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石觉——从南口会战到华南大反攻(1)
2018-12-10 09:31:30  来源:新浪  点击:  复制链接

  从民国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之四五年同, 国家财政金融趋稳定, 经济建设突飞猛进, 国军编装训练渐获增强, 民心士气空前振奋, 自甲午以来所孕育之雪耻精神, 此时已高达顶点。 全国军民欢欣鼓舞, 更证明举国 团结一致之民心 。日本军阀一向大力推行大陆分化侵略政策,目睹斯状,认为再事迁延,三五年后,已无获逞机会,遂于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发动侵华战争,妄图征服我国。我国百年来备受日寇欺凌,民国三年向我提出二十一条款,民国八年强占山东半岛,民国二十年九一八”强占东北热河,翌年“二二八”入侵淞沪,以及要求华北五省及蒙疆特殊化等,国难巳至最后关头,乃被迫发动救亡图存之全民抗战,与日寇周旋到底。

  (一)平绥线南口会战

  战前敌我形势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于卢沟桥制造事端,无理挑衅,全面抗战于焉开始。旋敌攻击廊坊、宛平、丰 台、南苑我国驻军,侵占北平天津,并大量增兵,及派寺内寿一大将为华北日军司令官,指挥侵略战争。

  热河全境早已并入伪满州国,冀东、察北分别为汉奸及伪蒙 所据。

  我二十九军宋哲元所部被迫自平津撤退,该军一四三师刘汝 明部驻察南张垣附近,我十三军驻于绥远丰镇集宁附近。

  大本营鉴于华北危机,决心集中五至七个师,设防于南口、独石口、张家口、万全一带,保持察南战略要地,以为冀、晋、 豫方面大军作战之侧背依托。惟非预有准备之一贯计划,而系被迫仓卒应战,致未能完成集中,战端巳启,陷于逐次使用兵力之苦境。

  抢防南口交涉

  最先奉令向察南进出之部队第十三军,由绥东至察南,须经友军防地;第一四三师师长兼察省主席刘汝明,表示不增兵察境可保,若增兵察境必危,不同意我军通过其防地。经中央派鹿瑞伯(钟麟)等几经斡旋,至八月方得开始行动,自集宁丰镇,沿平级路经大同、阳高、天镇、张垣、宣化,进出延庆,沿南口山墙布防。

  敌我兵力

  敌军之平绥路指挥官板垣征四郎,其作战部队八月初到达战场者,为关东军第十一混成旅团及第一混成旅团二万余人,炮四十门。八月半续增二十师团一部万余人,八月二十日续增第五师团二点五万人,总兵力两个半师团,共七万余人,炮三百门以上,及战车队、航空队。

  我军之第一线兵力有第十三军第八十九师(师长王仲廉)八月五日到南口、第四师(师长王万龄)八月四至五日到沙城、第九十四师(师长朱怀冰)八月十日到永宁城、第八十四师(师长 高桂滋)八月六至七日到龙关、第一四三师(刘汝明部原驻张家口万全附近)。增援兵力有第二十一师(师长李仙洲)八月十四曰先头到康庄、第七十二师.(师长陈长捷八月十九日到怀来、 独七旅(傅作义部)八月二十日到怀来。

  我军部署

  察南盆地、南(平津)东(热河)北(察北)三面皆敌,最初部署保持重点于南方,其部署如下:第十三军八十九师占领南口居庸关,对北平方面防御,第四师控制怀来为预备队,第九十四师占领永宁城,对热河防御,第八十四师占领龙关,第一四三师一部占领张垣万全,对察北防御,独石口则由察省骑兵警戒。

  战场地形

  居庸关东北迄西南高山连绵,纵深四五十里,平均标高约八九百米,著名之万里长城蜿蜒耸立于此山墙之上(惟长城原用于对北防御,并非对南防御设计)。平绥铁路通过八达岭出塞,其余道路多为崎岖小径。山中树木稀少,视界良好,惟山峰多雾,与平地气温相差极大,平地行军穿单衣汗流浃背,在山峰上加披军毯备感寒冷。

  会战经过

  敌军先沿公路、铁路向南口居庸关八十九师猛攻,继向南延翼,沿吊明湖、黄老院道及禾子涧、横岭城道迂回。原置于怀来附近之第四师,遂衔接八十九师之右翼,抢占阵地,与敌展开激烈之阻击战,敌“突破”与“迂回”兼施,压力有增无已,我军浴血奋战,反复冲杀,寸土必争,战况至为壮烈。

