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山东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名录:兰陵县
2017-12-11 10:15:46  来源:山东省情网 作者: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  点击:  复制链接

  台儿庄战役兰陵阻击战遗址 位于兰陵县向城、横山、作字沟、艾曲一带。1938 年3 月,中日双方在台儿庄地区展开大战。中国军队第二十军团第五十二军关麟征部奉命在向城、横山一线阻击由临沂南犯之敌。3 月31 日午后,由临沂南下的日本第五师团沂州支队4000 余人,在野炮、战车的掩护下,突然袭击第五十二军在兰陵艾曲的军部。当时,关麟征身边只有一个警卫营的兵力,他命令警卫连长徐文亮带领 300 人的警卫连,远离指挥部千米之外,展开佯攻,迷惑日军。及至黄昏,援军赶到, 立即组织反攻,在艾曲一带大败日军。4 月1 日下午2 时,四五千日军从临沂方向扑来, 先头部队已抵达兰陵附近。关麟征命令徐文亮率步兵营和军部直属骑兵连,跑步向兰陵附近前进,以正面攻击行动,迟滞日军的前进速度。同时命令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五旅迅速增援徐文亮营。徐文亮迎击的日军,正是由临沂方向前来增援台儿庄的坂本支队主力,敌我双方在兰陵北作字沟附近展开激战。关麟征命令第二十五师师长张耀明率领第七十三旅前来增援,将日军卷入包围圈。日军坂本支队为南下增援台儿庄濑谷支队,仅留下一个中队的步兵和一个骑兵队,主力仍向台儿庄急驰。关麟征发现日军企图后,将主力全部转移到底阁、杨楼一带,坚决阻击日军,打破日军南下的企图。4 月2 日,中国军队第五十七军缪徵流部第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第一一二师师长霍守义率部向鲁坊开进,部队统归第二十军团指挥。五十二军攻占作字沟,二十五师张濯明部向兰陵、横山日军发起攻击,歼其大部。当日,日军坂本支队几次想突围南下, 均未得逞,只好向附近村落靠拢,企图依靠杨楼、底阁村的建筑物进行顽抗。与此同时,关麟征命令第二师从北大窑、北洛方向对日军实施包围。4 月3 日,两个师同时向日军发起进攻,激战至傍晚,日军向底阁东南的肖汪逃去,中国军队遂将日军包围在该地区。4 月6 日半夜后,日军坂本支队乘夜色沿台枣公路向临沂溃退,台儿庄之敌盼望的援军落空。五十二军关麟征部在作字沟、艾曲、兰陵一线连续7 天阻击日军第五师团坂本支队的强势进攻,使其援助台儿庄之敌的计划破灭,保证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胭脂山伏击战遗址 位于神山镇胭脂山。1938 年8 月下旬,义勇总队(直辖四团) 侦察员侦悉临沂、郯城各据点的日军调动频繁,临枣公路上的运兵车辆不断。据此情报,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统战部长郭子化与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及其参谋长吴栋云研究决定,9 月上旬在胭脂山打一场伏击日军的战斗,由义勇总队与张里元部的卢焕彩团和何志斌团的一营联合行动。战斗部署是:卢焕彩团和何志斌团的一个营埋伏在公路北面与东面,义勇总队的两个营与临郯费峄边联县直辖一营一连在路南面,并约定战斗先由卢焕彩团打响,尔后全线出击。部队在夜间进入伏击阵地,一直等到上午9 时许,日军五六百人分乘六七十辆汽车,由西南朝东北方向的临沂城疾驰。卢焕彩团见敌势众,为保存实力,排除异己,未放一枪即悄悄撤退。义勇总队和何志斌团皆不知此情,仍坚守以待。当敌汽车快要过完时,直辖一营一连连长、共产党员宋荣文恐误战机,遂发起攻击。义勇总队和何志斌团一个营全线投入战斗。经两小时激战, 毙敌60 余人。直辖一营一连付出沉重代价,连长宋荣文、军事教官吴士才(矿坑朱柳屯人)等60 余人壮烈牺牲,机枪班班长孙从善(金岭长新桥人),战士吴绍银、左宗理、宋传理、宋开亮等6 人全班阵亡,全连仅剩五六人。何志斌团亦阵亡四五十人。这次战斗,是鲁南抗日武装第一次在敌后大规模杀伤日军的战斗,打击了日军在鲁南横行无忌的嚣张气焰,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战后, 义勇总队全体官兵和当地群众在大吴宅北小寺隆重举行追悼大会。

  山东省农民抗日自卫团总团成立旧址(老屯惨案遗址) 位于神山镇老屯村。1938 年8 月,山东省农民抗日自卫团总团在老屯村正式建立,总团部设在该村小学校内。王伯英任总团长,司贺峰任政委、副总团长,何建华任政治处主任, 王尤轩任后勤处主任。9 月初,第一期农抗团培训班正式开学,学员80人, 编为6 个班。何建华任干训班主任, 教员除省委从沂水岸堤军政干校派来的焦干(焦德新)、郑好( 郑升之) 等人外,其他是由临郯青救团负责人丁梦孙介绍来的胡杞园、王道吾、仲拔 ( 仲树南)、应石等。仲拔任军事教员,应石任政治教员,司贺峰、何建华也授课。

