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符竹庭
2018-05-27 09:04:52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点击:  复制链接

  符竹庭(1912-1943.11.26),原名符宗仔,江西省广昌县人。1912年出生于江西省广昌县头陂镇边界村。家境贫寒,父母去世,靠祖母帮人做针线活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

  1927年秋,参加了游击队,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参加了工农红军,曾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政委,滨海区政委,1943年11月26日,在滨海军区机关驻地——赣榆区西北的黑林镇富林村(具体为马旦头村)遭遇日军,不幸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31岁,牺牲时任 八路军滨海军区政治委员,安葬于江苏省赣榆区抗日山烈士陵园。

  人物生平

  1927年8月中旬,“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径广昌头陂宣传革命,15岁的符竹庭毅然投身革命,参加地方游击队,加入了共青团。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参加红军,在江西红军独立二团任政治交通员。

  1929年后,历任独立二团大队党代表,红三军第一纵队大队政委,红三军第七师特务团政委,七师21团、19团政委。

  1933年6月,红军缩编后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政委。率部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在雪山栋、猫嘴峰、鸡公山、山岬嶂等阵地,顽强战斗,打退数倍于己的敌人,被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顽强守备”团的光荣称号,他个人荣获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2月,他任红一军团一师一团政委,与团长杨得志率部在江西黎川县西南部,进行了闻名全军的三岬嶂战斗。2月23日起,国民党94师在飞机、大炮的轮番猛烈轰炸下,敌步兵向我方阵地展开了多次进攻,均被红一团奋勇打退。其间,符竹庭率二营在主阵地顽强抗击敌人,战斗打得异常残酷,全营打得仅剩100余人,干部伤亡三分之二,我军阵地仍屹立不动。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在突击部队的援助下,击溃敌人一个师,取得了三岬嶂战斗的胜利。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称赞三岬嶂一仗是红军牵制部队抗击和击溃数倍敌人的光辉战绩,并亲自为《红星报》撰写《把第一团顽强抗战的精神继续发扬起来》的社论,号召军团指战员学习红一团英勇顽强、敢打敢拼的战斗精神。红军总司令朱德在福建长汀大田屋亲切接见和检阅了英雄红一团。1934年秋,符竹庭出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主任,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后,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巡视团主任。

  1936年6至12月,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一期高干科学习。毕业后调任红四军政治部副主任,成为有文化、有理论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我军高级军事指挥员。“七·七”事变后调任八路军115师686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随后同杨勇等到晋东南扩军近三千人,成立第343旅补充团,任政治委员。

  1938年10月,任八路军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与肖华(司令员兼政委)一道率部挺进敌后,开辟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津南、鲁北两个民主专员公署和15个县的民主政权,武装力量发展到2万余人。根据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部队分散开展活动,率政治部和部分武装活动在阳信、惠民、商河一带,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其间领导创办了《挺进报》、《挺进月刊》,指导边区党委创办了《烽火报》。

  1939年底调任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兼115师343旅政治部主任、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与杨勇、肖华一起创建、扩大和巩固了鲁西、鲁南抗日根据地。

  1940年冬任115师教导2旅政委兼中共鲁南区委书记。

  1941年春率部东进滨海地区,与旅长曾国华一道指挥青口战役,激战三日,拔除日伪据点10余处,毙伤、俘虏日伪军千余人,解放了从赣榆到柏汪的大片地区,创建了滨海抗日根据地,打通了从海上与华中、胶东的交通线。同时组织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运动,为解决根据地的经济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2年春,驻衮州日寇石田旅团长指挥滨海、鲁南等地区的大批日伪军,对滨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蚕食”和“扫荡”。符竹庭指挥反“蚕食”战役,6天内歼灭俘获日军近千人,收复了被日寇蚕食的三个半区。

