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老兵刘玉珠:常碰到朱德在延安便道上拾粪
2016-05-26 14:34:17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5-08-11 记者:王鹏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战老兵刘玉珠

抗战初期的毛泽东和朱德。

八路军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骑兵部队活跃于长城附近的沙漠地区。

八路军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规模的屯田运动。 本版黑白图片均为历史资料图片

毛泽东(左二)和中央机关工作人员一起参加生产。
 
  老兵档案: 刘玉珠

  1918年 生于陕西安塞县

  1935年 参加刘志丹红军先锋队

  1939年至1946年 陕甘宁边区保安团2连8班战士

  1946年至1952年 延安警卫连连长

  1953年 在安塞公安局任职,后到延安司令部扫盲班学习3年

  1956年至1967年 任甘肃省会宁县韩集公社书记、民政局局长、副县长等

  1967年 退休,一直生活在会宁县

  抗日圣地

  从1939年开始,日军华北司令部航空兵把延安列为首要摧毁目标。日军先后17次轰炸沿岸,投弹1690枚,炸死炸伤400多人,炸毁机关房1000多间,民房10000多间,最重要的是粮食损失了30多万斤,使缺粮的延安雪上加霜。

  1941年至1942年,陕甘宁边区“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从古以来的人类究竟是怎样生活着的呢?还不是自己动手活下去的吗?为什么我们这些人类子孙连这点聪明都没有呢?……总之我们是确信我们能够解决经济困难的,我们对于在这方面的一切问题的回答就是‘自己动手’四个字。”毛泽东发动了大生产运动。

  “不论党政军民男女老幼全体一律进行伟大的生产运动,增加粮食和日用品,准备同灾荒作斗争,将是继续坚持抗日根据地的物质基础。”1942年一年,全边区共开荒近百万亩,整个耕地面积达到1300多万亩,粮食总产量184万石,总消耗量为162万石,这样第一次出现了剩余。“手中有了粮,心里不发慌。”1942年,延安的棉花产量达到173万斤,自给率达到73%。另外,延安还在同期进行了精兵简政、“三三制”以及整风运动等来削减财政开支、减轻负担。

  当枪炮声在抗日的战场上沸腾的时候,西北延安远离主要战场,却是抗日的“红色大本营”、抗日战争中的圣地,每一次从延安滴滴答答传出的电波在领导、指挥着中共的军队和全国群众的抗日。当时,国内许多抗日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都不远千里投奔延安。

  当时的延安文艺界,可谓群贤毕至,延安抗战文化一时活跃非常。除了文学诗歌与戏剧音乐之外,各种文艺形式被用来宣传抗战,一些作品令人过目难忘,至今闪耀着光芒。抗战期间,发生了对文艺界影响深远的事件,那就是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和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发表。《讲话》阐述了文艺“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根本问题,廓清了当时纷繁复杂的文艺思想。

  我常碰到朱德在延安便道上拾粪

  延安坐落在凤凰山下,宝塔山、清凉山分布东南、东北,清冽的延河水从清凉山下缓缓流过。在抗战中延安几乎是中共中央的代名词,也是日本急于摧毁的重要目标。1938年底,日本人兵至陕北对岸,却一直过河乏力。

  河西拒日

  日本人曾试图进入陕北,但是留守在延安的兵团一直将其阻止在黄河东岸

  1938年春开始,日军兵至山西西部的兴县等地,直接威胁延安的东大门。1939年元旦,日军从大宁、吉县、永和分兵三路,占领了黄河岸边马头关、凉水岩、泥金滩,隔岸就是陕甘宁边区。

  占领这三个据点之后,日军立即用大炮、机枪等向对岸的陕北境内攻击,随即又派出10余架飞机,对河西地区进行轰炸扫射,并投掷多枚毒瓦斯弹。陕北告急!陕甘宁边区22万自卫队员进入战备状态。

  刘玉珠怎么也没有想到日本人会这么快打到陕甘宁边区来。指导员天天在对他们讲,日本人是怎样的穷凶极恶,但他这个土生土长的陕北娃还是没有想到日本人来得这么快。日本人长得什么样?从部队开始集结到去黄河西岸的路上,甚至是留守兵团司令肖劲光指挥布置、检查防御的时候,他还一直在想日本人应该的模样。留守在陕北的几乎所有部队都集结在西岸。