  当时不仅总团需要培训武装骨干,所属单位也都有这项任务。二团的训练班由焦德新、郑慎之、胡杞园3 人予以帮助;三团训练班则由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调中共党员范梅圃负责并兼主任,陈连城负责军事训练工作。第一期武装骨干训练班于8 月底开学,参加的学员近200 人,分别来自临沂、郯城、莒县、费县、沂水、蒙阴等地。训练班每期半个月或20 天。教授的课程有: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持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唯物辩证法等,军事训练有投弹、射击、刺杀等。另外,还有一位鲁西人教劈大刀片和拳术。教学和训练,由何建华仿照抗大形式进行。训练班结业后,学员们分别回到家乡进行抗日宣传,组建抗日武装,积极动员亲友及各界人士投入抗日救国的洪流中。

  1938 年11 月2 日,驻临沂日军200 多人突袭老屯村,屠杀农抗团学员、佛教会员和村民72 人。老屯村罹难同胞有冯建德、刘永锡、王玉支、吴麦贯、刘毛印、李黄告、李编财、李应龙、王广传9人,史称“老屯惨案”。

  小城东抗日伏击战遗址 位于卞庄街道小城东。1939 年1 月,新成立的临郯独立团武装经过一个多月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后,决定到公路上伏击日军运输车队。团长薛浩到临枣公路侦察敌情,选定在小城东至燕山官庄、三峰山后的路段伏击。伏击战斗由薛浩指挥,指挥所设在和庄北岭,由参谋长张炯率一营一连和三营七连担任主攻。三营营长王献廷率部在燕山官庄之西设阻击点,防敌回援。1 月8 日凌晨,参战指战员赶到伏击阵地。早晨8 点左右,日军车队共32 辆军车西行进入伏击圈。伏击部队选定最后一辆为目标,同时向军车射击,汽车歪倒路侧,车上的日军死伤过半, 没死的跳车逃往距公路几十米远的坟地。战士王怀三、冯世友等趁机向汽车冲去,爬上汽车,从日军尸体下扒出轻机枪、三八大盖、弹药等军用物资。这次激战进行两小时, 打毁汽车4 辆,击毙敌军4人、伤敌10 余人,缴获机枪1 挺、三八式大盖枪3 支和子弹等军用物资一宗。战斗中,一连战士李念春、七连战士田作鹏( 金岭夏庄人) 英勇牺牲。临郯独立团首战告捷,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敌后抗日群众志气。

  中共鲁南特委成立纪念地 位于矿坑镇矿坑村。1939 年1 月27日,中共鲁南特委在矿坑村成立,宋子成任特委书记兼社会部长,刘剑任组织部长,许言任宣传部长, 于化琪任政府工作部长,杨士法任统战部长,张福林任职工部长,蓝明述任青年部长, 李汝佩任妇女部长,钱钧任军事部长,方奕生任秘书长,张光中、李乐平、张岗为特委委员。鲁南特委下辖临郯县委、边联县委、临费县委、费县县委、峄县县委、滕县县委。此时正值日军万余人对鲁南地区进行第一次大“扫荡”。鲁南特委成立后,即向西转移到南坡村开会研究下步行动方案。鲁南特委的行动被日伪特务发现,2 月1 日,临沂日军突袭南坡村。特委机关50 余人,仅有几支短枪和青年学生队的十几支长枪, 经激战后突围,4 人牺牲。另一路日军向矿坑、朱柳一带“扫荡”,朱柳村民众奋起自卫,消灭日军50余人,村民60余人遭日军杀害。

  矿坑村抗日战斗遗址 位于矿坑镇矿坑村。1942 年1 月12 日,驻临沂日军岗田部队和费县日军集中千余人,带钢炮数门、坦克1 辆,分别从临沂城和费县城出发, 连夜将国民党地方部队王洪九部三大队驻地芦家湖、二大队驻地单家庄和王洪九司令部驻地矿坑村包围,其主要攻击目标是矿坑。发现敌情后,驻芦家湖三大队、驻单家庄二大队迅速撤离,免遭围剿。拂晓,日军向矿坑进攻,负责守备的副司令魏秀峰率部向西北撤退,正中日军埋伏,死伤惨重,除少数人突围,大部人退到圩内,凭借木寨、围壕、炮楼、碉堡与日军拼搏对战。日军凭借地势,采取四面包围、东西重点进攻、南面布兵力堵击突围的战术,向矿坑猛烈进攻。王洪九部官兵顽强抵抗,打退日军多次冲锋。下午3 时,日军从西北角发动强攻,用重炮炸开缺口,攻进圩内。王洪九部西北地堡中一个排官兵全部战死,魏秀峰带特务连及余部出南门突围,遭日军阻击, 死伤惨重,魏秀峰和王洪九秘书钟赞九、特务队长林孝先等中弹身亡。六大队大队长徐梅亭突围撤至升平庄,遭遇伪军截击战死。一大队大队长陈继孔带残部突出重围。日军攻破矿坑村,将全庄放火焚烧,又兵分两路向王洪九余部进攻。西路攻占后立庄、惠民庄,王洪九部五大队大队长杨子芙率部撤到朱柳屯。另一路进攻朱柳屯据点。四大队大队长徐凤林指挥全队坚决抵抗,俘日军士兵田中茂利。激战至黄昏,全大队向大仲村、大吴宅一带撤退。此次战斗,共击毙日军50 余人,俘1 人,王洪九部伤亡200 多人,200 多名官兵和胜利中学师生被俘。

