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黄埔军校政治教官蔡畅
2018-05-12 09:32:32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点击:  复制链接

  蔡畅(1900-1990),原名蔡咸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女权主义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

  蔡畅是红军长征年龄最大的女红军,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和国际进步妇女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全国妇联第一至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七至十一届中央委员。

  人物生平

  叛逆父权

  蔡畅是清代著名将领曾国藩的后裔,光绪二十六年四月十六日(1900年5月14日)生于湖南双峰县荷叶光甲堂,乳名毛妹子,是父母的第六个孩子。在故乡群山环绕的紫云峰下,毛妹子随兄姊割草放牛,栽花种豆,捉蝴蝶,采野果,度过了欢乐的童年。

  母亲葛健豪有着刚强的个性和坚定的政见,蔡畅兄妹成为共产党人,受母亲的影响极大。1913年,接受革命思想影响的母亲变卖自己的衣服和金银首饰等妆奁,带着儿子蔡和森、女儿蔡咸熙(蔡畅)及蔡畅的姐姐蔡庆熙一起进学校求学。和母亲一起在学校读书的日子,是蔡畅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中的一段。她非常珍惜母亲为她争得的学习机会,读书异常刻苦,每天直至深夜还抱读不倦。因而她成绩十分优秀,一连跳了好几级,只用了两年时间就读完了别人四五年才能学到的功课。

  母亲在高级小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办了一所学校并自任校长。为了节约开支,蔡畅转到母亲办的学校读书,兼教音乐、体育课。十三四岁的蔡畅上音乐课时,要站在板凳上讲,后排的学生才能看到她。正当蔡畅潜心读书之际,父亲蔡蓉峰从上海回到家乡,他素来认为女孩子应擅守“娘家做女,莫出闺门”的古训,因而对蔡畅上学读书很看不惯。这年夏天,他到一家地主家去了几次,就擅自接受人家500元光洋的聘礼,将蔡畅许配给这家做小媳妇。一心想求学上进的蔡畅,得知这一消息,犹如五雷轰顶,惊呆了。

  母亲对丈夫为了几个钱就把女儿往火坑里推的行为极为愤慨,更何况蔡畅又是这样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她面对丈夫的疯狂举动,表面不动声色,暗地里下决心让女儿逃走。在母亲的支持下,蔡畅逃婚长沙,考入周南女校音乐体育专修科,改名蔡畅。1916年春毕业后留校任体育教员。

  投身革命

  蔡畅抗婚出逃来到长沙,不久,长沙周南女校招生,她前去报考音乐体育专修科。在报名表格的姓名栏目内,端端正正地写上了自己的新名字“蔡畅”(原名蔡咸熙),既表达了她与命运搏斗后的舒畅心情,也反映了她渴望今后的生活道路畅通无阻的美好愿望。

  蔡畅在周南女校结识了向警予、陶毅、劳启荣等进步学生。她们经常在一起谈论时事、探讨人生,抒发各自的理想和抱负。她还参加周南女校召开的“反对袁世凯签订卖国二十一条”大会,她第一次听到动人心弦的爱国主义演讲,第一次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宣传演讲,体会到唤起民众觉醒的激昂心情。通过这次参加反帝反袁斗争,她开始悟出了“革命”二字的含义。她饶有兴趣地探讨有关女权主义、妇女解放、男女平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等思想观点,逐渐地对无产阶级革命产生同情。当时,蔡畅虽然还没有明确的革命目标。但是,由于她渴求真理,为她以后走上革命道路铺垫了基石。1919年,蔡畅和向警予发起了湖南女界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作为运动的组织者,她来到法国,跟哥哥一起钻研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和妇女解放理论,并把在法国学到的新思想不断地传回国内,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妇女运动的深入发展。

  赴法留学

  哥哥蔡和森和毛泽东友谊深厚,他们在长沙就组织成立了新民学会,在国内反响巨大。在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的启发帮助、耳提面命下,蔡畅懂得了许多道理,决定和他们走同样的道路。

  1919年,蔡和森组织留法勤工俭学,母亲通过姻亲关系,向曾国藩的女婿家借到600块银元,准备全家一同飘洋过海。次年1月30日,蔡和森、蔡畅兄妹及母亲葛健豪、好朋友向警予成为华法教育会组织的第十二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来到法国马赛。

