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潘朔端
2018-11-18 08:47:17  来源:百度  点击:  复制链接

  潘朔端(1901—1978),字孝源,云南威信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1929年回滇,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六十军团长,在台儿庄战役中带领先头部队奋勇杀敌,裹伤指挥作战,坚守阵地至后续部队到达,立下战功,被授予一级宝鼎勋章。1945年任184师师长,赴越南接受日本投降。1946年调驻辽宁海城,5月率部起义,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北民主同盟军军长、东北嫩江军区副司令员、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副参谋长、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共昆明市委常委、昆明市市长、昆明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一至第五届昆明市人大代表、第一至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省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78年病逝。

  人物介绍

  潘朔端(1901—1978),字孝源,1901年10月19日生于云南省威信县长安乡潘家山。

  父亲系清末秀才,母亲周氏。弟兄姐妹四人,潘朔端排行第三。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因为有红色倾向,潘朔端被清洗出部队,流居上海。

  1929年回滇担任云南军官候补生队中队长,与大队长卢浚泉和大队副曾泽生一起编唱《吃饭歌》,还创办了《新武力》的校刊,以宣传“三大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思想,以致遭到了蒋介石的以“异党”为罪名的查办,候补生队解散。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

  卢沟桥事变后主张抗日的滇军将领龙云,将原滇军的6个旅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60军,下辖182、183、184三个师,由滇军将领卢汉任军长、滇军将领张冲任副军长兼184师师长,潘朔端任第六十军一八三师1081团长。

  潘朔端在台儿庄战役中带领先头部队奋勇杀敌,裹伤指挥作战,坚守阵地至后续部队到达,立下战功,被国民政府授予一级宝鼎勋章。还参加过武汉会战、长沙会战。

  1940年底升任一八三师师长。

  1943年,任暂编第二十三师长。

  1945年,任184师师长,1945年9月,入越南接受日本投降。在此期间,杜聿明奉蒋介石之命,在昆明发动了“倒龙”政变。

  1946年4月间,从越南直接海运到东北参加反共内战。

  184师下设550团、551团、552团。副师长郑祖志,参谋长马逸飞,秘书王世臣。

  1946年4月接替第52军防务,551团驻鞍山,552团和师部驻辽宁海城,五五0团驻大石桥和营口。归新六军廖耀湘指挥。

  1946年5月27日,民主联军逼近海城一线,潘朔端抓住机会,在海城宣布起义。潘朔端成为内战初期第一个起义将领。令蒋介石咬牙切齿。海城起义后,184师光荣改编为“中国民主同盟军第1军”,潘任军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秋,潘朔端申请到东北军政大学学习,后调任嫩江军区副司令员。

  1948年8月,潘朔端因工作需要调任四野十二兵团副参谋长,为策动长春城内60军的起义作了大量工作。

  历任东北民主同盟军军长、东北嫩江军区副司令员、1949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副参谋长、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共昆明市委常委、昆明市市长、昆明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一至第五届昆明市人大代表、第一至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省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其国家一级解放勋章。

  10年文革,潘朔端受到严重冲击,后期才恢复主持政府工作。

  1978年8月30日,他拖着便血3天的身躯去东风广场开会,解决数百家拆迁户住房的遗留问题,下午又实地勘查6个厕所的修建地点。因失血过多,傍晚到家就晕倒,住进医院,抢救无效,同年9月14日病逝,终年78岁。

  同乡统战

  1938年1月周恩来调罗炳辉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工作,作由滇军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60军的统战工作。罗炳辉是云南人,1915至1929年先后在唐继尧、朱培德领导的滇军中闯荡14年。在滇军中有不少朋友。

  第60军183师1081团潘朔端团长在台儿庄战役中负重伤后,于1938年4月中旬来到武汉住院养伤,潘朔端系云南威信人,与罗炳辉家乡云南彝良县毗邻。罗炳辉多次到医院看望潘朔端,向其宣传我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潘朔端伤好临别时罗炳辉意味深长地说道:“你我同生在一块土地上,但愿将来能走到一条道路上。”八年后,罗炳辉终于如愿以偿。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5月30日,已担任第60军184师师长的潘朔端,为反对蒋介石打内战,毅然决然率领该师2700多官兵在辽宁海城起义,打响了中国国民党军队在东北战场上反内战的第一枪。