  我到察南时,在土木堡下车,先经长安岭至龙关对北警戒,继奉命防守怀来,黄老院阵地告急时,奉命率两个营;从八五〇高地出击,曾收复一段长城及若干碉楼,闭塞该处缺口,旋敌关东军第十一混成旅团全力向我攻击,前所未见之激烈缠斗,于焉展开。敌军训练精良,射击准确,十日恶战,我两个营九个连, 军官三十六员,伤亡竟达三十七员之多(有临时派代而伤亡者)。 步兵连长蒋向义(湖南、军校六期)、王秉志(山东、军校六 期)、王新贵(甘肃、军训班)、王弼(浙江、军训班)、唐重贤 (湖南、军校六期)、颜景标(山东、行伍)阵亡。副团长陈纯 一,营长骆振韶、陈钦文,机二连连长周道昌,迫击炮连连长刘协侯负伤。士兵伤亡十之七八,战斗兵仅余一百四十名,并编为步机各一连,派少校团副欧孝全任临时营长,统一指挥,继续战斗。旋七十二师之一团奉命接防,最初,他们一个营上去,不到 四小时,营长报告:“我们支持不住了。”他们团长带队又加上 去,不到四小时就垮下来,团长阵亡,士兵伤亡亦十之七八,战斗之激烈,牺牲之惨重概可想见。

  察北之敌于八月二十二日陷平绥路郭磊庄车站,二十三日陷万全,二十五日陷张垣,切断平绥铁道,当面敌军亦由我阵地南翼以外之镇边城迂回,二十四日到达怀来康庄后方联络线上,我军前方部队于二十六日方行突围,共计在南口山隘苦战支持了十天。

  突围时,我奉命为突围指挥官,在八五〇高地攻击时,俘获敌军五万分一军图一份,极为精确(系明治四十四年所测,可见日人侵略我国,处心积虑已久)。此图对突围行动帮助极大。当由横岭城出发,经长城岭口于水头西方突出包围圈,渡过洋河,安全到达逐桑园南方,沿途无暇炊爨,仅以当地苹果果腹。

  会战检讨

  关于本会战之检讨如下:

  敌后方水陆交通幅辏,兵力集中转用便利,我后方仅平绥同蒲两路,且频受敌机袭击,兵力集中增援,阻碍重重,难以把握时效。

  初到察南情况不熟,敌军行动难以判定,故兵力部署,皆为逐渐随机形成,并非依一定之方针,以行整然之部署。

  抢防南口地障线,时间仓促,无完成防御设备之时间,而山峰多石质,施工匪易,故等于无防御工事。

  精确之地图,对用兵作战关系太大,此次我军所用者为十万分一调查图,位置、方向、形状皆不符,如有精密地图,战术部署与指挥,当不至如此费时误事。

  幕僚人员,未作战场地形交通调查,并先到单位配备图亦未调制,带路人员亦无准备,让增援部队临时找方向摸道路,实属有亏职守。

  敌关东军为极精锐部队, 战力优越, 战纪严肃, 我前线部队秘密接近.长城一缺口时, 曾夺获敌之轻机枪, 即见敌军军曹用战刀将其射手砍毙; 又攻占长城一处碉楼时, 守军全灭, 仅余小队长一人, 枪弹也用尽, 我军排长王松泉冲入碉中, 右手以枪指其胸部, 左手拟收缴其指挥刀及望远镜, 犹为其砍断二指, 其顽强可见一斑。

  敌军战术, 完全依照作战纲要, 如对山地之正面攻击, 尝并用迂回,其战斗法则,则全照步兵操典,按部就班,与平时训练无异。

  我军秉持卫国守土, 抵抗侵略之大义, 咸具与汝偕亡之决心,故精神无敌,战志高昂。

  此次战役我获得一概念, 认为关山之固, 不如工事之坚,工事之坚,不如兵器之利,兵器之利,不如训练之精,此固非绝对正确, 但归结于精练一点, 对一般部队而言, 允称至当。

  奉令守备怀来时,认为作为一个军人,抵御外侮,能与一名城共存亡, 实为无上光荣之事, 故曾上书慈母云: “儿奉令率步兵四营炮兵两营, 死守察哈尔之怀来, 军人保卫国土, 义不容辞,成功成仁,在此一战,谨函禀告,万发大人保重,并以有子为国尽忠为慰……” 不意怀来守城战未克实现, 而南口山地作战,我指挥之部队,抗击劲敌,竟遭受如此惨重伤亡,如许优秀男儿,为国捐躯,长眠地下,每一念及,无限悲怆!后据俘虏供述,敌军(关东军十一旅团)攻击部队伤亡超出半数,闻之心始稍安。