  留学生活是艰苦的,由于发放的生活费非常有限,蔡畅一家人经常以马铃薯、空心粉、黑面包、大白菜果腹度日。但蔡畅精神上是充实的。课余工余,留学生们相聚美丽的蒙达尼公园,怀着忧国忧民的思想,分析国内外时势,争论救国救民之策。蔡畅开始不大发言,常静静地在一旁倾听,细细体味人们阐述的道理。后来,在泼辣大胆的向警予的影响下,也变得慷慨陈言、直抒胸臆了。

  1920年,赵世炎、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一大批热血青年带着追寻真理、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也来到了法国。1922年,蔡畅由赵世炎、刘伯坚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3年转为中共党员。为了方便党的工作,蔡畅从里昂转到巴黎,白天做工谋生养家,晚上做党的宣传工作。

  李富春、蔡畅都是湖南人,他们同年同月生,蔡畅比李富春大一个多礼拜。认识之初,李富春便亲切地叫蔡畅“大姐”,因此,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领导人都和李富春一样,称呼蔡畅为“大姐”,连身边的工作人员,同事也这样称谓——“大姐”成了蔡畅的代名字。一次留法学生聚会中,年轻的李富春邂逅了手捧着传单的蔡畅,蔡畅那青春焕发的神采吸引了他。他追了上去,送她回家,一路谈学习,谈生活,谈革命,还谈到了新民学会,十分投机……蔡畅的母亲葛建豪非常喜欢这个质朴活泼的湖南小伙子,热情地招待他吃家乡的辣子拌面。

  1920年底,李富春到法国。当时正赶上北洋军阀政府勾结法国当局刁难迫害中国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所以李富春一直没有得到进学校的机会,他在巴黎一家机车厂当了4年工人,只是利用工余时间自学。起初,李富春还是信仰无政府主义的,到法国认识了蔡和森、向警予、蔡畅等马克思主义者之后,开始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很快就抛弃了无政府主义,站到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来。

  李富春和蔡畅颇带传统色彩的婚姻生活,以一个浪漫新式的婚礼而宣告开始。葛健豪作主,1923年3月的一天,李富春和蔡畅携手走进巴黎市区一个半地下的咖啡馆,想单独庆祝这个大喜日子。当新郎新娘才坐下,没有想到提前得到消息,早早地躲在咖啡馆里的邓小平突然笑着出现在他们跟前,一边道喜,一边嚷着要为大哥、大姐证婚。16岁就留法的邓小平天性活泼,操着一日浓重的四川口音,当着二人快言快语说,“怎么样,该请我吃喜酒喽!”

  婚后不久,蔡畅怀孕了,性格倔强的她宁愿放弃做母亲的权力,选择“革命家”这一危险且神圣的职业。蔡畅的生活中本来就没有预留孩子的位置,不是她不想要孩子,而是害怕他们的事业会造成孩子的不幸。考虑再三,蔡畅果断地作出了人工流产的决定。她连连找了几家医院,可当时法国的法律是禁止堕胎的,蔡畅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母亲葛健豪却极为高兴,因为她极力反对蔡畅去冒险流产,说是自己放弃做工也要抚养外孙。在母亲和李富春的劝阻下,孩子终于还是生下来了。

  1924年春,蔡畅在巴黎剖腹生下一个女孩,葛健豪高兴地说:“很像她爸爸呢。蔡畅两个字的法文字母开头都是特,就给她起名特特吧。”蔡畅两口子觉得女儿是在特殊条件下来到人世的,起名“特特”很有纪念意义,于是欣然同意。为表示自己为革命奋斗终生的决心,蔡畅在产床上便做了结扎手术。

  妇运先声

  1925年2月初,蔡畅和李富春奉党的指示赴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5年8月,蔡畅从苏联回到上海,不久即赴广州,担任中共两广区委妇委书记。同时根据中央决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邓颖超一道协助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何香凝领导妇女运动,蔡畅领导的中共两广区委妇委为引导妇女走上彻底解救的道路,提出了妇女解放运动要同国民革命运动相结合,同工人阶级解放运动相结合的方针,领导