  海城起义

  胜利后,潘朔端升任六十军一八四师师长,随卢汉入越受降,又从越南海防经8昼夜海运北上东北驻防。蒋介石命他把部队摆在鞍山、海城、大石桥、营口一线的狭长地带,并让东北“剿总”派两名少将参军携带电台尾随潘进入海城,实施监督。潘朔端一到海城就借了解地貌探访东北人民解放军活动情况。

  1946年5月29日,民主联军包围海城,在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压力下,潘朔端找副师长郑祖志、参谋长马逸飞、团长魏瑛开会,计划起义。

  5月30日黎明前,潘以城防司令名义召开城区将校军官会议,将两名督战将官逮捕,宣布起义。丧失整整一个美式装备的整编师,还开了东北战场起义的先例,这令蒋介石暴跳如雷。

  5月31日,潘朔端与副师长等率全师将士通电全国。电云:

  朔端等籍隶云南,多年从军,每以卫护桑梓,救国救民为己任。……唯事与愿违,本师自安南奉命航海北上,名曰接收主权,实则为进攻中共在东北之武装。身为中国人,用美国武器进行内战,残杀自己同胞,朔端等每念及此,莫不悲愤填膺。……俯念东北沦亡14载,人民已血肉枯竭,复何忍大动干戈,杀人遍野?……因此朔端等思之再三,乃于海城火线上实行反内战起义,决心与民主联军合作到底,不再执行兄弟自残之乱命……

  起义后,朱德发来贺电,称潘朔端此举是见义勇为,振臂一呼,揭和平义旗,张滇军之荣誉。

  同年,潘朔端加入中国共产党。

  建设昆明

  新中国第一位昆明市人民政府市长,连任七届,扣除因历史原因未能履职的时间,实际在任达22年。

  任昆明市人民政府市长期间,镇压中国国民党残余势力,严打毒品娼妓,整肃社会风气,恢复生产重振经济。

  尤其重视城市规划和园林建设,力主环境和水源保护,关注底层民生,主持修建的松花坝水库,至今依然是昆明人民最重要的饮用水来源,省博物馆,艺术剧院、体育场馆等重要建筑,仍为各族人民享用,并为这座城市继续增添着历史文明的光辉。

  1949年随宋任穷、周保中大军南下,进驻昆明,1月9日任首任市长。

  刚解放的昆明经济萧条,市场冷落,不法资本家趁机投机倒把。物价上涨,人心浮动,市场出现抢购风。潘朔端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严厉打击投机倒把,整顿市场;动用省库80%的黄金、棉纱、大米、棉布投放市场;立即逮捕奸商朱文高。迅速压住了投机势头。此外,他厉行禁烟、禁赌,成立禁烟委员会,在8个区设戒烟所收容烟民,并多次到戒烟所视察。解放初期,昆明游乞满街,社会秩序紊乱。

  1951年根据省、市委有关指示,他向民政局要求,不准冻死人,饿死人,并在1952年成立救济分会,发放寒衣等救济物资,又兴办各种福利事业107个,整顿治安,收容安排无业人员以万计。

  1958年,潘朔端到北京开会,看到北京居民用蜂窝煤灶。想到昆明居民劈柴烧饭的困难,潘朔端就自己掏钱买了一套炉灶和蜂窝煤,搭飞机运回昆明,交给有关部门试制推广,方便了市民生活。

  这是一个绝大部分人都不了解的小片断,但它却在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中,在红红的炉火中,融入到了昆明居民30余年的生活记忆里。

  1958年,修建昆明钢铁厂至矿山公路。潘朔端兼任总指挥,吃住在工地。他和秘书、司机席地而睡的工棚条件还不如当今民工的好。有一次,他发现一施工队进度下降,查明是因为卫生条件差而引起痢疾,立即停工,调来防疫站的医生,彻底清扫,控制住疫情。在工作中他力排众议,用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的建议,修改筑路方案,缩短了线路,节约了投资。