  我国之古代筑城

  我国之万里长城为世界著名建筑, 我曽六度经过, 计民国二十五年底于陕北, 沿长城内缘行军, 并于晋北出杀虎口 。二十六年秋经察南龙关及防守南口附近之长城线,复经冀察边境之大龙 城以内。民国三十四年进出长城山海关,三十五年接防古北口。视察该地长城状况,深佩先民对于国防工事之经营,眼光远大,气魄雄伟。以南口论,长城每隔二三百米筑一碉楼 (昔日所谓粮台或烽火台)建筑坚固,占地大约八至十米见方,以石板奠基,高两层,其中除通路及窟窿(瞭望射击用之散兵孔)外,皆以石板镶满,外壁以巨砖、桐油、石灰等物砌成,比今日之洋灰砌砖尤为坚固。抗战时火烧岭口附近之一碉楼,日军山炮曾直接命中四十余发,未被击毁,我守军仍继续利用以为抵抗,而古北口附近之长城,尤令人叹为观止。长城本线外壁,有宽深八米由青岩开凿而成之外壕,两千余年,仍完整无缺;重要区域并有外城数层。民国二十二年日寇陷古北口,我守军二十五师最后掩护之士兵八名奋勇抵抗,至死不屈,日军安葬,并立碑曰“支那八勇士”。古北口西方之八斗楼子,标高为八百米,山势陡峭,徒步攀登,须手足并用。而底部厚十米,顶部厚六米,高八米之长城,即筑于此高山之棱线上,工程之艰难,可以想见;而运送如许巨砖上此峻岭,用何种运送方法,至今犹为一谜。闻日军攻犯此处之一个联队,曾战死八百余名,其地形之险,筑城之固,可见一斑。此万里长城,自山海关至黄河滨,本城及外城率皆完好,黄河以西多已崩塌,仅余碉楼可资凭吊而已。时至今日,此项巨大工程仍属世界无匹,当时中华农业社会之步卒,对北疆游牧民族骑兵之侵扰,以长城御之,用心良苦。

  安阳漳河南崖之守备

  南口战结束之后,我军经龙门口,越太行山、紫荆关到易县, 沿平汉路经保定、石家庄,于十月初旬至顺德(邢台)沙河镇, 作短期之休息,获得足数之人员补充,随即移驻安阳。满以为可获相当时间之整训,不料不到十日,平汉路保定战线已为敌军突 破,二十万大军,七百里纵深地带,竟不克阻敌南犯凶焰,而让敌军直迫漳河北岸。此时二十军团第十三军之第四师据守安阳附近,第八十九师控制于曲沟及娘娘庙,第五十二军之二十五师据守观台,第二师控置于水冶,本旅则受命固守安阳城。

  漳河除铁路桥梁及少数徒涉场外,均不能通过,形成相当障 碍,后岸有十三个师之阵地工事,实际只为五百米间隔之单线水 泥碉堡,此种既设工事,不能与兵力及情况配合,实属浪费资财,毫无用处。

  十月二十日敌十四师团步兵三千余,骑兵五六百名,乘乱渡 过漳河,占领东西保障、杜家岗、金凤寨、桥头堡;二十一日晨起,我二十五师一部从北方,主力自西方,第二师自南方,八十九师一部自东方,对该敌作向心攻击,将敌压缩于杜家岗、金凤寨两据点,敌顽强抵抗,攻击未能得手,形成对峙之局。

  此时敌军战略前进,以一个旅团为独立单位,扬言至一个大 队为单位时,即可灭亡中国,而敌步骑兵三千余名,战力约等于一个步兵联队,我军以两个师围攻不下。我闻讯之后,通夜不能入寐,寻思以如此优势兵力,不克歼除小敌,军国前途,宁堪设想。后与友军同学私下研究,获得情况如下:

  东保障、西保障两村落,相距二三百米,其南为一山岗,山岗北侧为不能攀越之绝壁,山岗上即杜家岗、金凤寨,并有我构筑之水泥工事,敌占领适合其兵力之地区,凭藉既设永久工事, 因北方为不能通过之绝壁,只对南正面构成火网,遂形成易守难攻之坚固据点。

  敌防御配备极为隐蔽,火力兵力运用巧妙,常吸引我至最近 距离(百米内外),然后射击!致我伤亡极大。

  我攻击部队未组成全面之制压火力,及近接之破坏火力,但 凭兵力冲击,而冲击兵力又无适当之纵长部署,以保持强大之持 续力,故顿挫之后,非待增援,无力再举,以致逸失战机。