  妇女积极参加支援省港大罢工,支援北伐战争,推动了两广地区以及全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1926年11月,蔡畅任中共江西省委妇女部长,1927年任中共湖北省委妇女部长。蔡畅大力选拔培养妇女革命干部,领导建立了两省妇女解放协会,使两省妇女解放运动迅猛发展。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中央于1927年4月27日在汉口召开“五大”会议,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进行了系统批判,蔡畅是“五大”正式代表,会上她完全赞同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等同志的正确观点。在分组讨论中蔡畅尖锐地批判了陈独秀:“蒋介石公然提出清党的反动主张,明目张胆地要对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开刀了,陈独秀却说什么那是国民党内部的事,我们不要干涉,这不是投降主义是什么?”在中共历史上几次正确与错误斗争的重大关头,蔡畅都是坚定地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表现出了蔡畅作为一个革命家的坚定原则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中共大姐

  大革命失败后,中央决定恢复中央妇委,考虑由蔡畅任妇委书记。但蔡畅认为向警予之后,杨之华一直代理中央妇女部部长,有了经验,还是由杨之华任妇委书记为宜,中央采纳了蔡畅意见。杨之华曾对中央妇委的同志说:“蔡畅同志能力比我强,应当是她当书记,但她不肯,我只好服从组织决定”,中央妇委恢复后第一次会议是在上海周恩来、邓颖超的家中举行。当时正值白色恐怖之中,为了安全,杨之华招议妇委之间以年龄为序编成姐妹关系,今后相互联络以姊妹相称。大家自报年龄后,蔡畅年长,应为大姐,但蔡畅认为杨之华是书记应为大姐,蔡畅自认为二姐,李文宜为三姐,贺稚华为四姐(后叛变),邓颖超为五姐,第六为杨之烈(张国焘妻),七妹是一位姓朱的女工,八妹是庄晓东,此乃为当时闻名党内的中央妇委“八姐妹”,在日后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蔡畅以卓越的革命功绩,赢得党内敬重,遂成为中共党内著名的“大姐”,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共第一、二代领导核心都尊称蔡畅为“蔡大姐”。蔡畅与周毛邓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

  1931年蔡畅进入江西中央苏区,任江西省委妇女部长兼组织部长,并任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执委。当时苏区男子要上前线作战,后方农业生产劳力紧张。蔡畅破除当时江西农村流传的“妇女犁田、母鸡学啼,触犯天神、要遭雷劈”的迷信,亲自带头向农民学习耙田犁地技术,发动苏区各县组织妇女耕田队,引导苏区广大妇女投入农业生产而成为生产主力军,使农业生产喜获丰收。“蔡畅领导妇女吓跑雷公。苏区妇女是不怕雷打的英雄”,在苏区根据地传为佳话。

  长征圣徒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期间,蔡畅一直把她母亲的一张旧照片带在身边。为了鼓舞大家战胜漫漫征途,蔡畅和几位留过学的党员整天谈论他们的经历,谈论在国外的学习情况、吃过的好东西以及去过的地方。他们每天谈呀,笑呀还开玩笑,有时还唱《马赛曲》。这样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崎岖道路上进行宣传鼓动,以提高长征战士们的士气。康克清后来把蔡畅讲的故事和笑话称为“精神食粮”。

  蔡畅是长征中年龄最大的女红军,在党内人们亲切地称她“蔡大姐”。她对待年轻一代就像对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爱护,人们又亲切地称她“蔡妈妈”。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蔡畅身患严重胃病,组织上分配给她一匹骡子,但她很少骑。她的警卫员曹昌年纪小,长征不久,因病掉队。她不顾自己有病,坚持步行,让曹昌骑骡子。曹昌身体恢复后,她就帮他学文化。没有课本,她用红军路上写的标语、口号作教材,教曹昌识字,还常给曹昌讲苏联和中国革命斗争故事。红军缺粮时,她与小曹一起采野菜充饥。小曹见她将剩菜的青稞麦分给危秀英等女同志,自己忍受着胃病之苦,艰难地吞咽野菜,心里很不好受。蔡畅将小曹拉到一旁,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们为了革命事业,大家走到一起来了,革命同志要互相关心。眼下,我们有野菜吃,就算不错了,有的同志连野菜还吃不上呢?”红军经过茫茫草地,不少战士光荣牺牲了。蔡畅特别担心年轻的曹昌,发现他因疲劳过度而打瞌睡,马上将他叫醒。晚上督促他烫脚、烘衣服,教他如何尽快消除疲劳。