  苏鲁边区军政抗日干校旧址 位于长城镇芦汪子、土头等村。1939年6 月,中共鲁南特委、临郯县委和陇海支队南支三大队( 团) 党委决定成立苏鲁边区军政抗日干校,鲁南特委组织部长刘剑为主任,周南为教务处主任,三大队政治处主任孙哲为训练班政治处主任,党总支书记傅展如兼政治处副处长,党总支组织委员王洪烈兼政治处组织科长,三大队参谋凌少农负责军事工作。下设青年、妇女、民运、军事四个队。郭英任妇女队指导员,王恭三任青年队指导员,刘锡仁任军事队指导员。干校成立后, 在芦汪子、土头等村举办了两期临郯抗日军政干部培训班,每期培训学员350 人。学员有的是临郯县委机关干部,有的来自部队,有的是苏北地方党组织介绍来的进步青年学生。干校生活十分艰苦,既无经费又无设备。学员自备行李和学习用品,睡的是农户家中的麦草地铺,吃的是从各村各户凑来的粗粮熟食。学习内容以抗日救国理论为主,有《论持久战》《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社会发展史》等。学员回到各地, 成为鲁南苏北发动群众抗日的骨干力量。

沂河支队抗日战斗遗址.jpg

  沂河支队抗日战斗遗址 位于长城镇亓庄村。1941 年2 月24日,临沂日伪军 1500 余人进犯临郯抗日根据地,向沙埠一带进犯。鲁南三军分区司令员贺健、副司令员薛浩率沂河支队二大队英勇还击。因敌众我寡,他们率部向南转移,行至亓庄时, 遭遇郯马方面出动的日伪军800 余人的伏击。沂河支队二大队五连一面掩护军分区机关转移,一面进入亓庄阻击敌人,将敌人吸引过去。军分区机关人员安全转移后,五连分批撤出战斗。但敌人已将亓庄团团包围,五连战士奋勇拼杀,坚持了一天一夜,经援军接应,终于杀出一条血路,大部分冲出包围圈。连长宋文权(山西人,24 岁)、指导员傅凌霄(磨山赤土门人,22 岁)、副连长柳怀佩(邳县人,23 岁)、排长吴绍法(邳县人, 23 岁)、通讯员宋化英(邳县人,17 岁)、吴启绪、危黄山等21 名指战员最后撤出时被敌包围,全部壮烈牺牲。

  聂官庄抗日战斗遗址 位于长城镇聂官庄。1942 年5 月,日伪军对鲁南苏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沂河支队在邳北地区遭日军包围,副司令员王献廷率队利用夜色掩护,从铁佛寺出发,绕过邹庄、呦鹿山、徐桥等日伪据点,跳出南线敌人的包围圈,拂晓到达长城镇北聂官庄。敌人侦悉后,于清晨将聂官庄三面包围。敌强我弱, 白天难以突围,王献廷决定在为儿桥留一个排阻击敌人,两个排撤到聂官庄坚守,三个连在圩子外围200 米处设置伏击圈。整个上午打退敌人4 次进攻。中午,阻击部队退到圩内,以圩墙炮楼作掩护,用炸弹、手榴弹近距离杀伤敌人。下午敌人又从马头、郯城方面调来一个日军中队和一个伪军大队、重坊禚小峰部两个伪军中队,围困沂河支队的兵力达2000 余人。围困西北面的庄坞伪军杨庭芸大队,与八路军有秘密关系,进入包围圈后,即派副官秘见王献廷,并告知天黑突围可走西门和北门,杨庭芸部朝天放枪。午后,敌人开始发动大规模进攻,八路军居高临下,奋勇还击,到下午5 点,共打退敌人8 次进攻,毙伤日伪军200 余人,敌人仍未突破防线。傍晚临近,敌人重新调整兵力部署,并向圩内释放毒气。王献廷命令战士们用毛巾浇上尿或污泥,捂着口鼻向外冲。此时已有约定的北门伪军,以躲避毒气为由远远后撤,突围没有遇到阻击;西门伪军朝天放枪佯动,并挥手让八路军朝北快跑。村内百姓也趁机逃出村庄。这次战斗,连指导员李沛坤、通讯员赵如喜壮烈牺牲。

  四县边区联庄会办事处旧址 位于尚岩镇尚岩沟西村。1937 年11月10 日,在山东省第三行政区(临沂)保安司令和临沂县长张里元主持下,临郯费峄四县边区联庄会在尚岩沟西村士绅陈毓山家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宣布成立四县边区联庄会,万春圃任会长兼临沂分会会长,禚晓峰任郯城分会会长,李以锦任费县分会会长,田瑶峰任峄县分会会长。联庄会下设办事处,李同伟(李仲勋)任主任,宋鲁泉、冯星元任参谋,王相臣、刘会九为秘书。下设政训、宣传、军事、谍报、卫生、庶务6 股。办事处主要任务是统一武装组织,开展军事训练,做好抗击日军进攻准备。办事处内成立中共支部,李韶九任支部书记。

  一一五师抗日战斗遗址 位于尚岩镇阎王鼻子山。1939 年9 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供给部部长邝任农率八路军一个连,在阎王鼻子山下伏击了一小队日军,毙伤日军数十人。为报复,日军从枣庄调动一个加强中队,带轻重机枪数挺,再次向抱犊崮山区进犯,一一五师一部且战且退,诱敌至白山附近,敌人占领白山西北方高地,凭其强大火力挖壕据守。一一五师特务营据东涧村东山与敌对峙,当夜向敌发起攻击,因敌火力太强,数次攻击均未奏效,日军亦遭受沉重打击。次日晚,日军带着10 余名伤亡官兵偷偷撤出战场。