  归根到底,仍为战术部署与战斗方式有问题,及训练指挥不 精到所致,当然此与收到新兵未曾训练有关。尽管如此,我军毕竟阻住了敌军破竹之势,而稳定一时。

  战略部署与战场秩序

  在平汉路保定前线部队计有:商震将军之三十二军、孙连仲 将军之三十军、冯治安将军之二十九军、关麟征将军之五十二 军、刘汝明将军之六十八军、万福麟将军之五十三军、吴克仁军及郑大章骑兵军等八个军,二十多个师,共计不下二十万人以 上,敌军只是两个半师团,很轻易将阵线突破;突破之后,长驱直入,一泻千里,使我溃不成军,其故安在?据我所知,为战略部署上,将各作战师铺在一条横线上,而无纵深配备,敌军集中战力,突破一处,沿铁道以铁道装甲列车、战车、骑兵狂追,若干部队,不放一枪,根本未发挥战力,一失后方补给线及友军联 络,即行溃乱,一溃乱,任何人皆无法指挥。此一情况,启示吾人两点:(1)如沿要线要点作纵深配备,虽不一定能打败敌人, 但至少能使所有部队,皆有发挥战斗能力机会,敌人自无轻易得手之理,亦决无一点突破,全线溃乱之怪象出现。(2)指挥大军,控制战场秩序,掌握部队,为第一等大事,无此着眼、组织与魄力,则兵力愈众,危险愈大。我民族缺点中之最大缺点,为不守秩序,在车站、码头、戏院门口,随时可见之坏现象,可以 一个“乱”字代表,欲指挥我国军队为有效之作战,必须从一“整”字下功夫,须能有效组织、控制战场秩序,确实掌握作战部队,然后方能谈到兵力之如何运用与指挥。

  支援同蒲路之作战

  民国二十六年十月三十一日晚,我军将安阳防务交三十二军 接替后,经水冶、古城、涉县,西越太行山之东阳关,再经黎城、襄垣、武县、榆社,策应晋省作战,阻击沿同蒲线内侵之敌,后辗转于沁县、沁源、屯留、长子、长治等晋东南地区。

  太原之战备与陷落

  据悉太原及其附近之防御工事,曾作巨大之投资,坚固之设 计,与长久时间之经营,大致以太原为中心,包括东山、西山在内,构成点线面具备之要塞区域。太原城墙突出,转角部分,皆有能抗十五榴炮弹之钢骨水泥机枪掩体,东山、西山有甚多四周 发射之活动炮塔,及钢筋水泥之窟窿壕堑,各种障碍物及生活设 备无不齐全。据目击者称:以我国抗日筑城论,堪称最坚固最优良者。守城军司令官为傅作义将军,率领十四个团之兵力,据守该区。敌于忻口会战之后,直薄太原城下,以一个炮兵联队于北面城墙外近距离放列,直接瞄准向城墙射击,轰毁城墙多处,要部机枪掩体射口亦为击倒之城墙砖石所堵塞,数十辆战车领导步 兵,蜂拥向前,从城墙缺口冲入城内;真面目之战斗仅一天,太原遂告陷落,再度证明“工事之坚,不如兵器之利”.语之正确。雁门关、娘子关等历史上著名之雄关、亦未发生本有之效能,敌沿正太同蒲两路长驱南下,我狼狈情形与平汉路正复相同,实为华北战局之最黑暗时期。

  自南阳至归德

  民国二十七年一月初奉令自晋东南调,经壶关、陵川、修武、武涉、广武、荥阳、密县,至许昌作短时间之停留,再经襄城、叶县、方城,到南阳附近整训。甫一个月,复经唐河、泌阳、驻马店、汝南、临泉到阜阳,再转太和、鹿邑,于二月底至归德整训待命。在此时期,军扩为十三、八十五两个军,第一一 0师、新五师隶属十三军,原第四师、八十九师隶属于八十五军,两军连同五十二军均隶属于二十军团。

  答问部份

  一、为公在抗战前期的经历如何?