  根据记载,在任职期间,潘朔端十分重视城市建设。他提出要把昆明建成旅游城市,指示园林局制订出园林规划方案。于是,昆明城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圆通公园设立了动物园;西山从太华寺到龙门,建了公路栏杆;翠湖公园有了围栏;城市绿化除单位要在房前屋后、街道两旁植树、栽花、种草外,东风路、人民路、北京路等主要街道种植银桦和桉树,南屏街、金碧路、拓东路种植法国梧桐。

  潘朔端任市长20多年,处处严以律己。一次,他爱人生病,要转去郊区医院治疗,正碰上他下乡,顺路搭了一段车。到了通向医院的岔路口,他就叫停车,让妻子和5岁的孩子走路去。离医院还有8公里路,最后母子俩硬是走了4个多小时,歇了10多次。

  1973年女儿潘海义结婚,因无房3次推迟婚期。后来,机关分给他女儿一个小套间,他硬让女儿交回钥匙,将套间换成单间。

  人物轶事

  追求真理

  1901年,潘朔端出生于滇东北乌蒙山区的威信县长安乡一个小康之家。幼时在家乡私塾就读,从《三字经》《百家姓》到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和封建伦理道德对他有一定的影响,但他也从所学的诗文中,吸取了比较积极的思想。他常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为座右铭和做人处事的准则。他性格倔强,好抱打不平,对历代许多英雄十分崇敬。

  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过零丁洋》,以及辛弃疾、陆游等人的爱国诗词,他最喜爱读。他的夫人宋平女士回忆,直到晚年,还常听到他吟诵这些诗词。

  1918年,潘朔端不顾家人的反对,只身前往昆明,考入云南省立第一中学。在课堂上。他聆听爱国教师的讲课,开阔了眼界,增长了不少新知识。尤其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主张,给了他很大的启迪,他一心向往革命策源地——广州。

  1924年,潘朔端在省立一中12班毕业,回家筹集去广州的路费,谁知他大哥坚决不同意,分文不给,还想强迫他与一个不相识的女子结婚。后来又提出要他到镇雄城里谋个高等小学教员,或是谋个长安乡的保董来当,这样潘家就可以光耀门庭,大振家声了。

  潘朔端坚决不从,执意要前往广东,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最后,大哥只好让步,答应为他筹措路费,让他出去。

  黄埔受教

  1925年3月,潘朔端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与林彪同班。在黄埔军校,潘朔端最喜欢听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以及叶剑英、肖楚女、恽代英、熊雄等教官的课,并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革命书籍。在军校的两年中,周恩来讲的《军事运动与农民运动》,恽代英和肖楚女讲的《中国民族革命史》和《社会主义问题与社会主义》等课程,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周恩来讲到孙中山先生三大意愿:“统一广东,统一中国,打倒帝国主义”,对他触动非常大。他反复思考后得出结论:不打倒军阀,不打倒帝国主义,中国绝不会复兴。他决心做一个革命军人,并立志为革命理想奋斗一生。

  1926年,潘朔端由黄埔军校毕业后,留校任第五期入伍生队排长。1927年春被调到江西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八师政治部作科员,兼工兵营党(国民党左派)代表,在政治工作上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他为此非常自豪,曾在给自己老师的信中写道:“我一定遵循总理遗嘱,革命不成功,决不离开部队!”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大批中共党员及进步青年被捕杀,第三军第八师中的共产党员纷纷撤离,潘朔端由于“思想左倾”也被清洗。他和前期同学、云南同乡曾泽生一起流落到上海,以帮人开车为生。

  1929年,黄埔同学卢濬泉(卢汉的幺叔,云南昭通人)在云南讲武堂创办军官候补生队,亲自去上海邀请潘、曾二人回滇,分别担任军官候补生队的中队长和副大队长。

  潘朔端在担任云南讲武堂军官候补生队中队长期间,采用黄埔军校初创时的办学方针以及课程内容,在全队建立了一整套政治工作制度,提倡官兵人格平等,军民团结;提倡妇女解放,别开生面地招收了一批女党员。尤其是在队刊《新武力》中宣传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由此引起南京政府的注意,派来督察大员王伯岑,强行解散了候补生队,逮捕了大队长卢濬泉、副大队长曾泽生,潘朔端被革职。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潘朔端两次被革职。