  刘玉珠的2连隐蔽在黄河边上的一个树林里等待敌人过江。战前的气氛很紧张,很少有人说话,其实即使在这里大声叫喊,对岸的敌人在强劲的河风中也不会听得见。抽旱烟的战士边抽边把吐出的烟用一只手掌扇散。刘玉珠把沾着残雪的布鞋往太阳底下伸了伸,这是姑妈新做的鞋,没想到刚穿上就派上用场了,刘玉珠想,即使牺牲了也有双新鞋子穿在脚上。

  “小日本到对岸了,准备战斗!”连长大喊一声,惊走了刺骨的寒冷。刘玉珠跟着前面的战士弯低身子小跑到河边,在一堆黄泥边卧下身来,拿枪对准对岸。河只有一两百米宽,河面上停着十几艘木船。对岸的敌人穿戴、排列十分整齐,“黄澄澄的一片”。大约有十几分钟,敌人开始上船渡河。远处我们的炮声、机枪声已经响起来了,连长喊了一声:“打,往死里打!”刘玉珠打出了第一颗子弹。

  刘玉珠正在装第二发子弹,旁边的一位老战士给他说,别打了,步枪在这个距离根本不起作用。刘玉珠问那该怎么办?老战士回答“看着”。对岸的敌人上了船的都退回去了,一部分趴倒在河边上,一部分在往后撤,看不清有没有伤亡。

  敌人的炮也响起来了,炮弹溅起的沙土打在冬日的落叶上,在刘玉珠身后的树林里“哗啦啦”的响声不断。敌人已经无法渡河,双方击炮,战斗相持。晚上,刘玉珠在河边冻了一夜,不敢生火,不准抽烟,睡着了几次都被冻醒来,更不敢站起来跑动,只有三四个人挤在一起取暖。

  第二日晨,敌人开始渡河,连长说敌人渡河就打船只,船只毁在冬天的黄河里,敌人也活不了。步枪打船几乎没有用,刘玉珠瞄准船上面的人射击,一时间河面上枪炮声四起,留守团的炮很少,但足以应付。一艘船被击沉了,船上的日本鬼子怪叫着往河里跳,紧接着第二艘……敌人退船了。随后几天,黄河东岸的八路军和游击队,不断袭击敌人的炮兵阵地和增援部队,敌人逐渐往后退却。之后,部队一直在河边防守。日军加强了河东兵力,准备攻击陕北。

  1939年9月,王震359旅调回陕北,加强防守。359旅接防之后,刘玉珠的部队撤回延安。

  延安粮荒

  将菜叶扔进锅里,撒上一把盐,这样的“饭”吃了一周,而粮库里一粒小米都找不见

  这年夏,延安保卫团警卫2连厨房,司务员将洗净的菜叶切成大段扔进锅里,撒上一把盐。水开后,这顿饭就算做好了。8班战士刘玉珠端起碗,洋瓷大碗里飘着几片菜叶,拿筷子搅动一下,绿色的菜水从碗底泛起,他不禁叹了口气——菜水度日已经一周了。

  各连队管后勤的管理员从团部回来,嘴里骂骂咧咧。他们和团部吵了好几架了,但是都没有用,一点用都没有,因为延安断粮了,保安团粮库里一粒小米都找不见了。

  警卫连正在给在押的政治犯打关押的窑洞,以前的窑洞被日本人的飞机炸塌了。任务很紧,可是刘玉珠一点力气都没有,连队里的战士牢骚满腹。已经有不少人开小差逃跑了。

  路过连队的菜地,地里种的白菜也没有多少了。这样下去怎么办?刘玉珠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在连队完全断粮一周后,延安安塞等县的麦子熟了。

  中共中央第一次下令紧急征收夏粮。

  警卫2连连夜开到40公里外的安塞,和当地百姓一起收割麦子。刘玉珠抓了一把麦穗,放在手心两手一搓,饱满的麦颗并不情愿地从穗中被挤出来,再把嘴凑近了轻轻一吹,留在手中的就剩下赤裸的麦粒了。刘玉珠迫不及待地把麦粒放入口中……他也只能是乘着休息的几分钟“偷吃”麦粒,延安还在等着麦子应急。刘玉珠挥舞了一下手中的镰刀,把刀刃伸向了麦秆……这些麦子要在中午前运到延安,脱粒磨碾后成为碗中之餐——可是救命粮呵!

