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强调,抗战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要做好战争亲历者头脑中活资料的收集工作,抓紧组织开展实地考察...
2019年11月13日 05点11分
No.1
饿死不吃军粮的民夫,冒着生命危险运送抗战物资的南侨机工,临危受命的县长张问德,一心献国的爱国侨领梁金山,写下中国拉贝日记的马力生——他们是普通的中国人,更是千千万万抗日志士的缩影。从他们身上,我们...
2019年08月23日 09点08分
No.2
方国元,字光汉,籍贯云南省沾益县,汉族,于1919年生于播乐乡偏山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方石匠是个勤劳的农民,兼做小商小贩,经营日用百货、针头线脑、笔墨等等。方国元幼年时,放牛放猪,背柴背草,赤着脚走路...
2018年11月15日 04点11分
No.3
蔡嘉仁,1926年2月12日,出生于云南省墨江县一个普通平民家庭。16岁时,投笔从戎,成为黄埔十九期学员。1944年,在军校期间,参加了龙虎关阻击战,重创日军。抗战胜利后,返回家乡,以教书为生,直到退休。1926年2...
2018年10月23日 04点10分
No.4
施平,1911年11月出生出生,云南大姚县人;1937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1月入党;1951年8月任中共中央华东局青委副书记、华东团工委副书记、代书记;1953年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党组负责人;1978年任华东师范大学(...
2018年10月08日 02点10分
No.5
1940年我从昆明考入铁路电训班,当时是叫滇缅铁路工程局。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后改督办公署,从禄丰迁来弥渡。其机构之庞大,人才之众多,在弥渡历史上是罕见的。现将本人见闻分述如下:一、因何赶修滇缅铁路卢...
2018年04月24日 03点04分
No.6
不久前中元节,王之全由女儿陪同去到松山和腾冲等地,悼念父亲,缅怀战友。王之全退休至今,每年都要回到松山和腾冲等地悼念祭拜。当他
2017年09月16日 04点09分
No.7
若非亲耳再听老人讲述往事,真的很难相信,这位已经88岁、慈眉善目鹤发童颜的老人,竟是当年从滇西抗战的硝烟中凯旋的抗日女战士。
2017年08月22日 05点08分
No.8
民政部曾发布关于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有关意见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不少云南老兵在听到消息后更是老泪纵横。老兵们在接受
2017年08月10日 11点08分
No.9
西南联大校门文|王德懋王列先转自《文史天地》杂志总第215期(微信ID:wenshitiandi)1投笔从戎1944年初,抗日战争到了关键时期,国民政府为满足战争的需求,于1944年发布命令,征调中央大学、西南联大等几所
2017年03月25日 11点03分
No.10
中国驻印军飞越驼峰时机舱太冷,战士衣衫单薄抱成一团用体温取暖在印度的恰尔肯德邦小镇兰姆伽,有一处神秘的中国军队公墓,长眠着众多在二战中为国捐躯的中国官兵。在地图上,这是一个被忽视的小圆点。
2016年12月18日 10点12分
No.11
8年,一寸河山一寸血。经历过,就会刻骨铭心。能打得小鬼子投降,谁不高兴……8月21日上午,在位于渝中区七星岗的黄埔同学会,87岁的黄埔老兵刘永庆忆及往事,不禁唏嘘,说到动情处,更是眼含热泪。
2016年11月09日 10点11分
No.12
杨毓骧展示战友年轻时的照片(左)。杨毓骧年轻时在印度基地拍摄的军装照片(右)。全套英美装备的中国驻印军,此时其战斗力已超过日军了。1944年6月5日凌晨,昆明的街道上还没有什么行人,一队穿着灰色棉军
2016年08月01日 04点08分
No.13
抗战老兵卢彩文在云南腾冲国殇墓园里拜祭战友(7月21日摄)。90岁的抗战老兵卢彩文身体硬朗,走路昂首挺胸。抗战老兵卢彩文在云南腾冲家中练习书法(7月20日摄)。抗战老兵卢彩文在云南腾冲国殇墓园里拜祭战友
2016年07月15日 03点07分
No.14
李玉宵-记者能找到的张炳芝照片唯一的照片(摄于2002年)她是滇西地区唯一健在的抗战女兵;她深居简出,不为人知;她拒绝媒体采访,拒绝记者拍照,两次扔掉记者送来的礼品;她又是虔诚的佛教徒,日常家务之余
2016年06月14日 10点06分
No.15
老兵档案杨毓骧1926年出生在云南省保山地区施甸县的一个农村家庭1944年报名参军1944年6月从昆明乘机飞驼峰航线,到达印度兰姆伽军事基地,编入中国驻印军重兵暂汽一团,学习驾驶汽车
2016年06月08日 02点06分
No.16
周永光采访时间:2005年4月28日采访地点:云南省腾冲县见证人:周光永1931年生,云南腾冲县人,在滇西抗战时加入便衣队,俗称娃娃兵,经常深入沦陷区搞情报和侦察。■两个日本兵竟然当着母亲的
2016年05月30日 10点05分
No.17
在江东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朱铭富老人回忆过往14岁闯荡上海,被同盟会最早成员之一吴亚男认作义子●18岁,糊里糊涂被征兵,成了国民党军统特务●20岁,被送上淞沪会战战场,随后参加南京
2016年04月05日 04点04分
No.18
2016年02月20日 10点02分
No.19
70多年前,我是带着眼泪在空中飞行;如今,回到阔别近70年的‘第二故乡’,坐在飞机上的我忍不住地掉眼泪。那些山啊,太熟悉了,日日都念着的。20日,坐在新开馆的昆明飞虎队纪念馆里,95岁的
2016年01月08日 03点01分
No.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6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网站建设:刘庆为
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E-mail:tougao#krzzjn.com(#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