  鲁南革命烈士陵园 位于尚岩镇政府驻地北面的文峰山前坡,1944年始建。原名文峰山烈士陵园,1988 年改称鲁南革命烈士陵园,由陵园和革命纪念建筑物、烈士墓组成。陵园东西长128 米,南北宽206 米,占地面积约2.7 万平方米,坐北朝南。陵园中部为9 间烈士灵堂,民族式建筑,东西长24米,南北宽14 米,高4.5 米。两侧为展室和骨灰堂,中部有1988年竖立的14 块大理石纪念碑,铭刻着各个时期牺牲的2556 名烈士英名。现在烈士纪念堂原址上建设鲁南革命历史纪念馆,东西长70 米,南北宽33米,7 间2 层,建筑面积1614 平方米。纪念堂后为烈士墓区,安葬1264 位客籍烈士。陵园北侧文峰山顶建有银厂惨案纪念碑,其下分布赵镈、曾明桃、郭云舫等烈士墓,以及苍山暴动纪念碑、横山惨案纪念碑、赵镈烈士纪念碑、丁秋生骨灰撒放地。

  鲁南革命烈士陵园是一处重要的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是缅怀烈士、对后人进行革命教育的重要基地。1992 年6 月,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 年1 月,被山东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公布为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2004 年7 月, 被临沂市委宣传部公布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

  临沂县委驻地旧址 位于磨山镇宋庄村。1940 年3 月上旬,中共临沂县委在涌泉村成立。4 月,县委驻地迁至磨山镇宋庄小学,对外称临沂县政府西乡办事处。1940 年春,日伪占领区将沂蒙山区分割成南北两大片。为有效开展对敌斗争,4 月13 日,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政委员会决定撤销第一区党委,分别成立鲁南、鲁中两个区党委。原第一、第二和第五地委划归鲁中区党委;原第三地委( 尼山地委)、第四地委( 鲁南地委) 划归鲁南区党委。一一五师政委、山东分局委员罗荣桓直接领导鲁南区的党政军工作。5 月上旬,鲁南区党委成立,赵镈任书记兼社会部长,魏思文任组织部长,林乎加任宣传部长,杨涤生任民运部长,邝任农任军事部长,于化琪任统战部长兼政府工作部长,宋子成任社会部副部长,李乐平、杨士法、许言等为委员, 南竹泉任秘书长。民运部下设妇女、青年、农民、职工4 个科,李岩、杜前、宋宜安、孙学之分别任科长。1940 年6 月11 日,鲁南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罗荣桓、赵镈出席会议,罗荣桓作《关于抗日民主政府的性质和任务》的报告,选举产生了鲁南参议会和鲁南专员公署,彭畏三当选为参议长,于化琪当选为专员。

  南哨村抗日自卫战遗址 位于芦柞镇南哨村。1940 年11 月10日,驻马头、兰陵、埝头、傅庄的日伪军联合步、骑、炮等兵种千余人,分三路向临郯边区的鲁坊、南桥等地进犯。八路军转移阵地后,敌人住鲁坊。11 日早晨,八路军向鲁坊之敌发起猛烈反击,将敌人全部击退,鲁坊收复。在鲁坊遭到打击的日伪军继续向东进犯,经南桥、长城转向东北四哨进发,企图和临沂、马头方面的日军在涌泉一带会合。11 月15 日, 日伪军300 多人首先占领高庄、西哨等村后,开始进攻南哨。南哨村民在区长王振南和自卫团负责人赵思成、赵邦俊、白以成、杜景顺等人指挥下,用土枪、土炮与敌人展开激战。在圩墙北门,李华堂、王景芝、刘怀臣三人密切配合,将五环火炮装满火药、钉齿、铁砂,对准圩下的敌阵轰击,当场毙伤日军10 余人。战斗进行到日落, 日军退到西哨。16 日上午9 时,日军再次向南哨发起攻击。自卫队英勇阻击,村民砸锅碎铁用作火炮填料。临沂游击总队第二(磨山)大队副大队长宋佃林带着几十人的武装,从宋庄赶来增援,在东哨和日军遭遇,发生激战。在增援队伍的牵制下,日军未克南哨,天黑前撤出战斗。当夜,村民撤出村庄。17日,日军再次进犯,村自卫队战至黄昏,趁夜色从东门撤出。日军进村后,一面搜捕,一面放火,全村近千间民房化为灰烬。在三天战斗中,自卫队员白以成、胡丙恒、丁纪文、彭玉岭、赵龙石、孙景环、杜尧申等牺牲,伤22 人。

  鲁南区党委驻地旧址 位于庄坞镇多福庄。1941 年夏末秋初,鲁南区党委书记赵镈率区党委机关从滨海区撤回,进驻多福庄村,在此召开区党委扩大会议,部署对日伪军的反“扫荡”斗争。赵镈作《关于鲁南形势和任务》的报告。这次会议作出三项决定:一是向党员群众深入进行抗战前途和革命气节教育;二是成立二地委工作部, 由许言、蔡明、李华林组成,许言任部长,代表区党委领导边联、峄县、滕县、费县四个直属县委的工作;三是将苍马(临沭)、赣榆、郯城、海陵四个县委从三地委划出, 建立鲁南区党委四地委(亦称沭海地委)、鲁南专署四行署、鲁南军区四军分区,王永福任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穆林任宣传部长,刘白涛任行署主任,石世良任军分区司令员。同时,区党委调整临沂县委领导班子,孙哲南调任鲁南三地委任民运部长, 临沂县委书记由傅展如接任,组织部长张兆涌,宣传部长王文彬,军事部长李华源, 妇救会长刘玉屏,县长丁梦孙。这一时期,多福庄成为中共鲁南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直到1941 年10月日军大举“扫荡”临郯平原,鲁南区党委机关才撤回西部山区。

