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堵述初: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的童年
2020-12-16 14:53:07  来源:抗战老兵口述中心  点击:  复制链接

  在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初,我国一批知识分子在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平教会)负责人晏阳初先生带领下从事平民教育工作,我父亲堵述初就是其中一员。

  抗战爆发后,我们一家随平教会迁到重庆,先后在北碚、歇马场和重庆等地住过。由于时局动荡不安,物资供应困难,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战前相比都下了一个大台阶,大家都过得比较清苦。有一个时期,爸爸被机关派驻在重庆市内工作,平均个把月才能回家一次,妈妈带着我们兄妹四人住在重庆近郊的歇马场。哥哥最大,当时也只有十来岁,妈妈就担起了照顾全家衣食和教育孩子的担子。妈妈不仅自己养鸡,还种了菜,还要亲手给我们做衣服,做鞋子。我们这几个孩子也都很懂事,不仅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优秀,在家里也争当妈妈的好助手。十来岁的哥哥帮着妈妈带小妹妹玩,让妈妈腾出手来做其他家务。我是家里最大的女孩,七八岁时就学着洗衣服、钉衣服上的钮扣、给衣裳缝边,以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十岁左右又学会了给全家大小打毛衣。重庆流行疟疾,妈妈感染过好多次,有时连发几天高烧起不了床,我就像小大人一样担起照顾全家的重任。重庆是个山城,用水很困难,我们的衣服洗好后要拿到嘉陵江边去漂洗。

  我们家虽然生活上并不富裕,但是爸妈对我们的健康都很重视,每人每天一个鸡蛋是必须保证的。妈妈又善于烹调,在有限的条件下把我们的饮食调理得很好,因此,我们家几个孩子身体都很健康,平时很少生病。

  1943年我在重庆附近的北碚上小学时,正是日本飞机轰炸重庆最厉害的时候,只要是晴天,它们肯定要来轰炸。有时乘着晚上皎洁的月光,敌机也会出动来骚扰。妈妈给我们这群孩子一人准备了一个小提包,里面放的是必要的换洗衣裳和一点应急的食品,以防发生意外。每次跑警报时各自拿上自己的小包就随着父母往防空洞跑。一般上午九十点钟躲进防空洞,下午四五点警报才能解除。每次警报解除后,一出防空洞,看到的就是一片惨象:放眼望去,四处是一片火海,那是敌人丢下的燃烧弹还在肆虐。有些被炸死的老百姓的遗体挂在了树枝上,被炸断的手臂和大腿吊挂在电线杆上。有一个每天在防空洞口卖小吃食的小贩,和大家都很熟,有一天我们走出防空洞,他却被炸死在洞口不远处,身首异地,好多人都不禁流下泪来。有的人出了洞口就朝自己家的方向张望,如果看到那里还在熊熊燃烧,就知道自己已无家可归了,只好坐在地上号啕大哭。重庆和北碚的老百姓对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都恨得咬牙切齿,都想拿起武器上前线和他们拼命。当时我们虽然年纪还小,但老师和家长都对我们进行爱国和反侵略的教育,都懂得要爱国,都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好去打日军。在上小学时我们就学了许多抗日的歌曲。如“吹起小喇叭,答滴答滴答,打起小铜鼓,得隆得隆咚,手拿小刀枪,冲锋上战场。一刀宰汉奸,一枪打东洋。不怕年纪小,只怕不抵抗”。到了四五年级,日本飞机经常来轰炸,我们每天在学校都要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大刀进行曲等这些最流行的抗日战歌。随着歌曲铿锵有力的节奏,同学们都热血沸腾。当是有很多爱国青年都积极报名参加了青年军,我们都非常羡慕,我和哥哥都向爸爸表示,我们长大以后也要当兵,要亲自把日军赶出中国去。爸爸很高兴,夸我们有志气、有出息,勉励我们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哥哥从小就喜欢画画,而且画得特别好。十来岁时画的画就很有水平了,几分钟工夫就能画成一幅“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等内容的画。他有股痴迷的劲儿,有时我们还没有跑到防空洞,日本飞机就来了,他就大胆地站在那里仔细观看天上两方的飞机交战,回去后立即把它画下来。他把他的画向当时最有名的画刊《联合画报》投稿,经常得到采用,并一连获赠了好几年的该报。爸爸当时负责编辑抗日期刊《士兵月刊》,那份刊物也经常采用他画的插图。我们当时都以为他以后肯定会把美术当成他的终身事业。但妈妈原来是学画的,因为就学期间怀上了哥哥,而没能完成学业,也希望他能接续她未能完成的学画心愿。可是,当1940年我们在北碚的房子被敌机炸毁了,我爸爸和小妹差点被炸死的事情发生后,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报考空军。当时四川灌县有个空军幼年学校,每年在重庆招收一批小学毕业生,那个学校对考生的文化成绩和身体条件都要求极高,我哥哥是铁了心要去报考,他说,以后一定要亲自驾飞机去日本讨回血债。从此,他一边努力学习功课,一边加紧锻炼身体,如练伏虎、单双杠等。虽然我们家只有他一个男孩,但爸爸妈妈都很支持他的志向,并且在可能的条件下给他多加一些营养。哥哥小学毕业后,在那一年3000多名考生中只取33人的情况下被空幼录取了。我们当时就读的小学和全家都以他为骄傲。哥哥那年才十二岁,就一人坐了五天五夜的大卡车奔赴千里之外的军校,此后五年都没有回过家。

  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了,那时的孩子现在也已经进入耄耋之年,但每当我们唱起或听到当年给我们极大鼓舞的抗日歌曲时,还会情不自禁的热血沸腾。“多难兴邦”是对的,“多难”同时也能“育人”哩!

  (时间:2015-10-22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责任编辑:陈晓燕)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12-16 14:53:3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父亲郭炳旺的抗战故事

下一篇:何思颖:浴血疆场何所惧 丹心一片挽危亡——怀念我的父亲何宝松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