  1943年1月,为配合苏鲁边区反“扫荡”,教导二旅接受了攻打日军在鲁南的主要兵站基地郯城的任务。他率旅主力负责攻城,经过周密的战前准备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攻克了郯城,毙伤日伪军千余人,生俘日军指挥官多田幸雄,缴获了大批粮食、布匹、武器,摧毁了日寇的兵站基地,有力地配合了冀鲁边、青河区的反“扫荡”斗争。这次战斗是运用“翻边”战术(即敌人打到我这里来,我翻过来打到敌人那里去)的范例,是我军以攻坚战的方式,攻克敌占区的第一座城池。郯城大捷后,他率部又接连攻克了周围日伪据点18处,彻底粉碎了日伪军对我滨海区的“扫荡”。

  1943年3月,中共滨海区党委和滨海军区成立,符竹庭任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他与军区司令员陈士榘发展壮大了滨海根据地,将滨海、滨中、滨北连成一大片,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滨海区的重要出海口和集镇均为我军控制,为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进驻滨海,领导人民对日作战,起到了重要作用。11月,他和陈士榘亲率突击队员攻克了滨海区南面日伪军“蚕食”该区的前哨阵地赣榆城,生俘伪旅长以下官兵2000余人。赣榆城宣告解放。此战粉碎了日寇企图打通海(州)青(岛)公路、“蚕食”我滨海抗日根据地的阴谋,策应了鲁中等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这一仗是我军以极小代价换取极大胜利的范例。当时延安《解放日报》以显要位置报道了这一辉煌战例。日伪军在赣榆城惨败后,十分恼怒,于11月26日晨纠合新浦、青口之兵600余人,偷袭滨海军区机关驻地——赣榆县西北的黑林乡马旦头村。符竹庭在带领警卫员检查下属部队工作时与日军援兵遭遇,不幸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31岁。牺牲后安葬在抗日山。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评价他是“军事上政治上都比较强,很有能力的优秀干部”。

  1945年至195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曾将赣榆县改名为竹庭县。赣榆人民创作了题为《纪念符竹庭》、《打下赣榆城》等歌曲,以纪念和缅怀这位为国捐躯的八路军优秀将领,在苏北鲁南人民中流传至今。1983年11月,赣榆、广昌两县人民隆重举行纪念符竹庭牺牲四十周年大会广昌县,修建了符竹庭烈士纪念亭。其生前战友、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长杨得志曾赋诗悼念,诗云:“赣南闽西初相识,长征路上风雨同;君赴敌后驱日寇,血洒赣榆留英名。” 谷牧副总理亲笔题词:“在千百万人民的心里,符竹庭同志永远活着!”

  个人荣誉

  在革命战争时期,符竹庭先后任大队政治委员,团、旅、师政治委员,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区政委兼区党委书记等职。是冀鲁边、鲁西和山东滨海区等抗日根据地主要创建人之一。他曾与徐向前、杨得志、宋任穷、罗荣桓、肖华、杨勇、陈士榘、谷牧、曾国华等同志并肩战斗,深受领导、战友们的赞扬和战士们的爱戴。刘少奇曾夸奖他“军政兼优”,罗荣桓称赞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优秀干部”,战士们把他看作是力量、胜利的象征。

  1929年,担任江西红军独立二团大队政治委员。1930年10月,调任红三军特务团政治委员。在著名的雪山岽和猫咀峰守备战中,他指挥一个团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凶猛冲锋,胜利完成了守备任务,受到中革军委表扬,该团被授予“顽强守备”称号。1931年,先后任红三军七师十九团政治委员、二十一团政治委员。1933年6月,任红一军团一师一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他十分重视对共产党员进行党性教育。他常说:“没有坚强的党性,就没有坚强的革命意志。”他所带领的部队中的共产党员都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带动整个部队能攻善守,敢打硬仗。在第五次反“围剿”雪山蟑、猫嘴峰守备战中,符竹庭率一师一团,打退了数倍于已、装备精良的敌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该团“顽强守备”的荣誉称号。