  中共临沂县委、县民主政府成立旧址 位于庄坞镇涌泉村。1940 年2 月,中共中央和第十八集团军总部下达关于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大量发展武装的指示,号召各地积极发展武装力量,开展反日、伪、顽的斗争,在斗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临郯边区地处临沂以南平原地区,传统上归属临沂、郯城两县所辖,为建立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山东第一区党委决定撤销中共临郯县委,成立中共临沂县委。1940 年3 月上旬,中共临沂县委在涌泉村成立,刘子见任县委书记,王洪烈任组织部长,赵庆升任宣传部长,石涛任军事部长,丁梦孙任统战部长,孙哲南任民运部长。3 月14 日, 临沂县各界人士在庄坞召开各界民众代表大会,正式建立临沂县行政委员会,公推丁梦孙为县长。临沂县抗日民主政府下设一处六科:高树屏任秘书处主任,张子克任秘书;一科为司法民政科,科长王元荣;二科为财粮科,科长王子玉;三科为建设科, 科长纪子彬,后为郭阁臣、沈林甫;四科为教育科,科长张准亭;五科为武装科,科长王献廷,副科长赵永萼(兼自卫团长);六科为总务科,科长王尤轩。临沂县所辖范围系原临沂二、六、七、八区各一部分和郯城县二、四区部分。

  “双十反扫荡”抗日战斗遗址 位于庄坞镇涌泉村黄土洼。1941 年10 月10 日深夜,日军1 万余人采取“长途奔袭”“铁壁合围”和拉网、梳篦战术,对临郯平原地区进行规模空前的大“扫荡”,将临沂县委、县政府、鲁南三地委、三军分区、鲁南专署第三行署和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四团三营等机关部队,重重包围在庄坞、层山、涌泉等方圆12 华里的狭小地区内。11 日早8 时,日军对以涌泉为中心的合击圈已经形成。西南方向敌人占据层山、沙埠、耿墩;临沂方向敌人占领朱庄、小山子、永安、高尧;南面敌人占领高台子、刘宅子、学田庄。西路敌军首先和四团三营及沂河支队交火。日军出动飞机,在战场上空盘旋、扫射。我军几次突围,都由于敌人炮火封锁严密,没能打开缺口。上午10 点多钟,我军各部撤退会合黄土洼。营部决定, 就地坚持,将四周敌人吸引过来,争取时间,掩护地方党政机关分散突围。他们以攻为守,组织小分队四面出击,强袭日军密集队形,阻止敌人压缩包围圈,吸引敌人注意力。周围日军陆续围拢,并集中炮火猛攻,均被击退。战斗中,九连连长李得胜和十一连连长等数十人相继牺牲,电台损坏,与上级通讯联络中断。战斗进行到下午4 点多钟,敌我双方形成对峙状态。接近黄昏,战火逐渐停息,八路军利用夜幕开始突围。经浴血奋战,通过沂河,第二天拂晓转移到临沭县大官庄。此战沂河支队牺牲的指挥员有:鲁南三军分区副政委赖国清、沂河支队独立团团长颜岳岩(颜景伦)、沂河支队一大队教导员崔广润、二连指导员肖奉仙。

  肖姬庄惨案遗址 位于庄坞镇肖姬庄。1941 年10 月10 日,日军对临沂抗日根据地合围“扫荡”,占领涌泉一带,并对附近村庄进行清剿,妄图彻底消灭抗日武装。10 月11 日下午,日伪军数百人包围了肖姬庄。村内抗日民众在党支部领导下,用7 门土炮、1 门五子炮、1 支广枪和几支土枪英勇抗击敌人,坚决固守村庄。日伪军顺风向村内施放毒气。激战两个多小时,日军攻破圩子进入村内,对村民和避难民众进行搜捕屠杀。仅在村东一汪塘内,日军用刀劈、刺刀戳等手段残酷杀害群众37 人其中外村在圩内避难群众24 人,肖姬庄遇害村民有姬如州、姬天刚、杨友亮、杨孝德、肖纪文、张木匠、肖纪春、肖哑巴、杨永礼、肖纪胜等。此后该村被日伪军占领,大批村民逃亡。

  杨团起义遗址 位于庄坞镇庄坞村。杨庭芸,字香斋,庄坞村人,1888年生。抗战爆发后,他利用帮会关系拉起武装,很快发展到700 多人。他自称团长,民众称他的队伍为“杨团”。杨庭芸接受了国民党专员张里元的委任,当了保安团长。1939 年麦收时,日军“扫荡”鲁中,张里元撇下杨庭芸,带着自己的嫡系逃跑。杨团被日军围攻,好不容易冲出包围圈,回到庄坞,和共产党建立了统战关系。他两个女儿倾向共产党和八路军,积极要求抗日,参加了中共领导的青救团组织。在各方努力下, 杨庭芸同意把部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第四大队,杨庭芸任大队长,是年秋调任临沂县扩军委员会自卫大队队长。1941年10 月,日军大“扫荡”,驻庄坞的自卫大队被日军打垮,杨庭芸投降日军,被伪临沂县长委任为“剿共团”( 也称警备第十二大队) 团长。中共借杨庭芸招兵买马之机派原东进支队第四大队副大队长冷晓东等人“投靠”杨庭芸,冷晓东任副团长,杨舒仁任军需主任,并以杨团名义,开办油坊、煤窑、药铺、盐槽子等工商业。1944 年春,日军怀疑杨庭芸部通共,在临沂扣留杨舒仁,杨舒仁设法逃脱赶回庄坞报告,杨庭芸秘访鲁南三军分区司令部,接受司令员王献廷和政委韩去非“马上起义”的命令。1944 年3 月27 日零时,宣布统一起义的3 颗红色信号弹在庄坞上空升起,庄坞杨庭芸伪团部以炮楼点大火为号,层山、徐圩子、黄山、兰山等杨团所属的17 个据点也相继燃起大火,接着磨山、华岩寺、长城等14 个伪乡公所也宣布反正。这次起义,一举铲除伪军事据点和伪政权31 个。