  苦闷彷徨

  1931年,滇军调赴广西,参与讨伐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之战,在作战中暴露出滇军的大量弱点。回师后,滇军首脑龙云决定对部队改编,潘朔端又被启用,在卢汉部三旅五团任营长,驻防滇越铁路沿线。潘朔端励精图治,治军极严,受到铁路沿线民众的赞誉。

  营部驻地建水的一个土豪劣绅,与法国人勾结,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人们敢怒不敢言。一次,一个受害人偷偷跑到潘朔端的营部,要求保护。潘朔端得知此事,十分愤怒,经调查属实后当即将这个劣绅抓了起来。为此,滇越铁路上的法国人非常不满,向省政府控告,省主席龙云也认为是潘朔端给他闯了祸,对他提出了“警告”。恰好,此时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率领的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云南,逼近昆明,龙云命令他戴罪立功,阻击红军。但潘朔端虽被迫追击红军,却有意放慢行动,远距红军不与接触。

  被迫追击红军,这对潘朔端来说也是一次教育。在他的行军日记中记着许多幽默甚至是自嘲的语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倭寇侵略开大门,同胞路过紧相逼。

  我们就像疯狗一样,远远跟在后面,抬着脑袋东咬、西吠,有气无力地空叫一阵而已。

  他跟随在红军后边,得知红军经过之地,老百姓争相返村欢迎,支援粮草,给红军当向导……而自己所部,虽然在滇军中是纪律严明的部队,可是,沿途村民多远而避之。这些事实引起潘朔端深刻思索,对红军肃然起敬。也正因为这些思想行为,他又成了“不可靠者”而被削掉带兵官职,调至巫家坝从事新兵训练。

  许多上级不喜欢他,可他却赢得了下级绝大多数官兵的喜爱和崇敬。

  抗战功臣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之祸。潘朔端义愤填膺,悲愤交加。激愤之情无法排解,他便反复书写抗日同盟军将领吉鸿昌、方振武和宁都起义将领董振堂、赵博生、季振同的名字,一遍遍地写,一次次地称道:“他们高举抗日义旗,是全国军人的榜样。若都能像他们那样,中国就有救了!”并叹息自己身为一个军人,不能外御强寇,报国雪耻,真是愧对父老乡亲!西安事变后,潘溯端约同黄埔同学、挚友李韵涛、曾泽生联袂上书,慷慨陈辞,请缨抗日,卫国杀敌。全面抗战开始后,滇军编组成陆军第六十军,军长卢汉,下辖3个师、6个旅、12个团出师抗日。潘朔端被晋升为该军一八三师一○八一团上校团长,率部开赴抗日前线。

  台儿庄战役中,潘朔端团之尹国华营与南下日军遭遇。敌军已进入陈瓦房村并开枪向我军射击。尹营长立即率队奋勇进攻,将陈瓦房村之日军消灭。我军立脚未稳,大队日军又蜂拥而至,尹营官兵随即与日军血战,并展开肉搏,使日军无法攻入陈瓦房村。

  在这次遭遇战中,团长潘朔端身负重伤,副团长黄云龙中校阵亡。尹国华营战至最后仅剩官兵十余人,由班长率领向西南突围,在村边又遭日军伏击,仅士兵陈明亮一人生还,全营官兵500余人壮烈殉国。

  1938年4月28日,《云南日报》以通栏大际题《金碧增辉:台儿庄北敌进犯受创,滇军健儿初建奇功》刊登消息,报道“我一○八一团在台儿庄以北与敌矶谷、坂垣之混合队遭遇,发生激战,团长潘朔端身先士卒,中弹受伤,复裹创指挥,亲率营长尹国华部冲入敌阵,尹以身殉职,战况之激烈为台儿庄之战所仅见”。