  1934年2月,他亲自率领部队在黎川县三岬嶂与国民党军第九十四师激战3日,打退敌之多次进攻。2月23日起,国民党94师在飞机、大炮的轮番猛烈轰炸下,敌步兵向我方阵地展开了多次进攻,均被红一团奋勇打退。期间,符竹庭率二营在主阵地顽强抗击敌人,战斗打得异常残酷,全营打得仅剩100人,干部伤亡三分之二,我军阵地仍屹立不动。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在突击部队的援助下,击溃敌人一个师,取得了三岬嶂战斗的胜利。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称赞三岬嶂一仗是红军牵制部队抗击和击溃数倍敌人的光辉战绩,并亲自为《红星报》撰写《把第一团顽强抗战的精神继续发扬起来》的社论,号召军团指战员学习红一团英勇顽强、敢打敢拼的战斗精神。红军总司令朱德在福建长汀大田屋亲切接见和检阅了英雄红一团。1934年8月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授予他二等红星奖章。在授奖事由中写道:“在五次战役中,一团担负着数次的重大守备任务,该员有时虽在病中,但受领任务时能以身作则,不怕艰难困苦地亲临阵地,坚决领导全体战士完成其任务,符竹庭,八路军高级指挥员。

  主要事迹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大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到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巡视团主任。1936年6月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为了打好这一仗,他在全团大会上作了令人鼓舞的战斗动员:“国家兴亡,人人有责。人民的子弟兵,要有中国人的骨气。要消灭日本法西斯,打出八路军的威风,为中华民族雪耻,为受苦受难的同胞报仇!”从而激发了指战员高昂的战斗热情,为夺取作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随后同杨勇等到晋东南扩军近3000人,成立第343旅补充团,任政治委员。1938年10月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参加开辟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根据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部队分散开展活动。他率政治部和部分武装活动在阳信、惠民、商河一带,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期间领导创办了《挺进报》,《挺进月刊》,指导边区党委创办了《烽火报》。

  1939年底起任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兼115师独立旅政治部主任、教导2旅政治委员。1941年率部进入滨海地区,3月下旬参与指挥青口战斗,歼灭日伪军千人,拔除敌据点十余处,解放沿海大片地区。同时组织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运动,为解决根据地的经济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3年1月,为配合苏鲁边区反“扫荡”,同旅长曾国华指挥教导2旅及地方武装采取“翻边战术”,袭击敌伪据点郯城,在我猛烈打击下,日伪军千余人缴械投降,日军指挥官多田幸雄被生俘。同年3月,他任滨海军区政委兼中共滨海区党委书记,与军区司令员陈士榘发展壮大了滨海根据地,将滨海、滨中、滨北连成一大片,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万。滨海区的重要出海口和集镇均为我军控制,为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进驻滨海,领导人民对日作战,起到了重要作用。11月,他与陈士榘共同制定了“主攻部队外攻,地下工作内应,共同解决赣榆城”的三套攻城方案。19日深夜,他亲率突击队和6000名战士埋伏在赣榆城外,城内地下工作者打开城门后,他带领突击队冲进城内,迅速攻占了伪警察局和伪军三营营部,俘虏伪军300余人。城中敌人指挥系统尚未打掉,敌人在继续顽抗。他命令战士使用了罗荣桓司令员特地批给的三发九二步兵炮弹。第一发炮弹发射后,符竹庭就向敌人喊话,限三分钟内投降;三分钟刚过,他又下令打出了第二发炮弹,稍后敌一副官举着白旗假装投降,但未见旅长出来投降。他即刻下令打出了第三发炮弹,并指挥部队集中各种火力进行攻击。在我军强大火力的威慑下,敌伪71旅旅长李亚藩带领团长张星三等官兵2000余人向我军缴械投降。20日下午,赣榆城宣告解放。此战粉碎了日寇企图打通海(州)青(岛)公路、“蚕食”我滨海抗日根据地的阴谋,策应了鲁中等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这一仗是我军以极小代价换取极大胜利的范例。当时延安《解放日报》以显要位置报道了这一辉煌战例。11月26日在反击日军袭击旦头的作战中英勇牺牲。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赞扬符竹庭是一名军事上、政治上都比较强,有能力的优秀干部。