  鲁南军区被服厂旧址 位于下村乡曹流井村。1941 年,在日、伪、顽的围困封锁下, 鲁南抗日根据地出现饥荒,抗日军民遭遇空前困境,财政经济、军需民生都极为困难。1941 年冬,鲁南军区被服供应遭国民党顽军破坏,部队棉衣供应无着落,鲁南军区决定新建被服厂,由苏鲁支队第一大队干部宋养春负责。厂址设在曹流井村杨大娘家。在机器少、原料不足等重重困难下,被服厂一面培训工人学习裁剪和缝纫技术,一面采购土布和染料,经土法漂染后制成军衣,供应部队。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五团派出夜袭队,在日军重兵把守的枣庄夺取3 台缝纫机。鲁南铁道大队大队长洪振海、副大队长王志胜和政委杜季伟率队分头行动,在微湖大队配合下,于津浦铁路南段的沙沟附近截获一列敌军车,缴获细棉布1000 余匹、日军服100 余套、7 架缝纫机,及时运往边联县根据地。被服厂通过自力更生和部队缴获,克服了设备和原料短缺等困难, 保证了队部供应。后被服厂与下属三个军分区缝工队合并,更名为鲁南军区被服总厂, 拥有500 多名工人、120 多部缝纫机,为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

  《鲁南时报》印刷厂旧址 位于下村乡东涧村。1941 年11 月,《鲁南时报》社在抱犊崮东涧村成立,许言任报社总负责人,赵宏弼任社长,黄华任总编辑。翌年7 月, 在许言等人积极努力下,从敌占区购来一台旧石印设备,《鲁南时报》由油印改为石印,报刊印刷数量增加到1100 多份,报社工作人员增加到20 余人。后来新华社山东分社鲁南支社成立,赵宏弼兼任支社长,副支社长燕遇明。鲁南时报社和新华社鲁南支社一个机构,两个牌子。《鲁南时报》创办于抗日战争艰苦时期,斗争环境恶劣, 办报条件差,经常遭敌人袭击。由于报社工作人员的努力,报纸还通过各种渠道征订发行到鲁南敌占区、游击区,鼓舞了广大抗日军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刘少奇下村乡埠阳之行遗址 位于下村乡埠阳村。1942 年,山东各抗日根据地由于敌伪顽夹击,日益缩小,交通阻塞,部队减员,组织遭摧残,生产受破坏,加上灾荒严重,军需民食极端困难。罗荣桓电告中央,希望中央派人到山东指导帮助解决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受中共中央委派,到山东检查,帮助解决抗战中存在的问题,历时4 个多月。7 月下旬,刘少奇奉命调回延安, 从滨海区来到鲁南区边联县根据地,指导抗战斗争,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旅长曾国华、五团(边联支队)参谋长王六生和边联县县长刘清如负责保卫和陪同,历时5 天,经苍山迷龙,到达边联县中心埠阳。在埠阳期间,刘少奇(化名胡服)深入走访农户, 关心群众疾苦。针对抗战困难,刘少奇指出了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一是过去在扩军工作中存有“大鱼吃小鱼”的现象,在边联地区之所以出现“一枪打透根据地”的局面, 与把地方抗日武装力量统统编入八路军主力部队有关;二是在群众运动方面,对实行减租减息、增加雇工工资、改善群众生活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抓得无力,停留在会议上、口头上,缺乏具体措施,片面强调统一战线,不敢触及地主阶级的利益,因而影响了群众的抗日情绪。在讲清问题的实质后,刘少奇指示:要加强地方抗日武装力量,巩固抗战成果,扩大根据地;利用伪顽矛盾,狠狠打击日军,坚定人民抗战必胜信心;正确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精兵简政,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减轻群众负担,和人民共度荒年;要用斗争赢得胜利,变被动局面为主动局面。刘少奇鲁南边联县之行,使正值困难时期的抗日军民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鲁南抗属子弟第一小学旧址 位于下村乡东马山村。1940 年春,鲁南抗属子弟第一小学在东马山村北崖成立,查树卿任校长,教师有李增文、张法章、刘伯舆、宋沛章、王保恩( 女) 等。学生多是地方党政军干部的子女,有100余人,分初、高级共4 个班。1944 年春,查树卿调离,杨贯五继任校长并兼任该区文教负责人。因当时山区贫穷,对敌斗争频繁,办学条件非常差。课本是教员自己编的,没有石板在地上划,没有教室在山沟里教。教员和学生都实行供给制。山区遭灾荒,有时连野菜、树叶都吃不饱。有敌情时,学生必须配合当地儿童团站岗、放哨。敌人对抗日根据地“扫荡”,学校随部队转移。在此困难条件下,学校培养了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政治思想好、抗日热情高的小知识分子。

