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韦树模烈士故居
2019-07-04 08:34:34  来源:李永鸿  点击:  复制链接


  因对抗战历史的关注,结识抗战烈士后人韦姐。

  应韦树模烈士的曾孙女韦女士的邀请,2019年6月29日前往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东华镇兴华村都兴屯,参观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之一~韦树模烈士故居。

  韦树模故居位于村委会附近,离都兴纪念碑非常近。兴华村虽然距县城只有十多公里,但该村人口较多,且购买力强,商铺林立,种类齐全,与其它镇上的商业规模不分上下。村里原有二十八个姓氏,韦姓是大族。在这个以韦姓为主的都兴屯,1911年农历三月十日、三月二十五日,该村二十八名热血青年分两批坐船下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在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中,该村“四韦”英勇就义,即:韦树模、韦统铃、韦荣初、韦统淮。

  在韦女士的带领下,来到韦树模烈士故居,当地村民称为“炮楼”。这是一所四合院,四合院大门右上角悬挂着“广州黄花岗起义韦树模烈士故居”,故居三层楼高,是当时村里最高的楼房,在二楼、三楼设有瞭望孔及枪眼,以防土匪攻击,至今仍可以看到墙壁上的被子弹打过的痕迹。


  进入四合院,左右、前面建有房子,天井位于四合院中间,在房子的右边原有用青砖砌成的楼梯通往楼上。从外面走进房子正堂,立即感到比室外凉爽许多,中间为客厅,左右为两间卧室,在客厅还留有原来两对太师椅、洗脸盆架一些家具。房子的基座是大青石板,墙面刷白,笔者用手指敲敲墙面,声音结实,墙约80厘米厚度。据亲属介绍,当时是采用广西普遍使用“泥冲墙”而建,据说挖了两张鱼塘的塘泥才冲好此房子墙壁,使用了二千斤黄糖。笔者了解到,以前为了使泥墙结实,常常使用鱼塘的塘泥、石灰、稻草、黄糖、糯米粉、糯米等进行搅拌,然后把搅拌好的泥浆放进预制模板,人工用木棒等工具冲击、夯实。墙面内外均进行刷白,经过这么多年,至今还保持原样,笔者向几位建筑工程师了解,墙面的刷白应为采用喷浆的方式。

  屋顶两面坡为“攒尖顶”小青瓦,两面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屋顶举折出翘,形成如利刀伸展的檐角,屋顶各部分柔,曲线优美。

  看完故居后,笔者来到村委会附近,正好遇上一位七十六岁的老人,逐向老人询问烈士故居大概是什么时候建成的?这位老人告诉我,由于当时没有记载,不清楚具体时间,目前村里健在最年长是一位97岁老爷爷,据老爷爷说:“从他懂事起,这栋楼房就存在了”。而韦树模生于1888年,此楼房可谓历史悠久。

  此故居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见证中国近代农民起义、反帝反封建、北伐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韦树模的爷爷韦承孚参加太平天国起义;韦树模亲弟弟韦萼林(原名韦树棣)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四师第十团第一营长,1927年牺牲在广东五华(今梅州市);韦树模的侄子韦耀华,国民革命军48军173师1033团中尉,于1937年10月牺牲在淞沪会战中牺牲。

  这栋小小的“炮楼”竟蕴藏这么多的历史!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07-04 08:42:4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岳阳台商会一行来台创园、新墙河抗战史实陈列馆参观交流

下一篇:百岁抗战老兵与《歌八百壮士》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