  由于潘朔端在台儿庄战役中立下不朽战功,国民政府授予他一级宝鼎勋章,这在抗战时云南军人中是相当高的荣誉。

  思想转变

  台儿庄战役后,承友人卢濬泉资助,潘朔端前往武汉养伤。养伤给他创造了大好的学习时光。期间,他不仅有机会接触到许多过去看不到的进步书籍,而且有幸亲耳聆听到几位共产党人对时局的分析和对问题的新见解,了解到中共领导下抗日根据地那片“新天地”的真实情况,促使他思考了许多问题。武汉养伤,可以说是潘朔端一生思想转变的开始,是他树立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起步,为他后来走上反蒋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养伤期间,一位在八路军办事处电台工作的云南昭通老乡的妻子袁裕华常去看他,同时他还结识了办事处的另一位干部、同病房的苏石泉,他们一见如故,非常谈得来,逐渐成了知心朋友。

  袁、苏二人不时向他介绍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以及中共的方针、政策,八路军、新四军对日作战状况,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概况,以及他一向崇敬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领袖的感人事迹。

  特别是后来,潘朔端还有幸见到了云南昭通老乡罗炳辉将军。“我们的一枪一弹都要用来消灭侵略者”,“你我出生在同一块土地上,但愿也能同走在一条道路上”。罗炳辉的话永远激励他奋勇向前。

  其间,因为友人的推荐,潘朔端认真阅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及斯诺的《西行漫记》,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非常钦佩的感情。

  1942年,日寇从缅甸侵入云南境内,连占腾冲、龙陵,直抵怒江,滇西告急。保山驻军第六旅旅长龙奎垣不战而逃,民怨沸腾。在这种情况下,云南省主席龙云接受卢濬泉的保荐,让潘朔端接任第六旅少将旅长,潘朔端由此升入了滇军高级将领之列。

  1943年,滇军第六旅扩编为暂编二十三师,潘朔端被提升为师长。此时的潘朔端酷爱读书,他抓紧读完了自己珍藏的全部“禁书”。他特别喜爱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对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的性质、政治和经济形态的精辟分析十分佩服和赞赏。他对友人说:“这真是四万万民众的愿望,是振兴中华民族的正道,那些口口声声咒骂共产党是洪水猛兽,说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先生们对此将何以解释?”他还说:“今天谁能领导人民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实施民主政治,谁就是人民的救星。我看,只有共产党能,毛泽东能!”

  可以说,这段时间,潘朔端对共产党已不仅仅是同情、仰慕,而是向往和追求了。至此,潘朔端将军已经完成了思想的质的转变。

  运筹帷幄

  抗战胜利后,潘朔端率暂编二十三师随卢汉入越接受日军投降。其时,滇军整编,暂编二十三师分解,编入各师,潘朔端调任六十军第一八四师师长。

  蒋介石发动“倒龙政变”后,潘朔端的妻子宋平偷偷跑到越南给他送信,告知昆明许多人家被搜查,以及“一二·一”学生运动和蒋帮特务的种种劣迹,还有滇军将被调往东北打内战的消息。潘朔端对国民党贪污腐败、祸国殃民的统治本来就愤恨,听了妻子的言语后,“义愤填膺,特别是对要开往东北打内战更是无比气愤。想到八年全面抗战,受尽日寇的烧杀掠抢,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对敌妥协投降……同时更看清了蒋介石排斥异己,对云南部队采取分割调离、瓦解消灭的手段。如果我们再在这个部队混下去,一定没有好下场。退伍当百姓不可能,剩下只有调转枪口,与共产党八路军一道干革命的一条路。经过反复思考,坚定了方向,决定到东北后就找机会把队伍拉往八路军去干革命。”

  但是,潘朔端刚刚接任一八四师师长,全师官兵都不熟悉他。为了影响教育所部官兵,他开始了对官兵的积极引导。

  在去东北途中,他无事就拨弄收音机收听“美国之音”。有一天收听到长春被东北民主联军攻击的消息,当时参谋长马逸飞、副师长郑祖志都在听。听完后,三人便议论起来,得到两点共识:一是国民党的广播完全是虚假的,要想知道一些真实情况,还是要收听外国广播;二是知己知彼,就应该收听延安广播。

  于是,潘朔端开始积极收听延安广播,每日早餐之后由马逸飞负责记录,并开展议论。对一八四师在中长线被分割使用,潘朔端又主动与官兵议论:“这是国民党不放心六十军,是在排斥我们滇军”。以此激起官兵对国民党的不满。