  鲁南抗属子弟第三小学旧址 位于下村乡埠阳村,1940 年初冬创建,校址设在埠阳村刘家祠堂,校长宋传钧,教师王利民、王福昌、李秉弟、吴清云等。有校舍16 间, 学生多为抗日干部子弟,有150 人,分3 个班。其中有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的孩子, 边联县长华山的孩子和郭云舫烈士的孩子。鲁南行署和县、区的青年妇女干部吴刚、张萍等也抽空到这里补习文化。第三小学较第一、第二小学设备好些,办公桌椅、油印机、汽灯等俱全。1942 年8月24 日,日军“扫荡”抱犊崮山区,国民党顽军也趁火打劫,配合夹击,根据地形势恶化。第三小学奉命转移到埠阳西山安乐窝山洞里隐蔽起来。第三天晚上,师生离开山洞,赶到白水牛石( 今属尚岩镇),找到了鲁南专署。日军这次“扫荡”焚毁了第三小学校舍,后又在埠阳安了据点。第三小学的干部子女被送往别的根据地或隐蔽起来,教员另行分配工作,第三小学停办。

  鲁南抗属子弟第二小学旧址 位于车辋镇北漫溪村,1940 年冬建立,设两个初级班,教师有宋建绍、郑作秀、郑作禹、宋则文等。课程设国语、算术、政治、常识、音乐、体育等。国语教材由人民政府编印,起初为油印,纸质很差,后改为铅印。算术课无教材,由教师自编讲授;政治、常识课也无教材,主要向学生讲授抗日救亡的道理、时事政策、祖国的壮丽山川、历史上的爱国将领事迹等。有时也请党、政、军领导人讲课。音乐课由教师先向文工团学习抗战歌曲,再教给学生,有时也请文工团战士直接到校教唱。

  边联县农救会成立旧址 位于车辋镇东庄村。1939 年2 月,在中共鲁南特委领导下,以抗战前的农民协会为基础,成立农民抗日救国会。2 月,临(沂)郯(城) 费(县)峄(县)四县边区农救会员代表大会在东庄召开,选举产生四县边区农民抗日救国总会( 简称边联县农救会),宋宜安任总会长,李淑铭任副总会长。会上还成立了40 余人(枪)的农会中队和30 余人的农会宣传队。农民抗日救国会是抗日战争时期农村群众性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组织农民进行抗日、减租减息、反霸斗争和生产运动,对努力做好战时参战参政、改善生活生产等各项活动起到促进作用。

  一一五师司令部旧址 位于车辋镇大炉村。1939 年9 月1 日,一一五师司令部参谋处长王秉璋、政治部副主任黄励率领司政机关、教导大队(又称二梯队),组成第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前梯队(简称“东进支队”)到达抱犊崮山下的大炉村。10 月,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代师长陈光等进驻上大炉村万家大院。1940 年1 月6 日,罗荣桓作《关于创造抱犊崮山区根据地》的动员报告。

  石河抗日战斗遗址 位于车辋镇石河村。1942 年8 月28 日,日伪军4000 余人, 包围了驻守石河一带的国民党第五十一军一一三师三三七旅六七四团。战斗打得异常惨烈,六七四团成功突围。为掩护主力撤退,七连连长吴金贵负伤数处,仍率部与敌巷战肉搏,直至全连官兵壮烈牺牲。是年冬,立石河战斗阵亡烈士公墓碑,碑文记录了战斗经过和54 位中国抗日军人的英名。

  “车辋连”参军纪念遗址 位于车辋镇车辋村。抗日战争中期,日军大规模“扫荡” 和“蚕食”,国民党顽固派也大搞“摩擦”,鲁南抗日根据地缩小,八路军频繁作战, 伤亡大量增加,再加上经济困难,部队生活十分困苦。在此形势下,动员参军参战成为敌后根据地党政军民的一项艰巨任务。地方党组织把动员参军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各级成立动参委员会、动员家属委员会,发动群众,动员青壮年参军入伍。妇救会、识字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们提出了“宁为抗日阵亡将士的遗妇,不作逃避参军懦夫的娇妻”“宁愿儿孙参军为国尽忠,不愿儿孙逃兵膝下承孝”“宁为死难者的孤女, 不作活汉奸的掌珠”等口号。在1943 年底的大规模参军热潮中,赵镈县车辋村妇救会组成了由会长郭桂兰、妇救会组长张自荣为首的动员小组,连续7 天,召开会议, 登门动员,全村一次参军49 人,加上以前参军的共有120 人,组成八路军1 个连队, 这就是鲁南地区闻名的“车辋连”。在夺取抗战胜利和解放战争胜利中,“车辋连” 立下不朽功勋,仅牺牲的革命烈士就有20 人。