  1945年至195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曾将赣榆县改名为竹庭县。排演了歌颂符竹庭同志领导解放赣榆城英雄事迹的京剧《汉马城》。当时创作的《打下赣榆城》、《纪念符竹庭》等歌曲,在苏北鲁南人民中流传至今。解放后,烈士的家乡——江西省广昌县,修建了符竹庭烈士纪念亭。杨得志总参谋长赋诗怀念战友:“赣南闽西初相识,万里长征风雨同。君赴敌后驱日寇,血洒赣榆留英名。”谷牧副总理亲笔题词:“在千百万人民的心里,符竹庭同志永远活着!”

  革命生涯

  在江苏省赣榆县抗日山革命烈士陵园里,有一座用60多斤子弹壳铜铸成的陵墓,墓主人是中国工农红军一军团一师一团首任政委,杰出的八路军将领符竹庭。

  符竹庭,1912年出生于江西省广昌县头陂曹家边村的一个农民家庭。7岁时父母双亡,与年迈的老祖母相依为命。1927年8月中旬,“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经广昌头陂,15岁的符竹庭毅然投身革命,参加地方游击队,加入了共青团。1928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红军独立二团任政治交通员,同年转为共产党员。

  在革命战争时期,符竹庭先后任大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军区政委兼党委书记等职。是冀鲁边、鲁西和山东滨海区等抗日根据地主要创建人之一。

  刘少奇曾夸奖他“军政兼优”,罗荣桓称赞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优秀干部”。

  符竹庭政治工作经验丰富,是我军出色的政治工作者。他经常对战友们说:“政治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军事斗争的胜败。”“战士们能不能英勇杀敌,取决于日常的政治工作教育。”

  在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斗争中,他将政治工作深入到战士中间,充分发挥了政治工作的威力。在举世闻名的长征途中,红一军团2师是先头部队之一,他任2师政治部主任,将政治工作做得深入扎实,使部队始终保持旺盛斗志,并率领先头部队斩关夺隘,历尽艰险,为红军北上抗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平型关大战前夕,他任115师343旅686团(主攻部队之一)政治处主任,亲自召开营连干部会、党团员会和战士大会,作战前动员,鼓励战士树立必胜信心,英勇杀敌,为平型关大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在冀鲁边,他领导创办了《挺进报》《挺进周刊》;指导边区党委创办了《烽火报》;协助津南鲁北特委创办了《火光报》《斗争》《战士》等军队和地方报刊,并经常在报刊上撰写政治工作文章。《关于平原作战时的政治工作》、《我们生长于人民之中》,既是他许多政治论文中的优秀代表作。这些创办的报刊和文章,为宣传我党主张,传播我军胜利消息,鼓舞部队士气,唤起敌后人民的抗战觉悟发挥了重要作用。

  符竹庭是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他认真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并在战斗中加以灵活运用,亲自指挥和参与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立下赫赫战功。1930年,他任红三军7师1团政治委员,在著名的雪山岽和猫咀峰守备战中,他指挥一个团浴血奋战,胜利完成了守备任务,中革军委授予该团“顽强守备”称号。

  1933年2月,他任红一军团1师1团政委,与团长杨得志率部坚守江西黎川县山岬嶂阵地,同敌94师激战3天,打退了敌人在飞机、大炮配合下的数次多路进攻,并协同突击部队击溃敌人一个师。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称赞山岬嶂一仗是红军牵制部队抗击和击溃数倍敌人的典型战例,并亲自在第31期《红星报》上,撰写了《把红一团顽强抗战的精神继续发扬起来》的社论,号召军团指战员学习红一团英勇顽强、敢打敢拼的战斗精神。

