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蔚老人敬军礼见到90岁的抗战老兵陈登蔚的时候,老人正躺在床上,生活起居需要人照顾。别看我爸现在身体虚弱,年轻时在战场杀敌可是一把好手呢!老人的儿子说道。陈登蔚老人1926年4月6日出生于乾县梁村镇,自幼聪颖好学,早年曾就读于乾县师范学校。老人给我们讲,他是自愿参军的,那年他17岁,正在师范学校读书。当时,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来源:共产党员网
2021-01-14 11:14:52
王林征,1933年3月出生在绥德县四十里铺镇王家石畔村。幼时家贫,懂事的王林征从七八岁起就帮着父母在家砍柴、放羊、拾粪,只在闲下来的时候跟着村里的老人念些百家姓、三字经。这样的日子虽苦,但一家人在一起也算安稳。打从记事起,王林征就经常听往来于绥德县城的大人说起日本鬼子的飞机又把延安、清涧炸了,说日本人在中国实行惨无人道的烧光、杀
来源:共产党员网
2021-01-14 10:58:54
1933年,刘旺祥出生在陕西省清涧县王宿里村。1944年1月,正是天寒地冻的时节,刘旺祥就穿了一件破烂的旧棉衣,裤子还短了一截,来到绥德县东阳区政府(现在的玉家河)报名参军,11岁的他被分配到陕甘宁边区医院当勤务兵,负责院部首长的内务。去延安的路远比今天漫长而复杂,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山,越过了多少道川,走了几天几夜才到了延安。第一次
来源:共产党员网
2021-01-13 09:31:56
五里机场在抗日战争时期,是阻挡日机飞往重庆等地轰炸的空中前哨,是安康人民抗战的主阵地。在五里机场,中国空军第三航空大队与美国第十四航空大队第68联队(飞虎队一部)的200多名飞行员和600多名地勘人员,让梦想从这里起飞,把热血和激情抛洒在这里,谱写了一曲中美联合抗日的凯歌。在中美联合抗日的岁月里,由于中美语言障碍,翻译工作就显得尤
来源:抗战老兵口述中心
2020-12-03 10:27:55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说起历史,说起经历,那些当年参加抗
来源:国学大师
2020-11-09 16:25:13
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75年前,当中华民族陷入危难,风华正茂的他们,用血肉抵挡日军的枪炮,用青春守护着民族尊严,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存亡,从而成就了我们今日的繁荣与和平。75年后,他们或离我们远去,或已风烛残年,却依然用灼热的目光,期盼着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硝烟未曾远离,英雄永远在场。
来源:新疆退役军人
2020-09-19 11:11:38
肖广义,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少华乡肖场村。是原国民党军队的一位普通士兵。曾参加过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豫南战役、武汉保卫战等。在抗日战争中为国家,为民族,为抗击日寇侵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维护了一位中国军人的民族气节。华州农村 张文摄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日军不断向南扩侵。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暴发。肖广义所在部队
来源:华州文史荟萃
2020-07-19 11:03:50
2020年5月25日,志愿者采访到98岁的何胜(又叫何兴胜 盛)老兵。何胜(又叫何兴胜 盛)老兵是陕西人,15岁前往陕甘宁边区求学,后被推荐入伍加入了隐蔽战线赫赫有名的军委二局,成为一名业务精通的听风者高手,抗战期间屡建奇功。何老记忆超群,表述清晰,甚至能精确而详细的讲述出一些重大历史时刻里的每一天每一人每一细节。何老还给我提供了很多珍
来源:谢家俊 文/图:薛刚微信朋友圈
2020-07-02 10:27:01
无论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生活艰苦的和平年代,他都从未被苦难挫折所打倒,始终冲锋陷阵,多次立功受奖。工作上,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生活中,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对党和国家始终保持一颗赤诚之心。虽然他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不屈不挠、勇于担当、不怕艰险、乐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将永远长存。他就是抗战老兵周脉田。出生于1928年5月的他,幼年
来源:铜川日报
2020-04-26 14:42:52
刘怀斌(原名刘振英),1920年农历二月初六出生于宜君县尧生镇东舍村。1937年底在赵寿山部队三十八军独立四十六旅四十二团直属炮兵连当兵,在河南、山西一带抗击日寇七年多,参加过江峰、中条山、吉山等战役,尤其是中条山战役,亲眼目睹抗日英雄们跳黄河的场景,是此次战役中少数幸存者之一。战争中刘怀斌右眼受伤失明,双耳听力丧失,1945年因伤残回乡
来源:铜川日报
2020-04-26 09:55:13