  女权领袖

  1934年10月,蔡畅跟随红军走过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出任陕甘省委统战部部长。蔡畅在宁夏、甘肃、陕西交界的定边地区,正确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真诚耐心细致地打动了当地一位回民首领。他佩服身为女性的蔡畅是真正的贫苦人的朋友,宰羊杀鸡,和蔡畅、宋任穷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不少回民青年,踊跃参军,支援革命。1941年6月,蔡畅替代王明任中央妇委书记、改组中央妇委。为纠正湖南妇女工作推行的路线方针及右倾错误,蔡畅正式向中央提出了关于妇女工作新方针的建议,并受中央委托,组织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各抗日根据地日前妇女方针的决定》这个决定具体体现了蔡畅关于妇女运动的指导思想,经毛泽东亲自修改后,作为中央正式文件下发。这就是中国妇运史上著名的“四·三决定”,从而结束了王明右倾错误对妇女工作的干扰,使妇女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1945年4月,蔡畅出席七大会议,当选为中央委员,抗战胜利后,先派蔡畅赴东北解放区参加东北局的领导工作,她披荆斩棘,组建了东北局妇委,使全东北妇女迅速组织起来,走上了翻身解放的道路。

  蔡畅是中国共党第一个最先致力于国际进步妇女运动的著名活动家。1947年2月和1948年11月,她先后两次代表中国解放区妇女联合会,出席了国际民主妇联理事会议,登上国际妇女活动舞台,开拓了中国妇女的国际交往。蔡畅以卓越的才华、高雅的风度、谦和的品格,赢得国际民主妇联代表拥戴,被推选为国际妇联理事、执委、副主席。

  十年文革

  1967年,北京动荡不安。李富春被林彪、“四人帮”一伙打成“二月逆流”的“黑干将”,蔡畅也受了牵连。这一对革命夫妻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却终日忧国忧民,寝食不安。两个人都极力使自己表现平静,安慰对方,互相鼓励。他们唯一的支柱就是相伴在一起,共同度过这艰难的历史考验。1973年,李富春和蔡畅在困境中度过了他们的“金婚”。1975年年初,李富春积劳成疾,病危住院。蔡畅探视时,因自己感冒,怕感染丈夫,在特护病房外与李富春交谈。无情的玻璃窗门将有情人分隔在两边,使两人只能隔着玻璃倾诉。他们用纸和笔相互传达国家的希望和夫妻的爱意。1月9日清早,蔡畅在中南海接到医院电话,请她火速赶到医院,说李富春病情恶化。蔡畅坐着汽车风驰电掣般赶到北京医院,上到病房楼层,邓小平已经在电梯门口等着她,他握着她的手沉重地说:“大姐,节哀!”蔡畅手里的黑色纱巾无声地滑落在鲜艳的地毯上,她浑然不觉,飞快地冲进病房,在病床前猛然刹住脚步,定定地站住,眼泪哗哗地涌出眼窝。突然用力甩开扶住她的秘书,大叫一声:“富春!我来迟了!”泪如泉涌,声悲音切,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德重楷模

  在长期担任全国妇联主席和国家领导人职务期间,蔡畅无论什么事情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原则,立党为公,这是她一生的党性之所在。1956年初,曾与蔡畅在湘乡“二女校”同过学的陈彰吾,写信给她要求找个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蔡畅回答说:“你这种想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非常值得钦佩,我也希望你能找到适当的工作岗位,只是现 在国家正在实行精简政策,一般机关,非必要人员,概不参加。所以,你的工作问题也难解决,现 在随函附上人民币40元,为你过春节的零用。”60年代初,蔡畅的家乡中共双峰县委曾派其亲属去北京,想通过她找当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购买一辆汽车。蔡畅坚持原则,向家乡县委派来的人说明,当时国家的汽车供应很困难,必须按计划指标才能买到,无法“走后门”。

  1979年,双峰县委派我去看望蔡畅时,向她报告:过去蔡和森读过书的双峰高小与蔡母创办的湘乡“二女校”,如今是双峰第一中学。为纪念蔡和森,县里拟将双峰一中改名“和森学校”,将他老家永丰镇季家巷所在的街道命名“和森街”。蔡畅听了,婉言相劝说:“请转告县里不要改,我们的党早就有个规矩,不用个人名字命名,党的纪律不能违背呀!”几年后,县里写信向蔡畅报告,学校的名字未改了,要请她为双峰一中题写校名;又双峰县第一部县志告成,请她题词,她都欣然答应,很快地就给家乡寄来了两首题词。