  答:抗战初期,我仍任旅长,参加过南口会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时,我是舟一集 团军干训班敎育长兼第四师副师长。武汉会战后部队到湘西宝庆整训,廿七年十一月卅一日升任第四师师长。整训后的第四师人员充实,士饱马腾。我初当师长,就有一次大行军,由湘西经湘北、鄂西,调至北战场,行程两千多里。我之部队行军整齐,旌旗飞扬,令老百姓刮目相看。我认为部队要能打仗,一定要在战场上磨炼,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强行军。此外本师驻扎仪封鎭附近时,汤总司令视察我全师官兵淸晨集合情形后,盛赞本师动作敏捷、贯彻命令。

  第四师后来参加隋枣会战、鄂北会战、鄂北攻势作战、枣宜会战等。第四师原属于十三军,后改隶八十五军。民国三十一年我担任八十五军副军长兼第四师师长时,汤先生要我带回第四师,任十三军军长,以重振该军雄风。

  二、调整师情形如何?是否可说明蒋委员长在抗战前一直拖延应战的时间,以便作更多的准备?

  答:抗战前陆军有二十个调整师,改换德国装备,配备德国钢盔和捷克机关枪及机关炮.,每一调整师有两旅四个团。我任师长时变更为三团制,但战力一样,因直属部队较多,兵力约等于一个团。我曾请敎过何敬公:“如果抗战延后几年,国军调整师增加更多,对日作战岂不更有把握?”何敬公说:“日本占领东北四省,再图华北五省特殊化,若不奋起抗战,就要亡国。”况且西安事变的发生,也促使日本加速侵略的脚步,不能容我们再有准备时间。

  三、请为公谈一谈日军入寇我国的策略。

  答:抗战前日军先占东北,继向华北窥伺。抗战爆发后,我军运用政略,将日军吸引至上海,使其与英美利益冲突。日军在华北占领河北、山西之要点要线,在华中攻下上海、南京及津浦路,黄河决口后,日军缘江仰攻,攻下武汉,以后才有豫南会战及三次长沙会战。

  四、日本讲求速战速决,但实际情形又非如此。

  答:日本最大错误在于瞧不起中国人,因此未把握目标原则。如果日本集中全力,不理会苏联英美,中国情况就会更糟。日本陆军约五百万人,使用于中国战场有百多万人,使用于南洋二百多万人,防俄兵力约五十万人,留置本土五十万人,况且又有主张对抗苏俄的北进派和主张夺取南洋资源的南进派,时生争执,政策摇摆不定。

  五、上海会战达四月之久,一般认为是吸引日军主力,造成仰攻态势,有利于武汉的防守, 为公认为如何?

  答:日军本拟由华北沿平汉路直下,因上海会战,其部队改由长江西进,如此迟滞了日军攻势,但长江也成了日军运输管道,而我军精锐在上海会战损失惨重。

  六、国军与日军战力相较如何?

  答:先就部队组成来说,我军通常一个师有三个步兵团,师直属部队有迫击炮营、卜福式山炮连、战防炮连、小炮(机关炮)连、工兵连、辎重连、骑兵连。日军一个师团约两万多人,下分两个旅团,一个旅团分为两个联队,每一联队约有四千多人,一个联队有三个大队,每一大队约一千多人。但日军武器精良充足,敎育训练良好,而我军处处短缺。卽以调整师言,并无炮兵,部队戴德式钢盔,每一步兵连中每一班有一轻机枪,虽可平高两用,显然不足攻坚,面对日军的步炮及空中攻击,作战十分艰苦。日军司令官大都出身士官或陆军大学,他们对兵力运用、火网组织、工事构筑都十分娴熟,大部队运用很合理,很少犯错误。

  国军经常要以六个师对付日军一个师团。日军占平汉线后,兵员不敷分配,但沿途筑碉堡,凭少数兵力守备,集结有力部队机动出击,我军亦无可奈何。抗战初期我军掳获的日军文件上写着:若日军战略分进能以一个大队(当时为一个旅团)为作战单位,就可灭亡中国。但日永远无法做到,因日军军风纪极差,我国人民恨之入骨。单凭军事暴力,一个民族无法征服另一个民族。

  七、请为公谈一谈大公报记者范长江。

  答:范长江早年在广东生活甚为狼狈,甚至曾流浪在码头上睡觉,但其文笔不错。抗战前我驻防绥远,他常来旅部,对我极客气。七七事变后,刘汝明本拒绝我们经过察哈尔开往南口,他认为中央军一到,日军就会来,后来中央请鹿钟麟前去解释,指出日本人侵略中国,不会因为你不打他,他就不犯你,赶快和中央合作,共同抗日,才能解决问题。范长江对刘汝明这种作法甚为不满,曾撰文抨击。范在抗战初起时还看不出是共产党,但在戡乱时其文章就常为共产党帮腔,但像他这种人也被毛泽东逼得跳井自杀。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18-12-10 09:33:2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老兵谈汤恩伯的核心师:抗日精锐陆军第4师

下一篇:石觉——从南口会战到华南大反攻(2)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