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第一章第三节
2017-11-28 14:50:22  来源:红色晋绥 -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刘淑珍  点击:  复制链接

第一章 晋西北新政权成立以前的教育

第三节 抗战初期(1937年—1939年)晋西北的教育状况

  期抗战初期(1937年—1939年),共产党与阎锡山结下统战关系,在晋西北新旧两种行政并存,新旧两种武装并存,但政权并不完全在共产党手里。①这种状况反映到教育工作中,共产党掌握的教育宣传工作也就不得不采取各种隐蔽的形式来进行。对党员的教育机关党校不能公开,而采用了训练班的形式,②其他各种工作吸收干部的训练班也风起云涌地建立起来,都是短期的。由于敌人对我根据地大肆施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原来基础就十分薄弱的官办中小学校,全部被破坏停办。在大的村庄里余有零星的私办小学,也为数无几。再加上晋军溃退下来的散兵游勇到处骚搅,儿童不敢出家门,上学的没有多少人。③

  由于山西所特有的牺盟会的抗战工作非常活跃,全国各地爱国青年来山西的很多。阎锡山企图培养为他的统治服务的人材,就必须与中国共产党争夺知识分子,与陕甘宁边区的抗大、陕北公学等相抗衡。经过牺盟会的工作,阎锡山在临汾成立了干部训练班性质的民族革命大学(阎不许山西人民用“抗日”二字),阎自任校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梁化之代表阎锡山负责,但他并不在校。实际负责的是政治处主任——原太原成成中学的三巨头之一杜心源和教务处主任杜任之,以及后来在校工作的梁膺庸、杜若牧,他们都是未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④接着,又在各大区成立了民族革命中学,也是干部训练班性质的。在晋西北阆锡山所设的大区汾阳、静乐、保德和岚县有民中4处⑤,不能成立中学的大区,只成立民族革命小学⑥。这些学校都到处都招收解放区和敌占区的青年入学。民族革命中学也是由阎锡山任校长,副校长由各大区行政主任兼任,由阎委派。我派出共产党员及进步教师进入各校工作。这些学校里,新与旧的斗争十分尖锐。

  在临汾的民大本校还有一个分院和四个分校,学生来自全国各行各业,政治面貌不同,共5千余人。有许多民主人士和著名学者任教,教学内容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游击战、日本侵华史、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抗日军队政治工作、群众工作,也有阎锡山的“物产证券”与“按劳动分配”等课程。公开活动的政治组织是牺盟会。阎利用少数受国民党影响较深的学生破坏统一战线。1938年2月,托派张慕陶入民大任教,挑拨离间,打击进步力量,大多数学生反对他。有一次公开质问张,他理屈词穷,挨了打。阎诡称要审判张,暗中把他放走。到1939年3月,阎怀疑杜心源、杜任之,另调他职,改由梁膺庸、杜若牧负责,直到“十二月事变”,民大的学生多数参加了各抗日根据地工作。⑦