10一一五师司令部旧址.jpg

一一五师司令部旧址

  堡子村抗日战斗遗址 位于贾庄社区堡子村。1943 年3 月1 日,日伪军百余人占领贾庄西小堡子村并安设据点。小堡子村当时是个几十户人家的村庄。村东北有3 米多高的土墩子,占地约半亩,土墩子四面壁立,仅南面有小路上下。日军在土墩子上面用石块砌起了三尺多高的围墙,围墙外面留有一尺多宽的崖径,围墙内建有三座草房、一座地屋。为拔掉这一据点,3 月6 日晚,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五团三大队在团参谋长王六生、三大队政委杨广立、副大队长景建中率领下从车辋出发,向小堡子急速开进。突击队由二中队队长刘启馨带领,机枪班由老红军战士、一中队副队长邓岱林带领。四大队从白山东面的码头出发,到小堡子东南方向设伏。晚10 时, 部队接近小堡子据点。杨广立、景建中作了战前部署,在离土墩子100 百多米远的一座小屋里设立三大队前进指挥所,令部队向敌据点运动。突击队进入鹿砦时,敌人察觉,战斗打响。经5 小时激战,全歼日军一个小队,击毙日军小队长野口在内的日军8 人和伪军20 人,俘日军5 人、伪军50 余人,缴获机枪1 挺、步枪64 支、驳壳枪2 支、手枪1 支,以及日本军刀、望远镜等战利品,捣毁敌人工事。沈玉桂、丁祥法、杨文俊等6 名八路军指战员牺牲,20 余人负伤。

  南码头抗日伏击战遗址 位于大仲村镇南码头。1944 年3 月,赵镈县六区区中队收复长新桥伪据点,切断了卞庄至东白山据点的通道。驻卞庄的日伪军不甘心失败, 出动一个中队60 多人,分乘两辆汽车,进山区“扫荡”,同时接应增援东白山伪据点。鲁南军区接到情报后,八路军五团一、二、四大队和一区(车辋)、六区(长新桥) 中队在通往南码头的公路两侧山地设伏,当敌军进入伏击圈时,出其不意,发起猛攻, 敌四散溃逃,被八路军毙伤50 余人。此战缴获机枪1 挺、步枪7 支,是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下湖“抗日模范村”遗址 位于新兴镇下湖村。下湖村地处糖稀湖平原中心,抗战时期人口400余人,1939 年10 月建立党小组,吴振东任组长。他们以大刀会的旗号成立抗日自卫武装,成为兰陵西部敌后抗日中心。1941年12 月,下湖村建立中共特别支部,受边联县委直接领导,吴振东任支部书记,黄凤玉任组织委员,黄玉凯任武装委员,党员有黄玉恒、郇景奎、黄玉启、万世奎等31 人,其中女性5 名。村里成立了农救会、武委会、妇救会、青抗先、儿童团等救亡组织,办起两个班的抗日小学。村支部武装委员黄玉凯的母亲黄大娘家是秘密联络点,经常为党组织传送情报, 接待、掩护中共妇女干部和其他抗日干部。“革命的母亲”黄大娘有5 个儿子参加革命, 3 个儿媳是党员,女婿参加区中队。抗战时期,农救会发动群众抗捐、抗税、抗摊派, 武委会带领联防队破坏敌交通通信设施、散发传单、骚扰敌人据点,儿童团站岗放哨, 盘查行人。兰西区委以下湖村为基点,与邻村建立抗日联防。1942 年11 月上旬,顽军保安队到下湖村逼粮要款,威胁不缴者放火烧房子,村自卫队、大刀会及村民200 多人奋起反抗,将顽敌逐出村庄。11 月中旬,日伪军300 余人进攻该村,村民及自卫队紧闭圩门,用土枪土炮阻击敌人,黄三嫂在自家炮楼上点燃火炮,打退了敌人进攻。黄玉凯率大刀会会员冲出村外,日伪军以为八路军主力赶到,仓皇逃窜。1943 年麦收时节,敌据点出动百余人到下湖抢收麦子,吴振东带领村民兵自卫武装两路出击,把敌人逐出家园,共产党员郇殿起在战斗中牺牲。7 月,临沂伪军50 余人向兰陵移防,途经下湖一带,民兵队长郇玉德带领基干队13人在丘后村截击,激战半小时, 截获小麦900 余斤。11 月,兰陵日伪军近400 人,携大炮2 门、机枪2 挺进攻下湖, 民兵队长黄玉凯、郇玉德率全村村民英勇抗击,敌人未能攻入村内。下湖村民团结抗敌,不屈不挠,是兰陵地区抗日堡垒村,曾容纳120 多户外村村民迁入避难。该村民兵还在村庄周围要道大摆地雷阵,使敌人不敢轻易进入地界。郇玉德出席鲁南军区抗日群英会获奖。下湖村被鲁南军区司令部,兰陵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抗日模范村”, 黄玉凯家被命名为“抗日模范家庭”。《鲁南时报》作专门报道,军区文工团将该村抗日英雄事迹编排成话剧《抗争》。

  银厂惨案烈士纪念碑和赵镈烈士墓 位于兰陵县文峰山。1941 年11月19 日午夜, 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赵镈被国民党顽固派活埋于九女山下。1943年5 月,鲁南区党委、行署决定将赵镈烈士遗骨由九女山迁葬文峰山,修建银厂惨案烈士纪念碑。为纪念赵镈烈士,1944 年2 月初,鲁南区党委、鲁南行政公署决定将边联县更名为赵镈县。全县民众捐献铜钱40 公斤,铸赵镈烈士铜像一尊,安放在赵镈墓前。1944 年10 月27 日,鲁南区党委暨赵镈县委在文峰山举行银厂惨案烈士纪念碑落成仪式,鲁南万余军民学生参加大会。大会由赵镈县教育长查晋卿主持,山东省工委特派员宋宜安、鲁南区参议长彭畏三、鲁南区党委副书记张雨帆等致词,赵镈幼子赵继烈参加祭奠。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2-11 10:16:0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山东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名录:郯城县

下一篇:山东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名录:费县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