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石林三位老兵讲述革命故事
2022-08-16 16:42:59  来源:新浪新闻 昆明市政府网站  点击:  复制链接

  1948年“一支人民的军队”在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地区诞生,并创建了圭山红色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火种撒遍云南三迤大地,在云南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党的领导下,石林各族儿女奋起革命,或抗击侵略者,或参与解放事业。在石林,有三位耄耋老人,经历过枪林弹雨和炮火洗礼,用他们的故事书写了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

  青年教师传承革命火种

  今年已经99岁的李富回忆起恩师楚图南先生的话时,眼睛里依然有光。这句话是他立志投身革命的动力,也像火把一样,启明了他的革命道路。

  1922年,李富出生于昆明市宜良县耿家营乡绿塘村的一个彝族大家庭。年少时,父辈的耕耘让李富拥有较为富裕的家庭环境,也让他成为当时身边为数不多能接受文化教育的孩子。

  1937年,李富考入昆华中学读书。在他求学期间,从1938年到1941年是日本轰炸昆明最为猛烈的几年。“虽然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但我现在依然能清晰地记得日本飞机轰炸小西门时的惨烈情景。”李富老人回忆起这段经历,举起的手都有些颤抖。

  对于日军空袭的历史,昆明市档案馆馆藏的档案是这样记录的:抗战八年期间,云南“遭受敌机进袭次数最多者为昆明,计四十一次,进袭机数最多者为昆明,计八百四十九次,投弹最多者亦为昆明,计两千六百零六次,被炸最多受伤者为昆明,计一千五百一十四人。”一些昆明遭遇大轰炸后的档案照片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到处都是废墟、处处都是被炸死炸伤的无辜百姓,惨烈情况让人目不忍视。

  亲历过日本空袭昆明,让李富对抗日战争有了深入了解。接受过先进新思想的李富于1942年考入昆华师范学校学习,在此期间受到语文老师楚图南先生的教育启发。师范毕业后,李富回乡教书。

  那时候,由于条件艰苦,能读到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是十五六岁的青年。从学生变成老师,他便又成为新思想的传播者。面对比自己小不了多少岁的学生,李富时常会把革命火种传递给学生们,鼓励他们也要做自己的主人。

  1948年,李富在任九乡中心学校校长期间,与撒建云、谢初新、艾玉明共同宣传发动,组建了“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宜(良)路(南)陆(良)游击大队”,李富任副大队长,并把部分他教过的学生发动加入游击队伍中。从此,李富的革命生涯翻开了新的篇章。

  1949年6月,在路南县(今石林县)委副书记、护乡三团团长高文峰的介绍下,李富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宜路陆游击大队、路南县护乡三团、二支队警务营等从事革命工作,参加了糯衣战斗、小圭山战斗、普拉河战斗等战役。1950年3月部队在路南整编,因家庭的原因李富回学校继续教书,先后在宜良县龙桥和石林县跃宝山、糯衣、北山等地任教,直至1983年在石林县离休。

  李富坚定地说:“过去没有信仰,直到加入中国共产党,可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是作为共产党员最光荣的使命。”回顾过去,李富始终没有忘记入党的初心。在此过程中,他虽经历了家庭变故、生活挫折等坎坷,依然信念坚定、对生活充满希望。

  彝族撒尼青年投身解放革命

  石林县以东约40公里,有一座海拔2600多米、巍峨翠绿的圭山,山上屹立着“一支人民的军队”雕塑。

  在雕塑不远处,青松翠柏云海间,滇桂黔边纵队领导人——朱家璧长眠其中。故事便从曾是朱光璧司令的警卫员之一、已91岁高龄的彝族撒尼人高世明老人说起。

  出生于石林县圭山镇新海宜村的彝族撒尼青年高世明,于维则乡读高小期间,在革命先烈、启蒙恩师毕恒光的教育引导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48年3月,朱家璧、张子斋、何现龙、祁山等人率部在老庄科村宣布了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支人民的军队”的成立,朱家璧任司令员,随后,“一支人民的军队”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武装斗争。经多次整合改编,1949年7月,这支队伍合编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

  在这期间,高世明从圭山游击队员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的一名干部,参与了马龙、寻甸、嵩明、武定以及陆良等地的武装斗争。

  1949年底,“边纵”发展至十余万人,歼敌数万,并解放多座县城,钳制和消灭了大量国民党部队,策应和支持了解放全中国。同年,高世明成了一名共产党员,并成为朱家璧司令的一名警务员。

  高世明回忆起革命青春,最忘不掉的是和战友们一同吃苦的艰苦岁月。“我的战友们特别能吃苦、特别有信仰!”这些战斗情景至今仍深深烙在高世明的回忆里,让他分外珍惜如今的生活。

  “毕恒光是我的恩师,是他告诉我,只有参加革命,只有解放全中国,才能让人民得幸福,才能有新中国。”谈到入党的初心,高世明仍不忘恩师对自己的谆谆教诲。

  在新中国成立后转到地方工作的高世明,先后在村基层、区政府、管理局、乡政府、县委组织部、曲靖地委等工作,于1984年离休。离休回到老家生活,他毫不放松自己的政治学习,积极参加党支部的活动,为家乡的建设出资出力。

  铭记光荣岁月 细数戎马一生

  1929年11月,王炳坤出生在糯衣村。1945年6月,只上了五年半小学的王炳坤应征入伍奔赴抗日战场,在国民革命军第60军搜索营工作。日本投降后,王炳坤于1945年10月随部队入越受降。1946年4月随部队赴东北吉林、长春等地,在第60军特务营工作。1946年7月,经时任特务营长杨重介绍到第60军通讯营无线电训练班学习报务工作。

  1948年7月,王炳坤得知入伍后一直跟随的营长杨重(实名杨滨)是中共地下党员。受杨滨感召,他和另外几名战友义无反顾地投奔杨滨,正式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炮火纷飞、激情燃烧的解放战争。

  长春解放后,王炳坤到东北军政大学参加学习。1949年7月毕业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118师352团后勤处任军需员。新中国成立时,王炳坤正在参加华中南解放战争。1950年4月,王炳坤参加了解放海南岛战役。

  1950年10月,王炳坤作为第一批出国作战人员,奔赴抗美援朝战场,1953年7月签订停战协议后回国。

  石林县龙泉路的一处旧宅里,木刻隶书对联格外引人注目。上书“尝尽昔日酸甜苦辣”,下书“换来今朝健康长寿”,横批“奋斗终身”。这里是王炳坤的居所,对联中是他回忆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亲手写的感想。

  掀开衣服,王炳坤老人后背上的弹疤触目惊心。虽离负伤已过一个甲子,但回忆起那次战斗王炳坤依然心有余悸:“抗美援朝中我与敌人在清川江激战,为阻止敌人跨江逃跑,我们展开激烈交战。虽将敌人消灭,我也不幸负伤,一枚子弹擦过我的左肩,留下两处弹孔。但万幸的是没有打中心肺,让我在战火中得以幸存下来,能见证祖国的繁荣昌盛与伟大变化。”

责任编辑:张丹 最后更新:2022-08-16 16:45:4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94岁抗战老兵徐天生讲述战争故事

下一篇:抗日战争中的藏族僧俗:九世班禅曾险遭日本挟持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