  当海城被东北民主联军围困之际,潘朔端先后找来参谋长马逸飞、五二二团团长魏瑛、副师长郑祖志,对他们说:“蒋介石将我们调来东北打内战,无非是要借八路军之手消灭我们,以达到他们长期霸占云南的目的。我们替他卖命是不应该的,而且是上了他的当,我们只有把队伍拉到八路军干革命这条路。蒋介石政府贪污腐败,不顾国家安危、人民痛苦,跟着国民党只有祸国殃民,遗臭万年。”

  由于马逸飞本来就是与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本来就想鼓动部队起义,此刻自然拥护潘朔端的决定。魏瑛是进步军人,态度也相当明确,表示愿意跟潘朔端走。郑祖志曾犹豫地提出:“怕对不起老长官曾泽生。”潘又进一步地说服:“我想只要是稍有爱国良心的人都会扪心自问,都会想一想:内战扩大下去国家将会怎么样?曾军长过去对蒋介石政府也很不满,慢慢地还可以争取他走我们的路。”(1948年10月17日,曾泽生将军率滇军六十军官兵三万余人在长春光荣起义,走向光明)这样,郑祖志也同意起义。

  其时,中共中央东北局及东北民主联军也加强了与潘朔端的联系。

  1946年5月27日,我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林彪派人给潘朔端送来一封密信,内容是:“燮兄(按:潘朔端在黄埔军校就读时曾改名潘燮):军校一别,各奔东西,今不期而遇,乃天作之合,望能再次合作,以期殊途同归。知名不署。”潘朔端与林彪将军乃是黄埔四期同班同学,在校期间交往甚密,私交甚好。潘收到此信,十分感动,遂下了立即起义的决心。

  1946年5月28日夜,潘朔端召集郑祖志、马逸飞、魏瑛到一八四师指挥部开会,作出四项决定:

  一、全师举行反蒋反内战起义;

  二、派人与民主联军联系起义事宜;

  三、严格控制部队,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四、把蒋介石派往一八四师的两名少将监军及城区宪兵、交警、巡警、联络组头目抓起来,踢开绊脚石。

  并随即派人与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韩先楚将军接洽起义事宜。潘朔端将军的亲笔信内容是:“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勋鉴:贵军倡导民主,实为潮流所需,我滇军健儿远涉千里为黩者牺牲毫无价值,贵军如能谅解,愿步高树勋将军之后尘。潘朔端1946年5月29日。”

  首举义旗

  1946年5月30日清晨,万道红光映红了海城大地。国民党军一八四师官兵在潘朔端师长的率领下,高举反内战、争和平的大旗,在我东北民主联军的配合下,浩浩荡荡向着东方,向着太阳,直奔南满解放区——析木城。6月1日,一八四师起义官兵从忻木城出发,经岫岩、大孤山、大东沟到达了辽东省首府安东(今丹东市),沿途受到当地党政军民的热烈欢迎。

  当起义队伍到达安东时,受到辽东省政府、安东市政府、省市参议会、省市群众团体和十万军民的热烈欢迎。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肖华将军握着潘朔端将军的手说:“西南和东北的民主潮流,在鸭绿江边汇合了!”潘朔端感激地说:“感激中国共产党对滇军一八四师的挽救。”肖华还代表辽东省党政军民在鸭绿江饭店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牡丹江市人民则向潘朔端敬献了锦旗,上面书写着五个大字:“人民的光荣”。

  1946年5月31日,潘朔端将军和一八四师全体官兵向全国发出起义通电,通电中说:“朔端以籍隶云南,多年从军,每以护卫桑梓、救国救民为己任。唯事与愿违,本师自安南奉命航海北上,名曰接收主权,实则进攻中共在东北之武装。身为中国人,用美国武器进行内战,残杀自己同胞,朔端等身为军人,不能违心相从。俯念东北沦亡十四载,人民已血肉枯竭,复何忍大动干戈,杀人遍野……思之再三,乃于海城实行反内战之火线起义。决心与民主联军合作到底!”