  蔡畅与李富春都处于高级领导岗位,但他俩一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从不乱花国家一分钱。晚年,老俩口生活在一起,国家给她家配辆吉普车专供管理买菜。蔡畅想,专为我家办生活,已安排了一名管理员,还配一辆专车,既是浪费,又是特权。于是她与李富春做好管理员的思想工作,硬把买菜的专车退给了国家。在生活方面,蔡畅素来十分朴素。到了1980年代,她还穿着1950年代的衣服。她去世以后,我曾与县里有关领导到北京去接受蔡畅的一些遗物,作蔡畅陈列室的展品,看到她所穿过的不少衣服,都是打过多次补订的。在她身边工作过的服务人员告诉我们:有些补过的衣服因有新旧两种颜色,其外孙不愿意再穿,她自己拿来又要穿好几年才丢。“蔡畅一生如此克勤克俭,艰苦朴素,是不是想把钱积攒下来,留给后代?不是的,她是要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党的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好传统、好作风代代相传。”她与李富春早就作出过这样的决定:节省下来的工资,除适当资助身边的工作人员外,全部存入银行,日后上交作党费。

  1975年,蔡畅的革命伴侣李富春去世了。她把老俩口积累多年的一张10万元存款单,作为富春的“特别党费”交给了党组织。几年后,当她又要把自己积存的3万多元作为富春的第二笔党费上交时,其身边的工作人员问她:是否给外孙李勇留下一点,她坚定地说:“钱是党和人民给我的,用不了就应该退给党和人民。我们留给他们的应该是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好思想,而不是钱财。”当党组织高度称赞蔡畅时,蔡畅却谦虚地说:“这3万元算不了什么,只表示一个老共产党员一颗关心祖国建设大业的心。”为了把党的好传统留给后代,蔡畅不仅自己严于律己,而且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早在战争年代,她就把独生女李特特送到苏联学习农业技术,让女儿立志为改变中国落后的农业而作出贡献。晚年,她带养一个外孙在身边,为避免养尊处优,她将小外孙寄居幼儿院,一个星期才接回来一次。小外孙能上学以后,从没有用公家的小车接送过。据其外孙李勇说:“记得上小学时,我住在学校,每周回来一次,外婆每周就只给我往返一趟所需车费5角钱。说起来有点‘寒碜’,我有时为节省出买一只冰棒的5分钱,而不得不步行几站路。”

  心系家乡

  蔡畅自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后,就从未回过家乡。但是她的心与家乡人民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1957年9月,全国第三届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身为全国妇联主席的蔡畅,知道新化县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的妈妈是本届全国妇代会代表,非常高兴。会议期间,她邀李贞女将军对来自家乡这位妇女代表单独进行接见,亲切交谈达两个小时之久。1973年8月,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举行,蔡畅在湖南小组参加讨论。她听到有位代表发言讲的是家乡话,就主动打听是哪里人。她得知这位代表是双峰县千金公社党委书记,便多次与他交谈家乡的情况,委托他向家乡人民问好。1980年9月至1982年,蔡畅因年事已高,主动辞去了党和国家的一切领导职务,蔡畅退下来以后,虽然因病长期住医院,但仍然心系中华,不忘家乡。她自己不能再回离别60多年的故乡了,曾多次打发亲属回故乡。其女李特特还曾给县里引进70万元无息贷款,帮助家乡发展农业机械生产。蔡畅在长期住院期间,罗绍志曾与县委领导多次赴京看望,每次都受到她的热情接待。1990年5月14日是蔡畅的90大寿,他们去北京医院为蔡畅祝寿。县委、县政府敬赠了“邦家之光”的寿匾,她高兴极了,连声说:“谢谢家乡领导,谢谢家乡人民!”并与他们一起合影留念。但仅几个月,蔡畅在北京医院与世长辞。此次他们为她祝寿,竟成了她与家乡人民的最后一别。

  主要贡献

  1919年,发起湖南女界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妇女运动的深入发展。1925年,协助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领导妇女运动,领导的中共两广区委妇委为引导妇女走上彻底解救的道路,领导妇女积极参加支援省港大罢工,支援北伐战争,推动了两广地区以及全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1926年,领导建立江西、湖北两省妇女解放协会,使两省妇女解放运动迅猛发展。