父亲一生忠心向党,我们兄弟姐妹从小就听他讲革命故事。爱国爱党爱人民,已成为我们的家训。张越的儿子张文波说。张越,1919年生于陕西省旬邑县底庙镇西牛村,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6月,张越在陕甘宁边区保安处情报人员训练班学习,同年底结业,开始在对敌斗争的前沿阵地开展工作。张越在边区长期与敌特分子斗智
来源:人民网
2020-04-17 09:08:58
1917年6月7日,他出生在西安六村堡南皂河村一个贫困家庭,父亲为了生计忙碌不息而英年早逝,于是母亲带着他在西安城里靠要饭维持生活。1934年的一天,流落街头的他遇到一位好心军官,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他是故事的主人公,叫王志恭1934年西安大旱成灾,我和母亲、弟弟只能露宿街头靠乞讨维持生活,是一位好心军官看我长得机灵,要带我回
来源:中国历史故事网
2019-12-03 10:18:48
老兵徐光合,94岁,柞水人。1939年参军,1940年补充到38军17师101团,1941年在河南被打散后加入38军35师103团3营8连任排长。日本投降后,徐光合回到家乡陕西以务农为生,现居住在西安市八仙庵附近的社区。通过采访,老人向笔者口述了战争时期的惨烈,告诫年轻人,不忘历史不忘国耻。老兵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情况(摄影:杨一南)1939年日本帝
来源:腾讯网
2019-01-07 09:12:41
张义,1928年出生,陕西佳县人,1945年参加工作,省司法厅离休干部。1945年我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被选到中央机要局做冀东台的明码译电员。那会的机要有保密制度,管理比较严格,不得互相传阅,属于封闭状态。译电员不让随便出去,休息时间也不固定,随时有电报就要上班。休息的时候也互相不能谈工作,有些重大消息,知道的早也不能说。
来源:青海新闻网
2018-12-06 14:30:42
老兵徐光合,94岁,柞水人。1939年参军,1940年补充到38军17师101团,1941年在河南被打散后加入38军35师103团3营8连任排长。日本投降后,徐光合回到家乡陕西以务农为生,现居住在西安市八仙庵附近的社区。通过采访,老人向笔者口述了战争时期的惨烈,告诫年轻人,不忘历史不忘国耻。陕西愣娃毅然参军 奔赴前线和日军拼杀1939年日本帝国主义侵
来源:腾讯网
2018-11-28 10:10:36
1937年7月,卢沟桥畔的炮火把我逼出了学校大门,使我成了一个失学学生;1938年6月,黄河花园口一声爆破,我的家乡迅即沦为泽国,迫使我不得不离乡背井,成为一个四处讨生的流亡青年。从此,对日寇的国仇家恨便根植于我的心灵深处。1939年2月当我流亡到洛阳之际,适逢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招生,经报考被录取,于3月4日在洛阳西工集中,我遂被编入第十六期第
来源:《黄埔》
2018-11-16 16:45:47
老兵档案刘玉珠,1918年生于陕西安塞县。1935年参加刘志丹红军先锋队;1939年至1946年陕甘宁边区保安团2连8班战士;1946年至1952年延安警卫连连长;1953年在安塞公安局任职,后到延安司令部扫盲班学习3年;1956年至1967年任甘肃省会宁县韩集公社书记、民政局局长、副县长等;1967年退休,一直生活在会宁县。刘玉珠抗日圣地从1939年开始,日军华
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
2018-11-10 10:05:44
人物简介:王蒙芳,1919年生于西安市西郊三民村,17岁时入国民革命军38军177师,后随部队赴中条山抗日前线,守卫中条山近三年之久。期间参加6·6战役、4·14战役等惨烈战役。1940年10月随部队离开中条山调防河南,后又参加豫中会战,豫西鄂北会战等,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乡务农。王蒙芳老人1919年生于西安市西郊三民村,17岁时当兵,因为有点文化被
来源:抗战老兵口述中心
2018-10-26 16:30:00
白备伍原名白庆云,1909年11月9日出生于陕北佳县南区白家岭。白备伍在李鼎铭创办的小学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启蒙教育,15岁时在父亲支持下往北平进中学读书。1934年他回到家乡,以医院为依托,积极为红军和游击队救伤治病。1934年2月间,白备伍由陕甘宁特委书记郭洪涛和艾楚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白备伍到陕甘宁边区医务处,在傅连璋同志领导下...
来源:《大江南北》
2018-09-21 15:44:31
"陕西楞娃"率敢死队袭敌营 见证日本投降99岁高龄的王志恭老人身体还算硬朗。女儿王冠军拿着老人的荣誉证书跟老人回忆曾经往事。王志恭曾经获得的荣誉奖章。1917年6月7日,他出生在西安六村堡南皂河村一个贫困家庭,父亲为了生计忙碌不息而英年早逝,于是母亲带着他在西安城里靠要饭维持生活。1934年的一天,流落街头的他遇到一位好心军官,从此改变了他的...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03-30 13:36: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刘庆为
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E-mail:tougao#krzzjn.com(#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