  1938年,他任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与肖华司令员一起创建了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津南鲁北两个民主专员公署和15个县的民主政权,武装力量发展到2万余人。

  1939年秋,他奉命率部转入鲁西,任115师343旅政治部主任、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与杨勇、肖华一起创建、扩大和巩固了鲁西、鲁南抗日根据地。

  1941年春,他率领教导二旅由鲁东南进滨海,3月与旅长曾国华一道发起青口战役,拔除海头、光庄、朱都集等日伪据点十余处,毙伤和俘获日伪军1600余人,解放了从赣榆到柏汪的大片地区,创建了滨海抗日根据地。

  1943年1月,他运用“翻边战术”(即敌人打到我这里来,我就翻过来打到敌人那里去),亲率主力攻打日寇重兵把守的兵站基地山东郯城,经过3天3夜的激战,终于攻破敌城防,炸毁敌人的大炮楼,歼灭日伪军1000多名,俘虏日伪军400多名,缴获了大批布匹、粮食、武器和军械器材,取得了攻克郯城的辉煌胜利。

  1943年3月,他任滨海军区政委兼中共滨海区党委书记。11月与军区司令员陈士榘一起制定了三套攻打赣榆县方案,并亲率突击队和带领部队于20日一举解放了江苏赣榆县城,生俘守城伪和平建国军71旅旅长李亚藩及敌伪官兵2000多名。粉碎了日寇企图打通海(州)青(岛)公路、“蚕食”我滨海抗日根据地的阴谋,策应了鲁中等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延安《解放日报》以显要位置报道了这一辉煌战例。

  日伪军在赣榆城惨败后,十分恼怒,于11月26日晨,集结日伪军600余人,偷袭我滨海军区机关驻地——赣榆县果林乡旦头村。在符竹庭等军区领导率部反击下,很快粉碎了敌人的进攻。然而,符竹庭却在激烈的战斗中,头部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1岁。

  符竹庭牺牲后,滨海区等党政领导和滨海军民5000余人参加了符竹庭的追悼会。遵照符竹庭生前嘱咐,滨海军民把他安葬在抗日山,为他修建了精致、庄重的六角形墓亭,正面中央安放着符竹庭烈士的彩色铜像和镌刻着他的生平及英勇事迹。

  为纪念功勋卓著的符竹庭烈士,肖华亲自撰写《悼念符竹庭同志》文章,发表于1944年7月7日《大众日报》。1945年至1949年,江苏赣榆县曾改县名为“竹庭县”,当时创作的《打下赣榆城》《纪念符竹庭》等民歌,在苏北鲁南人民中传颂至今。赣榆人民专门新建了一幢符竹庭烈士纪念馆,陈设介绍符竹庭的生平事迹、图片、题词、文章等。烈士的家乡——江西省广昌县,修建了符竹庭烈士纪念亭,命名了竹庭路。杨得志专门赋诗怀念战友:“赣南闽西初相识,万里长征风雨同。君赴敌后驱日寇,血洒赣榆留英名。”谷牧亲笔题词“在千百万人民的心里,符竹庭同志永远活着。”

  烈士之墓

  符竹庭墓在抗日山烈士陵园的第五坡段,为六角亭式建筑,由灰色花岗石砌成。墓的南面镶着符竹庭的铜像,原像熔炼30余千克子弹壳铸成。1947年2月被国民党军队用机枪打坏,1955年重铸。墓的东面是山东军区副政委黎玉、司令员罗荣桓、政治部主任肖华所题《挽词》。西面是中共滨海区委员会所撰《悼文》。北面是滨海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所撰《墓志铭》。西北面是滨海专署专员谢辉、滨海区参议会参议长高赞非所撰《挽词》。东南面是《赣榆战役经过》,未署撰者名讳,当是滨海军区政治部所撰。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8-05-27 09:10:3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赖懃

下一篇:彭雄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