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陈渠珍女儿陈元吉: 最大心愿是见见西原妈妈的后人
2020-05-28 11:09:0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文/许娟  点击:  复制链接

 
  陈渠珍女儿陈元吉
 
  陈元吉是陈渠珍较小的女儿,今年已经78岁了,从电话上听得出来,老人身体非常好,聊了半个多小时的电话依然精神矍铄。陈元吉说,“父亲的遗作、日记等之前一直是大哥收藏着,直到2007年才转到了我的手上。翻看这些著作、日记,才开始了解父亲的一生,了解他和西原妈妈100多年前那段肝肠寸断的爱情。”

  按照陈家的族谱,陈元吉这一辈起名都要从“太”字,可是陈渠珍却给自己的7个女儿取名时,用了“元”字。“我查过字典,元字也通"原",我想这也是父亲怀念西原妈妈的一种方式吧?”陈元吉说。

  回忆西原 她是我们的恩人
 


陈渠珍和西原

  陈元吉最早听父亲聊起西原妈妈,是她七八岁时。“当时我们从四川经贵州,辗转回到了故乡凤凰,跟父亲生活在一起。每年清明节父亲都会带我们去拜拜西原妈妈,父亲跟我们说,没有西原妈妈就没有我,没有我也就没有你们了。”陈元吉回忆道。可是那时的陈元吉还小,不知道父亲口中的西原妈妈是何许人,也不知道“没有西原妈妈就没有父亲”是什么意思。有时候父亲也会给哥哥们讲讲他一路从西藏走到西安的故事,不过关于西原讲的不多,只一句“西原救了我的命”就带过。不过陈元吉的哥哥们更多的是被那一路上不可思议的艰难所吸引,比如生吃牛肉,生牛肉怎么能吃呢?陈元吉的哥哥们还偷偷地尝过。

  直到开始整理父亲的遗作,陈元吉才认真地将父亲的《艽野尘梦》读完,才了解到原来这个西原妈妈是如此不简单的女人。“父亲一路从西藏走到西安,多次危难时都是西原妈妈救了父亲,在荒野中断粮断水,西原妈妈夜里出去打猎,救了父亲的命。哪怕只剩下一块牛肉干,她也留给我父亲。她说自己耐得住饿,而父亲要指挥队伍,不可一日不食。她万里从君,如果没有父亲,她还能活下去么?读到这一段,我感动得流泪了。西原妈妈是藏族人,当时父亲要回内地,前路未知,她其实可以选择留在西藏,不跟父亲一起走,可是她没有。这一点足以见得她是个有情有义的女子。”陈元吉动情地说。


西原在陈渠珍墓前跪哭的雕像

  其实,陈渠珍初见西原时,只是被西原的拔竿技艺所吸引。“当时父亲只是夸了西原妈妈几句,结果西原的叔叔彭措以为父亲对西原妈妈有意,就当场把西原妈妈许配给了父亲。我父亲是个汉族人,能被他们看上,可见当时父亲在藏汉一家亲上做得非常好,藏族同胞都很喜欢和相信他。”陈元吉说,刚开始父亲和西原妈妈只是在西原的叔叔一力促成下结为夫妻,还算不上相爱。“若说他们之间的感情,我觉得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相互扶持和不离不弃。起先是西原妈妈追随父亲,后来我父亲也离不开西原妈妈了。”陈元吉说。西原陪陈渠珍熬过了苦难,却在西安不幸染上了天花,早早就离开了陈渠珍。在《艽野尘梦》中,陈渠珍写道:“余抚尸号哭,几经皆绝……强起……见西原瞑然长睡,痛彻肺腑。”“余述至此,肝肠寸断矣。”陈元吉说,父亲写到西原妈妈病逝西安,肝肠寸断,再也写不下去了。1921年冬,陈渠珍在西安蒙难时的恩人董禹麓护送西原遗骸来到湘西。陈渠珍为西原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墓址选择在风凰县城边大坡脑,墓前竖有“亡姬西原之墓”的石碑,碑上有陈渠珍亲撰的《亡姬西原墓志铭》。

  可惜,西原死前没有留下任何照片资料,只能从陈渠珍笔下的叙述中感受这个工布少女的风采。陈元吉说,她一直跟自己的子女说,西原是他们全家的大恩人,我们都要感谢她。“我一直都在想怎么报答她,这么大的恩情。”今年已经78岁的陈元吉,计划本月底赶来西藏,参加林芝桃花节。“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看看西原妈妈的后人们,当面对他们说一声感谢。哪怕见不到,见见西藏人民也好。”

  回忆父亲 他是个慈父


湘西王陈渠珍

  在女儿陈元吉心里,父亲陈渠珍是个神奇的人,引用别人的一句话,就是“人奇、文奇、事奇”。“早年有个算命先生给父亲算命,说父亲有九不死。后来事实的确证明,父亲一生命大福大,经历了那么多磨难,一直活了下来,还将湘西治理得很好。”陈元吉说。