  1927,作为中共五大正式代表,坚定拥护中共历史上“正确路线”。

  1931年,引导苏区广大妇女投入农业生产而成为生产主力军,解决苏联后方农业生产劳力紧张。

  1934~1936,参加长征,宣传鼓动,提高士气。

  1934年,和平收服宁夏、甘肃、陕西交界的定边地区回民族。

  1941年,提出中国妇运史上著名的“四·三决定”,使妇女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1945年,组建东北局妇委,使全东北妇女走上了翻身解放的道路。

  1947~1948年,先后两次代表中国解放区妇女联合会,开拓了中国妇女的国际交往。

  轶事典故

  屡任要职

  蔡畅1925年回国,历任中共广东区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江西省委妇女部长、湖北省委妇女部长、江苏省委妇委书记、江西省委组织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1934年参加长征,是长征中年龄最大的女红军。1935年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妇委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妇女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妇委书记。1946年筹建东北解放区妇女联合会,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书记。同年被选为国际民主妇联理事。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全国妇联第一至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等职。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至十一届中央委员。

  少年办学

  蔡畅从小向往进学堂读书。蔡母葛健豪慈祥刚毅、豁达明礼、好学上进。1913年底,倡导女子教育的革命思潮席卷湖南,湘乡县第一女校开始招生的消息传到永丰镇。蔡母便和子女们一起到湘乡第一女子学校读了一学期,由于筹措的学费用得差不多了,又没有其它的生活来源,全家人只好回到永丰镇。蔡母想到家乡的女子上学是多么困难、多么不易,又不可能都跑到县城里去受教育,于是就召集子女在一起谈了想在永丰镇办一所女子学校的想法。蔡母的话得到孩子们的赞同。不久,永丰镇上就挂出了“湘乡县立第二女校”的牌子。

  蔡畅在创办的这所女子学校里,扮演了双重身份,她平时是学校里的学生,跟随同学们一起学语文、数学等,到上音乐、体育课时,她又以学校的“老师”身份去教大家。由于蔡畅天资聪颖,师生反映都挺好。

  学校的教室是由尼姑庵改的,十分简陋。上音乐课时,由于13岁的蔡畅个子矮小,站在黑板前面看不到后面的同学,而后排的学生也望不到她们的小老师。蔡畅为了能让女孩子们集中精力,又能使自己指挥全局,就搬来一条板凳,站到凳子上教学生们唱歌。蔡畅讲课的时候,态度十分认真,也很有耐心。这位小老师和学生们的年龄相仿,很能掌握女孩子们的心思,虽然她的授课经验不多,但她肯下苦功夫钻研,学生们听她的课非常轻松愉快。大家都喜欢她们的这位小老师。新型女子学校遭到当时封建势力的反对,开办不到三个学期,就被封闭了。蔡畅又陷于失学的痛苦之中。

  抗婚出逃

  第二女校停办以后,蔡畅一边随母亲从事家务,一边自学文化。生活使她开始感到做人不容易,做一个女人更不容易。她思索着,如何能像她的哥哥蔡和森一样,走自己想走的路。就在她找不到出路,被无穷的苦恼困扰的时候,一个新的难题又摆在她的面前。蔡畅的父亲蔡蓉峰因为坐吃山空,经济窘迫,便想在女儿身上打主意。他看到蔡畅已出落得端庄文雅,品貌双全,便准备以五百银元聘金,将蔡畅许给一个地主家去当小媳妇。蔡父借着醉意和蔡畅的母亲商量的这桩婚事。母亲听后,当即表示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俩人为此争吵起来。蔡父大发雷霆地吼叫起来:“这全是你这死老太婆惯的,今天上学、明天办学,还要上天了,全不把老子放在眼里!……”蔡父越说越火,竟然跳进厨房抄起一把菜刀,叫喊着要杀掉蔡畅的母亲。蔡畅陷入了极度忧伤和迷惘的情绪之中,她仿佛觉得多少年给予她温暖和力量的家庭,对于她已经丝毫没有安全感了。她寻思着以后的出路,蔡畅给在长沙高等师范学校读书的哥哥写信,叙述了家里发生情况,并提出她想到长沙去躲避的意见。不久,哥哥回信支持妹妹出走的举动。1915年初,蔡畅在母亲的帮助下,瞒着蔡父离开了永丰镇。从此,她再也没有回过那片令她伤心的土地。

