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英,又名狄越,生于邯郸工业园区堤南堡村(原属邯郸县)。青年时期的杨淑英接受进步思想教育,在北师大上学期间积极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北平做党的秘密交通,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她亲手抄写文件,传递情报。七七事变后,1937年9月至1938年4月,她到太原,在晋察冀抗日总动员委员会任宣传队支部书记,193
来源:邯山新语
2020-09-23 10:52:21
方璧(1915 7—1942 4 13)方璧出生于歙县北岸镇五渡村,是歙县一位奔赴延安的女性,也是名震晋中大地的抗日巾帼英雄。因为父亲经商,方璧自幼家境优越,很小就开始接受教育,小学毕业以后便考入上海爱国女子中学,多才多艺。(后排左二为方璧)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方璧被迫随母返回故乡。1938年5月,方璧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参加中国人民
来源:黄山日报
2020-09-23 10:39:35
左起:二姐李佩卿、四妹李玉林、大姐李剑鸣1941年6月,大姐李剑鸣、三妹李玉芝、二姐李佩卿(左起)在河北省白求恩学校在八年抗战史上,战斗在太行山脉的晋察冀军区李氏四姐妹——李剑鸣、李佩卿、李玉芝三姐妹弃笔从戎。抗战后期年幼的四妹李玉林也成了一名小八路军战士。她们转战晋察冀,用激情满怀的青春年华,谱写了一首铿锵玫瑰交响曲。李氏四
来源:徽章与荣誉
2020-09-23 08:45:52
李瑞山, 1921年8月16日,出生于清河县连庄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家里没有地,只有几分菜园子,父亲李凤仙与母亲二人靠种菜卖菜为生,日子勉强凑合。李瑞山从小刚强坚毅,比起男孩子来也不差,父亲打心眼里喜欢她,在父亲的支持下,李瑞山没有裹脚,还上了蚕桑小学,并在桑蚕学校完成学业后,考进了清河县师范学校,李瑞山所在班的班主任叫潘续周是中共党
来源:清河党建之窗
2020-09-22 16:49:56
日军侵华年间,冀南平原惨遭日寇的铁蹄蹂躏,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常言道:国难出英雄。今天,我就单表一位抗战时期的巾帼英雄。此人姓王,名新民,枣强县卷子乡尹村人,她十八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交通员、区委委员、村长、村支书记等职。一九四○年三月,日寇在卷子街安了据点,修了炮楼,到处烧杀抢掠,搜捕我共产党员,环境日趋恶化。
来源:衡水党史
2020-09-22 16:20:09
史良,江苏常州人,从1935年起就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和妇女运动,以救国会七君子中唯一的女青年而扬名于世。惊醒梦中人1900年, 史良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她的父亲是一名私塾老师,母亲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家庭主妇。7岁那年, 母亲把她许配给了一个刘姓人家。长大后的史良知道这件事后, 以绝食作为反抗手段, 迫使母亲从对方家里把庚帖
来源:中国军网
2020-08-24 09:55:16
2019年5月13日,89岁的林秋芳缓缓打开一个盒子。她摩挲着每一张泛黄的相片,声音沙哑低沉:这就是林心平,我的姐姐。相片中的林心平,短发齐肩,穿着白色旗袍,朝气蓬勃。林秋芳低头沉默,半晌才轻声说:小时候,家里她是最辛苦的。死得又那么早 姐姐去世77年了,林秋芳满心伤痛,仍难释怀。国仇家恨,从来不会随着时间而消逝。穿过战火和岁
来源:中国军网
2020-08-21 11:15:53
女。原名陈金娣。1913年10月16日生于福建省龙岩县曹溪乡(今龙岩市曹溪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时当童养媳。1929年投入家乡的土地革命运动。1934年中央苏区红军主力长征后,成为一名女交通员。1935年参加邓子恢领导的红军游击队。1936年和时任中共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邓子恢结婚。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游击队侦察敌情,
来源:星炬网
2020-08-18 10:23:38
优秀的女出版家1954年11月,调任福建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对林子东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她以小学生的虚心态度从头学习,逐渐认识书籍系统、深刻、相对稳定的特性和保存、积累文化的功能,并用这种认识来指导工作实践。林子东主持福建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工作长达十余年,主要抓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贯彻党中央为地方出版社确
来源:星炬网
2020-08-17 14:52:42