  在小妹妹元惠出生前,陈元吉一直是父亲陈渠珍最喜欢的孩子。“那时候父亲要教我们念《三字经》《女儿经》,从小就叫我们要学习,多读书。我经常看到父亲半夜就起床,点着盏桐油灯,看书或写字。”陈元吉说,父亲给她最大的印象就是好学,特别喜欢读书,知识非常渊博,可以说是能文能武。“我看了父亲写的《军人良心论》,发觉父亲对老子、庄子的很多内容都能自由地引用和发挥。当时《艽野尘梦》出版时,很多人都不相信那是出自我父亲之手,因为我父亲是个军人,而《艽野尘梦》是用文言文书写,而且行文流畅,怎么都跟军人联系不到一起去。”陈元吉笑着说。


  《艽野尘梦》

  陈元吉对父亲的另一个印象就是节俭。因为陈渠珍是当时的“湘西王”,很多人以为他的生活应该很豪华,而陈元吉他们兄弟姐妹小时候肯定吃过很多山珍海味。陈元吉笑着说:“我直到16岁参加工作之前,都没吃过什么山珍海味。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跟父亲一起吃小灶,有一碗鹌鹑肉,那已经是最好的了。我刚把筷子伸过去,被父亲喝止了,他用小汤勺给我舀了一汤勺,说,这些要配一大碗饭。”上学的时候,陈元吉每个礼拜也只有50块零花钱,在当时,50元钱只能买一个包子。“我记得只有姐姐们还能穿几件金丝绒、绸缎的衣服,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只能穿毛蓝布的衣服,一出汗脖子上就一道蓝印子,可难看了。”陈元吉回忆道。直到过世,“湘西王”陈渠珍也没给孩子们留下什么物质上的财产。“但他留给我们大量精神遗产,像《艽野尘梦》《军人良心论》和他的日记,这些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了。”陈元吉说。

  对父亲的评价,陈元吉更愿意用“慈父”这个字眼儿。对我来说,父亲是个好人,是个好父亲,我对他一直都是尊重的,所以在整理出版他的著作等各种事情上,我能做的就尽量做好,这也是我对父亲唯一能做的事情。”陈元吉说。

  专访陈渠珍西原雕塑作者李春华
   
 被《艽野尘梦》深深感动

  去年上半年,雕塑家李春华接到了来自西藏的邀请,为2013年的林芝桃花节创作陈渠珍和西原的雕塑。对西藏,李春华并不陌生,也多次行至林芝地区旅游采风,可是对陈渠珍和西原,他从未耳闻:他们是谁?为什么要创作他们的雕塑?

  听说了陈渠珍和西原的故事后,李春华还专门在网上下载了《艽野尘梦》,一字一句地细细品读,不仅为书中记载的西藏风土人情所深深吸引,更为“湘西王”陈渠珍对藏族女子西原真挚纯洁的爱情所感动。“我没想到那个年代的一个军官,竟然是个富有人文情怀的才子,他用文言文写的《艽野尘梦》,从开头第一段就让我很感动。我觉得创作这样一个雕塑,是在追忆一百多年前那段藏汉爱情佳话,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李春华说。

  按照构思,陈渠珍和西原的雕塑要重现他们初次相遇时的模样,那一年,他29岁,她19岁。可是,陈渠珍的后人只能提供陈渠珍60多岁时的两张很小的照片,而关于西原的影像资料,一点也没有。这是李春华创作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他听说在凤凰南华山陈渠珍的墓前,也有一个西原的雕塑,是著名雕塑家黄永玉先生的作品。于是,李春华专门请凤凰的朋友给他拍了照片发过来,可是因为这个雕塑是“西原抚棺恸哭”的形象,看不到西原的脸,也无从借鉴。于是,西藏林芝方面给他提供了一个模特,那就是第三届西藏旅游形象大使亚军次仁卓嘎。“因为雕塑是艺术创作,我并没有完全照搬现实中人的长相,而是进行了很多艺术上的加工和创造,比如次仁卓嘎是个瓜子脸,而工布女子的脸型略宽,在这一点上我就更突出了工布女子长相的特点。”李春华滔滔不绝地介绍起他的创作过程。

  等李春华把基本的形象大致确定了,拿给西藏的人看过,结果大家都笑了:“这不是林芝的女子,是拉萨的女子。”李春华疑惑了,林芝和拉萨,不都在西藏吗?有什么不一样呢?经过对方的解释,李春华才明白过来,原来林芝以前属于工布地区,无论服饰、习俗、文化等都跟拉萨有很大的差别,连过藏历新年的时间都不一样。而李春华在网上找的几张藏族服装的照片,都属于拉萨地区的藏装。闹了笑话后,李春华开始细细地考证林芝工布服饰。“当时正好林芝歌舞团来佛山、珠海演出,我就一场一场追着看他们的表演,细致地观察林芝工布服装的特点。”李春华说,“比如林芝工布女子的帽子就很有特点,非常漂亮,两个翘起的角却很讲究,我刚开始以为是朝向左边或右边,后来才知道这个翘起的角是朝向后面的。”

  陈渠珍和西原的雕塑是李春华在今年过年期间完成的,前后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当时除了这个雕塑,还在忙别的工作,所以很多时候都是晚上加班加点完成的。因为时间比较紧,所以前期先用玻璃钢创作,这个月底就能抵达尼洋河畔。等两个月后,我用青铜做的雕塑完成后,再替换过来。”李春华介绍说。

责任编辑:李艳萍 最后更新:2020-05-28 12:06:2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追忆外祖父吴忠亚

下一篇:追思父亲谷宗仁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