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蔡嘉仁:龙虎关阻击战
2018-10-23 16:27:26  来源:团结网  点击:  复制链接

  蔡嘉仁,1926年2月12日,出生于云南省墨江县一个普通平民家庭。16岁时,投笔从戎,成为黄埔十九期学员。1944年,在军校期间,参加了龙虎关阻击战,重创日军。抗战胜利后,返回家乡,以教书为生,直到退休。

  1926年2月12日,我出生于云南省墨江县一个普通平民家庭。1942年,我16岁,在家乡念完初中后,独自一人从墨江县城步行11天到达昆明,准备在那里继续完成高中学业。就在我进入高中后不久,日军已进入云南,边城龙陵沦陷。

  故土沦丧 投笔从军

  当时,滇西边陲防线,腾冲、龙陵等边城皆在一夜之间沦入敌手。听到这个消息,我再也无法安心求学,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决定投笔从戎,报考黄埔。我当时的心情是:“日本兵已过来,感觉读书已经没用了,只有弃文从武,目的就是要打日本人。”

  我最初想报考昆明黄埔军校第五分校,当时交通不便,只能步行前往,到达时学校已经开学。于是只好又赶往桂林投考黄埔军校第六分校。

  在桂林报考军校时,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首先,投考黄埔军校需要年满18岁,而我只有16岁。其次,报考军校需要有高中毕业证,而我刚上高中便弃学前往从军。面对这两个颇为头疼的问题,我只得谎报说18岁。考黄埔军校需要高中毕业证,我就借了曾志强(我的学长)的毕业证,在学校一直用他的名字。前期教育结束后,可申请更名,于是我换回了自己的名字:蔡嘉仁。

  在军校除了军事操练、打靶之外,还要学军用物理、军用化学、语文等主要功课。在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军校的生活也极其艰苦,每天吃的是粗米饭夹着糠壳、沙子,是吃不饱的;每天有三餐,早上吃稀饭,中午下午吃干饭,没有菜,吃的是野菜汤。

  龙虎关之战

  抗战时的黄埔学员并非单纯的学生,即使是在校期间,我们也会如军队一样接到命令,开赴战场。1944年4月,日军发动“一号作战”,在中国战场投入空前兵力,自豫中发动攻势,一路南下,连克数十城。长衡会战爆发后,湘桂局势岌岌可危。迫于形势的需要,位于广西桂林的黄埔军校第六分校十九期的全体官兵、学员接到军训部的作战命令,我们立即开赴位于湖南与广西交界处的龙虎关阻击入侵日寇。这是我参加的第一次战斗。

  龙虎关,又名镇峡关、桂门关,位于广西桂林恭城县龙虎乡,与湖南省江永县交界。龙虎二岭南北对峙,形同龙争虎斗,山势雄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黄埔学生军赶到该地后,迅速占领有利地形,构工设障,准备阻击进犯之日军。来犯之日军到达道县后便驻扎下来,开始为进犯龙虎关作准备。敌人大肆拉夫派粮、烧杀抢掠,并不断派遣特务刺探我方情况,而我方也派出侦察人员深入敌后查明敌情。我还亲身参加了一次“捉奸细”行动,当时接到我方便衣情报员的情报时还没有打仗。要打仗了,老百姓都来挑仓库里的粮食,日本特务也装成老百姓混在其中来挑粮。我看一个人鬼鬼祟祟的就上前问他,他便拔出手枪,然后我们两三个同学就把他的手枪缴了,见是日本造的,就把他绑了送司令部。

  龙虎关之战发生于1944年6月中下旬。我的同学、黄埔十九期学员马祝忠也参与了这场战斗,他在回忆录中记下了这次漂亮的阻击战:“6月19日拂晓,进入阵地后不久,只见前方马路上灰尘弥漫,日军一支骑兵队逐渐逼近我方前沿阵地。同学们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盯住敌人的动向,待敌人进入有效火力范围时,区队长一声令下:‘打!’暗堡里的机枪、步枪一起怒吼起来,子弹像雨点般射向敌骑。刹那间,敌人被打得措手不及,人仰马翻。我们本着‘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的战术原则,集中火力将其指挥官连人带马打翻在地。剩下的鬼子骑兵惶惶无主,只好调转马头边打边逃。”

  21日下午3时许,美军第十四航空队的9架战斗机和轰炸机从桂林李家村机场飞临阵地上空支援,低空盘旋3周后,要求学生军指示出敌军的位置。由于当时学生军的通信设备落后,无法与飞行员直接联络,于是我们便想出了一个方法,把外衣脱掉,用白色的衣服摆成箭头图形指向日本兵,空军就按我们的指示扔炸弹,在敌军阵地上轮番轰炸扫射。鬼子被打得抬不起头,双方又形成战地的对峙状态,直至深夜。

  龙虎关一战重创了进犯之日军。战斗结束后,《广西日报》、《扫荡报》、《云南日报》等报刊皆以头版头条大字标题报道“龙虎关大捷”,消息称:侵犯龙虎关的日寇遭到我军校师生英勇阻击,3天共歼灭敌人300余人。

  一生难易黄埔情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带着胜利的喜悦,我又报考了黄埔军校成都本校,成为一名黄埔二十期学员。这一次毕业时,国内正在进行着新的战争,毕业时一个人可以填三个志愿,于是我三个都填了打日本。

  后来,我带部队宣布起义,之后被分配在林彪的部队中做文化教员。一个多月后,我思乡心切,悄悄离开部队返回家乡。新中国成立后,我做过会计、推过鸡公车、拉过板车,生活颇为艰难。1958年,我因文章写得不错被推荐到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从此以教书为后半生的事业,直到退休。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8-10-23 16:28:1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施 平:两见蒋介石

下一篇:方国宏:难忘同乡兄长方国元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