  中共中央对潘朔端将军领导的海城起义高度评价,慰勉有嘉。

  1946年6月6日,朱德总司令致电潘朔端将军及一八四师全体官兵,“接读五月三十一日通电,欣悉兄等反对内战,决心为民主事业奋斗到底,义正词严,无任佩慰。滇军素具有光荣的民主传统,抗战受降,立功甚伟,不意去冬云南忽遭变故,滇军也被迫远遣热辽,以外国武器,自残骨肉,事之可悲,宁有逾此!所幸兄等见义勇为,振臂一呼,揭和平之义旗,张滇军之荣誉,全国人民之人心无不为之振奋。和平民主,光明在望,尚希共同努力,再接再厉,以竟全功。”

  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林彪致电潘朔端将军:“得读五月三十一日通电,词切意深,句句为反对内战,语语为争取和平,这正反映了全国军队的呼声。”

  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在发给潘朔端将军的贺电中说:“阁下率部光荣起义,给好战分子一当头棒喝。消息传来,全军振奋……”

  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发给潘朔端将军的贺电中说:“贵师将士深明大义,高举义旗,拒绝参加屠杀人民的内战,足见真理所在,人心所向……”

  接着,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总司令贺龙、民主建国军总司令高树勋、新四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罗炳辉均发来电报表示祝贺。

  对潘朔端海城起义的重大意义,台湾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编写的所谓《戡乱战史》也写道:“当东北戡乱始进入关键时刻之际,不意国军一八四师师长潘朔端受共党蛊惑,临阵倒戈,大局遂不可收拾矣!”足见海城起义对瓦解东北国民党士气所起的巨大作用。

  1946年6月18日,经中共中央批准,正式决定将一八四师整编为东北民主同盟军第一军,该军下辖新一师、一八四师两个师四个团。任命潘朔端为军长、郑祖志为副军长兼新一师师长,马逸飞为军参谋长,魏瑛任一八四师师长。为加强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同盟军的领导,中共中央东北局派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徐文烈(云南宣威人)任民主同盟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兼军党委书记。

  9月27日,朱德总司令又从延安指名推荐了七名干部,前往民主同盟军帮助工作。同时去信一封,对潘朔端率部起义表示欢迎,并专致问候。此后,潘朔端将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了伟大的东北人民解放战争,并立下了卓著战功。

  根据潘朔端本人的申请,由徐文烈、李毅二同志介绍,经辽东军区党委批准,1946年10月,潘朔端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入党时,他说出了发自内心的话:“军队和我个人都是属于党的,一切听从党安排。”在其后30多年间,他忠实地实践了这一入党誓言。

  1948年3月,潘朔端调任嫩江军区副司令员,同年8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第十二兵团副参谋长。9月,辽沈战役拉开序幕,我四野十二兵团肖劲光部以一个纵队和七个独立师的兵力围攻长春。潘朔端协助对困守城里的滇军六十军做了大量工作,促使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迫使新一军军长郑洞国缴械投降。

  东北解放后,潘朔端随四野主力入关南下,一直打到云南,与二野四兵团陈赓将军所部会师昆明。云南解放后,潘朔端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提名,转业到地方,担任昆明市第一任市长,开始领导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1955年,他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在任昆明市市长期间,潘朔端鞠躬尽瘁,勤奋工作,为改变昆明市的面貌做了大量工作,至今在昆明市仍留有相当好的口碑。

  粉碎“四人帮”后,潘朔端无比兴奋,决心加倍工作。正当他渴望为党和人民做更多工作的时候,1978年9月14日,无情的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终年77岁。

  潘朔端逝世后,邓小平、宋任穷、康克清、程子华、肖劲光、肖华、谭政、秦基伟等领导同志发来唁电或送来花圈,沉痛悼念潘朔端同志,并对潘朔端将军的一生作了很高的评价。原四野副参谋长唐天际将军所作悼念诗写道:

  起义在东北,威声震西南。

  经历几大战,推翻三座山。

  为民得解放,为国换新颜。

  将军垂青史,永远传人间。

  人民的功臣潘朔端将军永垂不朽!

 

参考资料:

侠义市长潘朔端  

威信走出来的黄埔军校将军—潘朔端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23-01-14 16:26:3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曾泽生

下一篇:刀京版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