这里建造一座纪念馆,纪念在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

  1984年秋天,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53岁的齐康教授第一次来到江东门,一片空旷的场地上,孤零零地立着一块纪念馆奠基石碑,雨水冲去了表层的浮土,露出累累白骨,他说自己仿佛看到“在这覆土之下的无以计数、无以考证姓氏的死难同胞在挣扎,让前来凭吊的生者随之悲痛、为之控诉”。那一刻,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齐兆昌给他讲的那些故事。

  南京保卫战

  1937年11月20日,淞沪会战失败,上海沦陷。同日,国民政府决定将首都及其政府机构由南京迁往重庆,南京大学的前身——金陵大学也被迫西迁。齐康的父亲齐兆昌先生当时任金陵大学工程处兼校产管理处主任,根据学校的安排,他留守南京,以保护学校资产。

  日军自上海步步紧逼,苏州沦陷,无锡沦陷,常州沦陷,镇江沦陷……1937年的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了进攻南京的命令。

  12月9日,日军来到南京光华门外。这里是是南京保卫战期间战斗最激烈的阵地之一。城墙曾几度被日军火炮击穿,为守住阵地,中国守军第88师第524团的一个营,一天就有300名官兵阵亡。

  10日午后,一股敌人突入城门洞内。守军于10日夜组织敢死队反击。出征前,第259旅旅长易安华给妻儿留一下一封信,“不灭倭寇,誓不生还。国将不保,何以家为?”战斗中,易安华头、腰、臀部多处受伤,坚持不下火线,后不幸被两颗子弹击中腹部,坠落护城河,壮烈殉国,时年38岁。和他一起牺牲的,还有第261旅参谋主任倪国鼎等30余人。

  光华门不远处的水西门,第51师302团团长程智正带领守军与敌人展开贴身肉搏。他右手三指被打断,血流不止,简单包扎后又继续指挥战斗,最后腹部连中数弹,壮烈牺牲。当时他的遗腹子程增孝还未出生,不过,从母亲断断续续的讲述中,程增孝也逐渐了解了这段悲壮的历史,“虽然我们父子没有见过面,但父亲临危不惧、重伤不下火线的英勇气概,在炮火中呐喊的伟岸形象,让我永远铭记心中。”

  中国守军以必死之心在战斗,日军步兵第20联队士兵牧原信夫在其《阵中日记》中感叹:“敌人受到如此强大的炮击仍然顽强抵抗到最后,实在令人佩服。”

  12月11日,守军接到撤退的命令。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城门。

  南京,沦陷。

  此后40多天,日军在南京实施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黑暗中的一道光

  南京沦陷前,金陵大学校董会董事长杭立武邀请了一些外籍商人和教会成员,成立了一个国际救济机构——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以期保护那些无法逃离南京的平民。主席由德国人拉贝担任,齐兆昌也在其中任职。

  日军占领南京后,拉贝和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成员竭尽所能保护了25万多中国难民。齐兆昌在救济委员会中成为拉贝的得力助手。闲置的大学校园成了最理想的收容所,齐兆昌与贝茨、陈嵘共同负责金陵大学收容所,勇敢地收容并保护了近3万妇孺贫民,保护其免受日寇蹂躏。

  作为中国人,齐兆昌要比外籍人士承担更大的风险。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当天晚上,齐兆昌一人走到学校大门口去看看情况,却被日本兵扣住。他只得给外籍同事林查理打电话。林查理赶过去时,看见日本兵已开枪打死了一个路过的百姓,正在盘问齐兆昌。林查理骗日本兵说齐兆昌是他的仆人,请他们放他与自己一同回家。说了半天,日本兵才勉强放了人,离开时,还狠狠地踢了齐兆昌一脚。

  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乔治?费齐(费吴生)在1937年12月22日的日记里写道:“日本行刑队就在附近大行杀戮......晚上金陵大学的大门一再被日本兵用刺刀威胁,青年会一位干事的父亲,又忙着把正在齐兆昌家里要强奸妇女的日本兵赶走。”

  虽然身处险境,齐兆昌与他的金大收容所,依然努力为难民提供帮助。难民中的贫困者可凭收容所发放的白布条免费领取粥、萝卜干、蚕豆等食物。局势逐渐稳定之后, 齐兆昌管理的金大收容所还创办了小学、农民学校和老年人识字班,给黑暗中的人们点燃了一盏希望的灯。

  但残酷的战争,依然给齐兆昌留下了严重的心灵创伤。齐兆昌曾应邀到老家浙江天台县演讲汇报南京大屠杀情况,但在演讲中一度因情绪悲愤昏倒在讲台上……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时间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右翼势力开始抬头,不断在二战历史问题方面兴风作浪、挑起事端。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在审定高中和小学教科书过程中将“侵略”改为“进入”,把南京大屠杀的起因说成是“由于中国军队的激烈抵抗”等等。“教科书”事件激起南京人民的愤慨,1982年8月,一位市民在给南京市委市政府的信里写到,要将“血写的历史永远铭刻在南京的土地上”。