  1938年,在第四区行政主任公署的所在地岢岚县城成立了民族革命中学,行政主任张隽轩任副校长,校务主任是原太原成成中学校长刘墉如⑧,他是实际的负责人。下设教务、政治、军事、总务4科。招收全大区和敌占区的学生,分为3个队。后来刘静山也到校工作。由于敌机轰炸频繁,民中由岢岚县城内移到离县城二三十里的东村。1939年静乐失守,四区主任公署转移到同区临县的平川地区白文镇;初春,民中移到了临县山区的阳坡村,离白文镇20里,校部设在白文镇。这时学生发展为5个队,分住在几个村里。民中的干部和教职员多半是是从陕北公学和抗大来的,但为了避免影响统一战线的团结,名义上说是从民族革命大学来的。军事干部,各科科长都是共产党员,队干部(即班主任)也大多是党员或进步群众。教新民主主义的教材,包括统一战线、民族团结抗战救国等政治思想。校中有牺盟会、青救会等组织,在校部设总部,在各队设分部。这个学校对兴县、临县一带的影响很大,附近的进步青年纷纷投奔这里来学习抗日工作。所以学校里的学生唱的歌是抗日革命歌曲,学习与生活气氛民主活跃。阎派的视察员庄猛十分反动,顽固派对这所进步的中学采取对策:一是一次又一次地打击进步力量,从负责人刘墉如身上开刀要调他去秋林。刘墉如只好和其他几个共产党员调离民中,带出去一部分进步学生,其中有原在太原成成中学读过书的。二是进一步扣留进步的教师与学生,致使牺盟会秘书袁炭冰也不能在校立足。三是派进顽固派分子夺取学校的领导权。先是派进教官,成立了同志会,发展会员,压制学生,监视学生的抗日活动;改变了上课形式,每天上三操二堂课,讲阎锡山的“统一战线”、“按劳分配”等反动理论,进步的教师只能偷偷地讲些抗日的道理和时事。一时学校里空气紧张,学生只能采取秘密的方式活动。阎从秋林派来傅子义任校务主任,教官头子武汝梅任政治科长,夺取民主全部领导权。牺盟会仍在校外领导着学生抵制顽固派的倒行逆施,在阎锡山准备发动晋西事变前,民中领导又屡次扣留进步的教师和学生,于是学生请愿,在白文街上宣传,主任公署出面调解,学校只好释放了被扣押的师生。在1939年“九一八”纪念日前夕,顽固派又扣留了一批师生,学生就在纪念日这天,手持棍棒,到校部把教官们大打了一顿。进步学生又胜利了。这次冲突以后,学校就把学生整顿为10个队,没对3个班,派人他们的心腹学生。这时,虽有新收的学生,学生人数也不多。顽固派企图带走全部学生;牺盟会给进步师生的任务是阻止把学生带去晋西南。于是,表现好的学生由牺盟会带走,一般的回了家。第一次反共高潮中的晋西事变前前夕,顽固派的干部、教官带走的学生不过几十个人,又大都半路返回临县。⑨晋西事变后,民族革命中学由新政权接管,设在白文镇,专员苏谦益兼任校长,韩凌云做党的工作,领导全面,刘静山任教务主任。它就是晋绥一中的前身。⑩

  1938年,兴县在城关办了一所民族革命小学总校和八个村镇分校。这些学校的教师队伍水平高,班次齐全,设备好。学生共500多人,约占当时学龄儿童4166任人的12%,为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材。总校校长先后为任怀庆、牛志良(兼教务主任),教师康増禄兼庶务主任,李清润兼任体育主任,及课任男女教师7人。魏家滩分校校长为康明玉(共产党员)、裴坚兼教务主任,教师刘文藻等6人。黑峪口分校校长刘亮君,教师任永福等2人。蔡家会分校校长康荣班,教师桑友兰等。康宁镇分校校长崔嗣骃,教师赵学普等。寨上分校校长康毓秀,教师康荣贵等。罗峪口分校校长马俊升。奥家湾分校校长魏渊若,教师康崇堂等。恶虎滩分校校长史朝宗。总校设有特派员(后改为政治主任),主持政治思想工作,先后有牛联棠、郑延瑞、吴清化(女,后在晋西事变中牺牲)、康明玉等。课程有国文、算术、三民主义、中国革命史、政治常识、自然科学、民革读本、战时常识、音乐(教抗日救亡歌曲),主要讲《民族革命十大纲领》、《抗战史略》和战时训练、防空知识等。没有正式课本,大部分是油印和手抄。这些学校还有自己的校歌和学生歌。各校成立儿童团,白天站岗放哨查路条,晚上读书认字,冬季紧密配合冬学。魏家滩校长康明玉兼牺盟会村支部秘书,晚上支部活动,向群众宣传时事和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并在高年级学生中发展了共产党员。?

  1938年,设在临县城内的民族革命小学,校长是县牺盟会秘书、中共临县县委负责人(未公开)之一的高闻天,名义上也受阎锡山的委任。教员绝大多数是进步的,教导主任薛子达,教员有李树藩、秦长胜、刘崇德等,都是共产党员和牺盟会干部以及进步青年,连炊事员、工友也都是进步的。学生也是为了抗日而来学习的,使用的是抗日教材。实质上,是我党通过了校长、教员领导了这所民革小学。1939年秋,张一之从抗日军政大学回县等待正式分配工作时,也曾暂时放在民小工作过一阵。所以这个完小又是党组织储存干部的一个据点。?在晋西事变前,阎锡山顽固派想夺取民族革命中学而不可得,对于更为基层的民族革命小学,他们更是顾忌不到了。

  八区没有成立民族革命中学,只在交城山区中庄双家寨成立了一所民族革命小学,负责的和教课的教师四五人,学生40多人。交城地处前线,敌寇侵扰不断,全校在山区转移的时间居多,学习不成。反顽固斗争时,学校只办了约一年,就解散了。学生多半参加了部队工作。如郭秉智参加了顾永田同志领导的二十二团三营八连,当了交通员;张欣去了部队后到了永田中学学习。?