在新闻战线上《前哨报》三名记者,分别驻在苏中一地委下辖的三个县,蓝瑛驻江都,林子东驻高邮,孙明驻宝应。孙明曾在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七连当过兵。林子东与他相识、相知,由战友成为伴侣。那时,林子东所处的环境是危险的,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她常常要通过敌伪犬牙交错的封锁线进行采访。开始由交通员带路,熟悉后就要独自行走。有
来源:星炬网
2020-08-17 14:39:42
2019年5月13日,89岁的林秋芳缓缓打开一个盒子。她摩挲着每一张泛黄的相片,声音沙哑低沉:这就是林心平,我的姐姐。相片中的林心平,短发齐肩,穿着白色旗袍,朝气蓬勃。林秋芳低头沉默,半晌才轻声说:小时候,家里她是最辛苦的。死得又那么早 姐姐去世77年了,林秋芳满心伤痛,仍难释怀。国仇家恨,从来不会随着时间而消逝。穿过战火和岁
来源:光明网
2020-08-17 14:45:07
92岁高龄的林子东,70年党龄,从大学生到新四军女战士,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烽火的洗礼。新中国成立后,涉足新闻、出版、学术各界,成绩卓著。林子东低调处世,从不与人谈自己的身世经历;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同行对她都很敬重。这里记述的是她人生道路的主要轨迹。出身仕宦世家、书香门第林子东,原名林玉偶,1921年10月生于北平市(今北京),
来源:星炬网
2020-08-17 14:25:42
陆璀(cuǐ ),一位坚强的革命女性。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市)人。1931年毕业于苏州振华女校,同年考入东吴大学。1932年进入清华大学。1935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学生抗日爱国运动,是清华大学学生救国委员会委员。1936年5月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在上海成立,任宣传部部长并主编学联刊物《学生之声》。1936
来源:星炬网
2020-08-12 14:29:20
从部队到地方的转变1952年7月11日,总政治部在《关于整编中妇女干部处理的办法》以及后来的文件中指出,不应把大量女同志留在部队工作,并限令数万名女同志在一定时间内转业、复员、当家属、改为工薪制职员。文件下达后,除医务、文艺工作人员之外,女军人统统要转业、复员到地方工作。但她们都是胸怀一腔热血参军人伍的女战士,无论是在红军
来源:星炬网
2020-08-09 15:02:52
方坤在老家住了不到两个月,决定返回部队。看着襁褓中的孩子,母亲难舍难离。但是,带孩子回部队,难逃第一个孩子的厄运。在那个战火频仍、疫病又多的年代,孩子存活不易;若不带,这么小的年纪,于心难忍。但是,为了抗日救国的大业,方坤仍然依依不舍地留下孩子,不顾产后仍然虚弱的身体,只身返回新四军四师。新四军四师被服厂的政治指导员
来源:星炬网
2020-08-09 14:45:20
在恶劣环境中坚持办学1940年7月1日,抗大派出的华中第一派遣大队和抗大四分校在豫皖苏边区麻冢集正式合并。豫皖苏边区是黄泛区的边沿地区,群众生活十分贫苦,战斗频繁,经常遭受敌、伪、顽军的侵扰和扫荡。分校远离上级抗大总校,办学环境十分恶劣。分校合并后,方坤任四分校女生队二区队队长。她每天带领区队学员认真训练,做实战演习,
来源:星炬网
2020-08-09 14:18:52
2012年5月,中央电视台和国防大学派摄制组采访方坤。编导希望方坤谈谈参加革命投奔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的经过和她在新四军成长、战斗的岁月。方坤不由地心潮澎湃。历历往事如在目前。她回想当年:因为是女婴,险遭溺死;因为是女孩,要裹小脚;因为是女孩,不能上学读书;因为是女人,有生儿育女的问题;因为是母亲,面临工作孩子两难的选择。她曾身临硝
来源:星炬网
2020-08-09 10:56:40
摘要:陈模老人是新四军较早的女兵之一,今年97岁高龄,经笔者电话联系陈老的女儿刘晓星了解到,陈老除了有时会健忘外,身体依然健康。陈模的丈夫、老红军周乐亭,曾任青岛警备区副司令员。今年刚好100岁高龄,因年事已高,现在医院特护。祝愿他们两位革命老前辈健康长寿。笔者经过2007年以来的走访和多次联系,整理出新四军女兵陈模富有传奇色彩的人
来源:星炬网
2020-08-06 14:50:26
抗日战争中,无数芳华正茂的女子走出家门,穿上洁白的护士服,奋战在救死扶伤第一线,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挽救了一个个伤员的生命,她们把最好的时光甚至生命献给了神圣的护理事业,她们不愧为美丽圣洁的白衣天使,不愧为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下面介绍的这位女护士,就是无数铿锵玫瑰的代表。黄欢笑的护士照黄欢笑1912年生于广东新会,4岁时随父母移
来源:薪火抗战历史文物博物馆
2020-08-05 14:54:03
2019年11月6日起,38集电视连续剧《掩不住的阳光》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黄金强档三集连播,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据报道,该剧播出后,收视率长期排名第一,网友纷纷为该剧点赞评论,反响热烈。这部影片是根据江抗老战士于玲和其丈夫、开国少将乔信明共同撰写的同名纪实小说改编而成的。1959年,于玲和其丈夫、开国少将乔信明合影青春似火
来源:三野子弟
2020-07-31 15:28: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替换成@)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