  伉丽情深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而东北成为重要的战场之一。李富春作为东北战场战勤总指挥,负责调派军用物资,掌握着这场战役胜利的关键。在战役的关键时刻,一向待人温和的李富春竟当众命令枪毙一名被腐化的高级军官。蔡畅率领中国妇女代表团参加布达佩斯“世界妇女代表大会”,途经东北,燃料用尽告急。李富春及时送出燃料,保障了代表团的急用。两人身处异地,却在电话里互相鼓励,祝福对方,表达着真挚的情感。在布达佩斯世界妇女大会上,蔡畅作为新中国妇女领袖,在全世界第一次亮相。她慷慨激昂地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即将诞生啦!辽沈战役胜利了,蔡畅从布达佩斯归来与李富春相逢,到处是庆祝胜利的景象,指挥所内红旗飘扬,两人在全军的欢呼声中拥抱在一起。

  女权失落

  尽管党和农民(落后农民)在妇女的身体(去留)之上和颜悦色地争夺,而妇女到底是在利用这一空隙开始狡黠的报复了。她们通过党的《婚姻法》(1950年的习惯称呼是“毛主席的婚姻法”)来报复丈夫翁姑的压迫,

  同时通过报复丈夫来破坏他与党的结盟,从而报复党对其身体的利用和分配。这一狡黠的报复,带来了两个后果:1.党像发现落后的“农民意识”一样,发现了落后的“妇女意识”,从而展开了“新的妇女解放运动”——妇女讲习班,和教育农民一样开始教育妇女。以至于后来发展到在浦安修总结中的,利用妇女的善感和自私来做妇女工作和完成政治任务。2.党开始收紧对妇女离婚解放的纵容,试图重新与农民(仍然有很多落后农民)结成可靠联盟,包括在妇女离婚上的联盟,以巩固革命胜利时对妇女身体的重新分配。

  这时党的婚姻立法开始普遍修改,先是从“离婚的绝对自由”退回到“离婚自由”。即在“婚姻法”中的离婚自由原则下,列举了离婚条件,实际上就是项英反复批判的“正当理由”。由此可见共产党在策略上对农民的让步。如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的《婚姻法》规定了11条离婚条件,如“(1 )夫妇间有一方患残废、癫狂或暗疾,经调查实在的;(2 )妇女如有受翁姑丈夫压迫情形,经乡苏维埃证实的……”1940年《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规定了9 条离婚条件,同时规定了夫妻感情恶劣至不能同居者,任何一方均可诉诸离婚。至于“朝秦暮楚”现象,(被项英贬斥为国民党训政的观点),后来也证明不是空穴来风,在根据地时期,牛山县有一个妇女,三年结离了5 次婚,以至浦安修号召妇女工作干部,“要教育妇女和农民,勿拿婚姻当儿戏”。鄂豫皖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婚姻问题决议案》规定,“男女主谋提出离婚不得过三次……”有的地方还规定:“离婚后经两个月始可再次登记结婚”。在上文提到的《关于婚姻问题决议案》中,苏区中央批评了“朝三暮四”、“一杯水恋爱”现象。还有向荣提出的离婚后男子对妇女的抚养义务显然过苛的问题,苏区也开始纠正,在湘赣省《婚姻条例》中规定:“……(工)中农及中农以下的老婆,实行离婚之后,在未结婚之前,其间的生活,男子概不负责,离婚时只能带本人的土地及衣物。”

  显然,共产党最终放弃了与妇女的结盟,而恢复了与贫农的共同针对“狡黠的媳妇”的联盟,可能是当时苏区或解放区军事危机趋重的缘故,贫农的参军是党的政权得以生存的有效保证,而限制革命初期的大规模妇女离婚便是迫不得已的了,尽管这将会影响基层妇女干部工作魄力的展现。但共产党并没有放弃妇女解放的工作任务,而是终于在蔡畅、浦安修等一批坚定而又智慧的女干部的出色努力下,实现了“温柔”的转变。

  法律转型的同时,作为重要舆论力量的宣传口号也开始转变。著名美国记者斯特朗曾记述道:“妇女运动的领袖蔡畅对我说,‘我们在农村地区的口号不再是婚姻自由和妇女平等,而是拯救婴儿和家庭和睦了。我们犯了一个错误,把女权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结果引起了农民的反感。男女之间的矛盾削弱了反对日寇和地主的共同斗争’”。

  1940年至1942年左右,许多文件、资料和法令中都开始大量地谈论爱情和幸福的“慎重”。同一时期,蔡畅、浦安修等妇女干部,也以“家庭和睦”口号换掉了“婚姻自由”。