  这一时期的小学教员,往往还负担着教学以外的宣传抗日工作和党的工作任务。当时共产党没有公开,常是部队上派青年回乡做党的工作,工作方式之一是打进国民党中去,另一种方式是以党小学教员为掩护。这些青年不过十几岁,看起来既不像是商,也不像工农,以当小学教员为公开身份最为合宜。如薛佳向,于1938年秋被党派回家乡,当了一年本村小学的义务教员,村公认为他教得不错,就推荐他为正式教员了。实际上,他担负着党支部书记的任务。自他任教以后,就带着小学的宣传队到各村宣传抗日,唱革命歌曲,因而他方便与附近十几个自然村的党员作单线联系,发展党员很多。农村中的党员都参加牺盟会,薛佳向就又兼任了牺盟会的秘书,并且发展抗日武装自卫队组织,他又以小学教员的身份兼任了中队长。?

  在教育行政上,各县仍按抗战前的旧编制设教育科。临县的救育科长先是阎政权的刘玉佩,后来我党派出党员贺耀庭担任了科长。科长之下仍设督学数人。在此期间,临县曾组织了流动教学团,以检查各校工作。如碛口区(三区)教学团由四人组成,团长薛佳向,成员有张鹏云,王占山、高如春。于检查工作的同时,也发展党员。工作了3个月,发现在为数不多的小学中,守旧的教员不使用抗日教材,仍然让学生读《三字经》等;但为了应付检查,教学团来时就让学生打开抗日教材读。于是县教育局决定每区办1所模范小学以为示范,领导一区中小学的业务。全县共办了6所模小,每所教员3人,小复式教学。庙堰区模小校长是薛佳向。这些模小基本上能分班上课,教自编的教材,结合村政,宣传抗日、自卫、缴公粮、做军鞋等。县武装部长和校长们一起带领学生学习搞武装,慰问部队与伤员,练投弹、刺杀、防空、空室清野。学生就寝前唱《救亡进行曲》,过着半军事生活。在教育与战争相结合上,模范小学起了带头示范作用,更为新政权成立后的临县小学教育开创了一条前进的轨道。?

  这一时期,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自1938年以来,各县牺盟会、动委会、我军部队和群众团体等都出版了报刊。《新西北报》在岢岚创刊,一二零师办《解放》杂志,动委会出版《战地通讯》,其他如《战旗》、《火花》、《抗日先锋》、《大众呼声》,以及《先锋半月刊》、《西北战场》、《大众化》、《长城报》、《前线月刊》、《民中学生报》等,不下百余种。阎锡山政府及驻军也办有报刊,如《抗救周报》、《政治日报》、《游击三日报》、《新军报》等。这些宣传抗日、鼓舞斗志的报刊,对人民的教育尤其及时、生动、深刻。?

  注:

  ①牛荫冠著《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纪略》,《山西文史资料》第十五辑20页、22页。

  ②前引张稼夫等著《抗日战争时期的林枫同志》,34页;石磊著《抗日战争时期的雁北党校》,1982年访谈录手稿。

  ③??前引张民植、薛佳向等回忆录。参考张一之《战争年代临县文化教育工作的回忆》,1989年《湫水文集》中。1989年排印本,1-32页。

  ④前引牛萌冠文,47页,参见宋劭文著《牺盟会的成立与晋察翼边区的创建》,《山西文史资料》第十五辑,65页。

  ⑤郭锡兰口述《回忆晋绥教育工作片断》,1983年访谈资料,刘淑珍整理,张欣审阅。

  ⑥?郭秉智口述《回忆交城民族革命小学点滴》,1983年访谈资料。刘淑珍整理。口述者审阅。

  ⑦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编《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第二版,230-231页。

  ⑧前引李育正书,85页,119页。

  ⑨杨茵口述《我所遇到的民族革命中学》,1982年访谈资料,刘淑珍整理,口述者审阅。

  ⑩刘静山口述《固忆民中概况》,1982年访谈资料,刘淑珍整理,口述者审阅修改。

  ?前引《兴县教育志》,35~37页。

  ?前引张一之文,3页。

  ?前引温抗战、梁金保合编《晋绥根据地大事记》52~53页。

  资料来源: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 刘淑珍 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ISBN7-5408-3430-7/G.3235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1-28 14:50:5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第一章第二节

下一篇: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第二章第一节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