  南京市很快做出决定,要为南京大屠杀30多万死难者同胞建馆、立碑、编史,启动纪念馆筹建工作。1983年12月13日,南京在江东门正式举行了建馆奠基仪式。

  1984年秋,接到纪念馆设计任务的齐康想起父亲对那段惨绝人寰历史的描述,正是怀着这种特殊的情感,他主笔设计出了如今这座极具冲击和震撼力的纪念馆。借助场、墙、空间,以及特殊的序列,那段沉痛的历史被清晰地封存在这个空间里,当人们走到纪念馆,无需开口,内心便开始了与历史的对话。

  矗立在纪念馆南端的巨型十字形标志碑,上端刻着一排阿拉伯数字:“1937.12.13—1938.1”,即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的六周时间。标志碑向北,是一尊巨大的和平大钟,钟架名为“倒下的300000人”,三根黑色的三棱柱代表“3”,上部用五个褐红色的圆圈代表5个“0”,中间悬挂大钟的梁设计成一个倒下的“人”字形,寓意南京大屠杀“倒下的300000人敲响的和平大钟”。

  纪念馆史料陈列厅中的“12秒”流星装置,每隔12秒就能听到流星从高空坠落的声音,这意味着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每隔12秒就会有一条生命消失。在屏幕上缓缓呈现又消失的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姓名。这里用速度概念的特殊方式,向世人表达对逝者的缅怀。

  抢救染血的记忆

  在纪念馆老馆长朱成山看来,如果没有史料物证和见证人乃至幸存者,纪念就不够完整。“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那么多人被杀,平均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失,这是怎样的惨案?”纪念馆必须把收集史料证物、抢救遇难者名单和遗像、寻访幸存者和见证人作为最紧迫的任务来抓。

  由于历史久远、城市变迁、查找幸存者十分困难。而对于一些幸存者来说,那段悲伤的往事是他们一生不愿碰触的痛。

  在纪念馆的雕塑广场上,有一尊极其震撼地雕像:母亲倒在地上,挣扎着用最后的力气去给哭叫的小儿喂奶,终于不支死去;而可怜的孩子还浑然不觉,使劲地吮吸母亲的乳汁,在寒冷的冬天里,两人很快被冻结在一起……旁边,还有一个小孩,在无助地痛哭……

  这尊雕塑的原型就是常志强和他的母亲与弟弟。1937年12月13日,年仅9岁的他曾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父母和四个弟弟,丧生在日军屠刀下。常志强不愿意回忆起那段历史。对他来说,每回忆一次就像死过一回。他第一次诉说是1949年向单位领导汇报,说了一半,就难过得说不下去,从此再不肯开口。

  1985年8月15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成开放。常志强很想去看看,却放弃了。“我不想去,一到那里就会想起遍地的尸体,满眼的血腥,实在不想去回忆。”

  直到1997年,常志强在电视新闻中,看到日本右翼势力又一次否认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他愤怒了,一夜未曾合眼。第二天,他就把写好的材料送到纪念馆。“他们不是不承认吗?我活着,这就是见证。” 常志强终于打破半个多世纪的沉默,开始向世人讲述那段让他痛彻心扉的苦难遭遇,每次都控制不住自己情绪,声泪俱下。他去日本讲,去学校讲,在电视上讲,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段历史。

  这一年,在朱成山馆长的建议下,纪念馆和南京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第三次对幸存者的普查。期间,南京市1.47万名大学生和高中生参加了“留下历史见证”夏令营,他们和来自日本的26名师生一起,走访了南京15个区县,发现2460多条幸存者线索,最终确定1213名仍然健在的幸存者。朱成山还专门邀请南京司法局公证处,对证言资料进行证据保全公证,使调查的证言、证据,更具有法律效力。

  今天,纪念馆史料陈列厅的序厅周围是1213张幸存者照片墙,仿佛他们仍然在凝望着这段历史。壁龛里则陈列着18本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名录铁书,镌刻有约12000个死难者名单,正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

  永矢弗谖 祈愿和平

  2014年2月,春寒料峭,南京的二月兰又一次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平广场上绽放。27日,从北京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从2014年起,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常志强得知这一消息,非常兴奋。他自己的个体记忆,南京城市的记忆,已经上升为国家记忆、民族记忆、世界记忆。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自2014年以来,每年12月13日,伴随着和平大钟的钟声,稚气未脱却又铿锵有力的朗读声就会响彻在纪念馆集会广场上,这是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

  崔自鑫是2019年纪念活动领诵成员之一,他出生于2002年12月13日。谈到朗诵《和平宣言》,他说:“这是南京孩子的使命担当。作为青少年,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和平,是经历过苦难的幸存者们最朴实的愿望。“我活到现在,只愿世世代代永远和平。”每年,夏淑琴都会作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参加公祭仪式,每一次,她都会强调对和平的期望。

  “只有团结一致才有机会缔造和平”“历史不容忘却,和平定要珍惜”……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密密麻麻写着参观者的真切感悟,表达着对历史的尊重,也记录着对和平的渴望。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2-11-19 14:57:1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民族记忆⑧ 新四军"刘老庄连":血战到最后一刻的钢铁连

下一篇:抗战·民族记忆⑩台儿庄大战: 救民族于危亡的血色丰碑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