  其实,早在1939年12月国民党胡宗南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时候,刘玉珠他们连的吃饭就已经成了问题。到1941年,胡宗南的部队将保安团在吴家沟开垦的荒地里的粮食糟蹋光了,9连的生活更加艰苦,经常要靠老百姓的接济过日子。

  有一天战斗结束,傍晚的时候部队到一个村子休息,当地的保长给每位战士发了一斤白面。打了一天的仗,其他人都睡觉了,刘玉珠很是饥饿,想先吃完饭了再睡,就对住家的妇女说,让她把怀里的娃放下给他做一顿饭,只要在锅里放一些盐、一把白菜就行了。刘玉珠蹲在地上烧火,一会儿稀饭就熟了。当他扑腾扑腾地刚吃完,集合号就响了。

  战斗持续了一夜。天亮的时候,刘玉珠和好朋友、同班的胡宗棠在土堆下面等待敌人的进攻,连长李文成在上面喊:“你们俩快上来。”刘玉珠跑上去一看,山包上躺下了一大片,刘玉珠就问怎么了,李文成说是没有吃饭被饿的。老人说到这里时哈哈大笑。

  丰衣足食

  “新式武器,锄头一把”,在当时的延安,连队纺线织布和开荒种地是分不开的

  由于自然灾害和日军的轰炸、日伪、国民党的封锁,到了1942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

  延安在各机关开展广泛的大生产运动。每个连队纺线、织布、开荒、种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第一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刘玉珠和着歌声,左手捋棉花,右手摇纺车,一圈一圈,一堆堆棉花慢慢变成了结实的棉线。农闲的时候他才会被派去纺线,刘玉珠一天能纺2至3两。因为不经常纺,他生怕“质量”出问题。棉花线还容易一些,纺羊毛线他最头疼,每到晚上验收的时候,就显得忐忑不安。线分3等,按照是否均匀来划分,如果一段粗一段细,肯定就是3等线,要受到批评。连队一年所用的线够了,便开始织布。织布架子是木头做的,梭子从左边穿过去,把挡板拉一下,再把梭子穿过来,再拉一下挡板。“啪”、“啪”……棉布、毛布都是这样一梭子一挡板织出来的。

  染布,把黑刺根和白矾混杂在一起放在开水锅中,再把织好的布放进锅里,三四个人拿着棍子搅打,等晾干了就和黄呢子一模一样了。“这样做出来的军装穿在身上很舒服。”

  “丰衣足食,面对荒山;新式武器,锄头一把。”(毛泽东)在当时的延安,连队纺线织布和开荒种地是分不开的。刘玉珠所在的警卫2连有120多人,需要近2000亩地来维持生计。供给处给每位战士发了一把镢头、后来还配备了镰刀等。另外警卫连还要分出一部分战士看押犯人,其余的人一年四季,除了春耕夏种秋收、冬天磨面、纺线织布,一有时间都用来开荒了。

  “开荒、开荒,咿呀、咿呀……”大家每天唱着《开荒歌》,抡着镢头,日复一日。刘玉珠每天天一亮就要赶快吃饭上地,中午留在山上吃饭,然后在地里睡一阵,喝口开水,继续干活,一直到天黑了才下山来。一天时间连队最多只能开2亩地,换来的却是满身的泥土、一身的酸痛。

  每到晚上休息的时候,刘玉珠感觉手都展不开,端惯了枪的手拿起镢头,一双手磨起了大大小小的水泡。大家端着盆子找热水烫脚,这是必须做的一项“工作”,刘玉珠深有体会,有一天他太累,没有烫脚,第二天脚疼得不敢着地。

  到了1942年后半年,情况有了好转。连队种的小米在秋天收割了,蔬菜也丰富起来,刘玉珠总算能填饱肚子了。有一天毛泽东来连队视察,看了伙食情况后说,怎么不养猪,养了猪连里就有肉吃了。

  第二天管理员就去买了两头母猪,半年后生了小猪崽,又过了半年连队每个月就能吃上一顿肉了,后来10天就会杀一头猪,刘玉珠高兴得不得了。8个人的菜能装一脸盆,南瓜白菜和着几块猪肉,小米饭是管饱的,最稀罕的是白面馒头,一个月吃一次。

  圣地延安

  尽管有的人由于条件艰苦“开小差”,但是延安始终是抗日志士投奔的地方

  蒋介石抗战初期曾给延安的部队发过军饷,刘玉珠还领了一年,每月一块钱,从1940年冬开始,军饷没有了。“没有钱、没有粮、没有衣服,整个抗战时期真的很艰苦!”刘玉珠感叹。有人受不了苦,逃跑了。