  这个记述是如实的。浦安修在《总结》中也着力分析了这一点。(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蔡畅和浦安修的思想是较为接近的)。浦安修非常聪明地分析了农民和妇女的关系,认为“妇女运动的口号须依靠农民的觉悟程度来提出。”

  这也表明当时的共产党的策略转换上,农民的利益终于高出了妇女的利益。这人们不应以女权主义的立场来判决浦安修和蔡畅的“变节”,在当时的中国农村,这种提法反是务实的,真正关心妇女的。因为这个口号“正可以解放妇女不少的痛苦,并易获得各种人士的同情,尤可得到老年妇女的同情……”。

  但是在客观上,“家庭和睦”的口号使得革命对当时的婚姻家庭,尤其是贫农的婚姻家庭的策略成为一种看守和维系。不是通过打破而是通过营造,来求得妇女的安全、少痛苦,来求得家庭,以至整个解放区的安全、少痛苦。

  人物评价

  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妇女界有一位几乎人人都以“大姐”相称的英杰,那就是蔡畅。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她就是全国妇女运动的主要领导者,解放后又担任全国妇联主席近30年,其光辉的一生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旗帜和骄傲。

  著名美国进步作家尼姆·韦尔斯(斯诺夫人)在所著《续西行漫记》中,这样评价早期革命的蔡畅:自从向警予牺牲后,她就是“中国最前导的女共产党员”,“最活跃的女革命家”。“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产生一个比她更优秀的女革命家和比她更美丽的个性。”

  1949年蔡畅当选为第一届全国妇联主席,成为公认的新中国妇女领袖,在第一届政协会议上,当选为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民党元老柳亚子与蔡和森、向警予、蔡畅、李富春早在大革命时期共过事,友谊很深,在政协会上与蔡畅相逢,感叹万千,当即赋诗一首赠蔡畅夫妇:“革命夫妻有几人,当时蔡向各成仁,和森流血警予死,浩气巍然并世尊。死生流转各天涯,今日新都奠众华。记取铁肩担道义,双飞李蔡两名家。”

  诗词缅怀了死难的先烈,又赞颂了蔡畅的革命功绩。新中国成立后,蔡畅领导全国妇联为发展中国妇女与世界各国妇女的友谊和团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从1949年至1966年,蔡畅先后接待会见来自亚欧40多个国家的妇女代表团,以及国际妇女界许多知名人士,周恩来曾称赞说:“我们的蔡大姐,她 是最敢于同外国朋友交往的人,她为中国妇女和各国妇女的友好往来做出了重要贡献。”蔡畅毕生致力于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妇运先驱和卓越的领袖。

  毛泽东对蔡畅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性格特点都非常了解。他对蔡畅十分尊重爱护,早在中央苏区,他就和大家一起尊称蔡畅为“蔡大姐”,天安门出现“打倒蔡畅”的标语,毛泽东听后恼火地说:“蔡畅是老实人,连蔡畅也要打倒,那就‘洪洞县里没好人’了。”

  邓小平是蔡畅当年留法勤工俭学时寻求真理的同志战友,邓小平说:“我在年轻时就认识蔡大姐,和蔡大姐是几十年的老战友,我很敬重蔡大姐。”蔡畅晚年赞同老战友邓小平提出的废除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倡议,于1982年辞去在党中央的一切职务,以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十一届七中全会致信蔡畅,表达了全党对蔡大姐的崇高敬意。蔡畅的崇高品德教育着千千万万的党员和人民。

  14岁读书时便兼任女校教员,在长沙体育比赛中有“泰安球王”之称。长征时以《马赛曲》的歌声鼓励指战员前进,曾被国际民主妇联主席称为“伟大的女英雄”。对于长征,蔡畅没有任何怨言。那时,她身材纤瘦,但意志坚强,给她备了一匹马,但她很少骑。而是让给伤病员骑,她认为他们更需要马。《军事与泥巴》一书的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这样写道:“如果说长征有什么圣徒的话,那么,这个圣徒便是她(蔡畅)。”

  蔡畅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威望。1948年11月,她到布达佩斯参加国际民主妇联大会时,曾以端庄、娴雅的风度和充满激情的演说感动了几千与会代表,在会上当选为国际民主妇联副主席。主席戈登夫人还盛赞她是“一位伟大的女英雄”,“她代表新中国”。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1-08-11 10:12:3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黄埔军校第四期教官何浩若

下一篇: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彭泽湘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