  1942年夏,延安最艰苦的时候,连里5班的战士杜家富和7班的刘得志一块跑了。当时杜家富刚20岁,身体不太好,受不了苦;刘得志已经30多岁了,没老婆,着急了,跑回家后找了一个。

  开小差的人越来越多,连队指导员几乎天天在和一些思想“有问题”的人谈心。有这么几种人是“不稳定”的,一种是像刘得志一样年龄大,还没有结婚的,延安女的太少,光棍又太多,找个对象太不容易;一种是家里没有劳动力,老人、媳妇需要照顾的;最多的还是因为开荒太辛苦,生活太艰苦,受不了的。

  刘玉珠的好朋友肖建国也跑了。刘玉珠和肖建国都是刘志丹红军先锋队的成员。刘玉珠还能记得十三四岁时的一个冬天,他和肖建国年龄小,抬不动伤病员,两人负责轮流举红旗。他看见肖建国光着的脚一会儿左脚搭在右脚上,一会儿右脚搭在左脚上取暖,就问肖建国怎么没鞋穿。肖建国说,他妈死了就没有鞋穿了。刘玉珠从小父母双亡,他们俩成了同病相怜的朋友。

  肖建国跑的时候没有告诉刘玉珠,走了后一直没有消息,这让刘玉珠很担心。一天,他突然看见肖建国扛着镢头出现在开荒的连队里,刘玉珠赶忙凑过去问他怎么又回来了。原来肖建国去赶集,被连队的人碰到,又给抓回来了。他给刘玉珠说,他向指导员表了决心,以后再不敢跑了。刘玉珠回忆,肖建国很能打仗,1947年当连长,牺牲在战场上。

  当年部队主要的任务是开荒,战士开小差部队一般不去抓,抓逃兵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抓到后领到部队来。中共中央的命令是不让打、绑逃兵,通过批评教育让他们在连队中安下心来。为了制止开小差,中央后来又出台了优惠政策,家里父母丧失劳力的和结了婚的可以享受代耕粮、代耕财。

  2005年6月24日,阳光明媚,在甘肃省会宁县刘玉珠家里,刘玉珠笑着说:“我父母双亡且我没有结婚,一个条件都不符合。吃穿靠自己劳动,没有军饷。”

  在延安工作学习,本身就是抗战。来延安支援抗战的人越来越多,除了中国人,还有很多外国人,这些外国人在延安也穿着延安自产的灰布衣服,脚上蹬着开口的布鞋,吃着小米,整天笑呵呵的。平时刘玉珠对这些老外敬而远之,最多在见面的时候相互点头微笑,后来没想到这些蓝眼睛的老外救了他一命。

  有一天换了岗,睡了一觉后刘玉珠感觉右腿疼,开始没有在意,不想持续了半个月就下不了炕了。吃了几副中药之后依旧没有效果,他被抬到刘湾沟里的医院——这里有一大批外国医生。来自苏联的、印度的、甚至是德国的……后来有一部分牺牲在抗日的战场上。

  外国大夫在院长的陪同下给刘玉珠很仔细地检查了一番,最后说脚里长了一根眼睛看不见的肉刺,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院长告诉他,外国医生说再耽搁时间就要把腿锯掉,即使这样人可能也活不了。紧急抢救了2周,脚底上挖了一个洞,病终于好了。外国大夫带着翻译每天都来看几次,问他恢复的情况。刘玉珠听不懂,但是从大夫的眼神中看到了他的和蔼、可亲和关怀。

  刘玉珠说自己没有读过书,是个粗人,但是他能感觉出那位大夫的一双手在给他检查病情时的小心,那是一双很温暖的手。“那时候的人好,亲爱得很,人与人之间关系好得很,不管是外国来的,还是中国人,在延安都是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如果有什么问题、思想想法,很自然会去找对方谈出来,然后互相谅解。”刘玉珠感慨地说。

  刘玉珠记忆最深刻的是他常能在延安的便道上碰到捡粪的朱德,“当大官的没有一点架子!”延安的山沟里都是土窑洞,晚上的延安在刘玉珠的眼中就像堆在一起的手电筒,一层一层的,犹如天上的繁星。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5-26 14:42:3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韩城老兵七七战火中逃生 愿离世时穿军装

下一篇:西安抗战老兵远征回国记忆:浴血穿越热带丛林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