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絮旭,原名陶崇俊,安徽合肥人。其大哥陶子贞是黄埔军校6期学员,曾追随卫立煌在山西抗日。其三哥陶一鸣是黄埔军校13期学员,在南京保卫战中负伤去世。 步行千余里参军报国 1943年,在河南邓县读高中的陶絮旭从报纸上看到国民党征兵公告,上面写着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抗日救国口号。怀抱救国理想的他毅然退学,步行1000多里去湖北
来源:共产党员网
2021-02-25 10:58:16
有这么一位老人,他年逾90,仍精神矍铄,每天读书看报,关心时政;他身经百战、战功显赫,依然保持优良家风,对自己、家人严格要求;作为一名离休老干部,他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特殊要求。他就是永不褪色的抗日老兵,五级革命伤残军人、湖南省地勘局414队离休老干部梁邦武。特殊材料制成的战士梁老祖籍安徽,生于1924年,1945年参加叶挺、陈毅领
来源:共产党员网
2021-01-15 14:37:31
兵团第二师34团有一名92岁的抗战老兵肖春福,是全团乃至全二师干部职工群众心目中的英雄。肖春福,1925年生于安徽郎溪,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在新四军六纵队五四团三营九连参加战斗,先后在安徽、江苏、山东、河北、江西、河南、山西、四川接连战斗。1950年,肖春福带着250个劳动改造人员来到新疆,最后在34团
来源:共产党员网
2021-01-14 09:44:11
1938年,中国抗日军队在江西德安县境内歼灭了日本军队106师团等四个联队共17700余人,俘虏100余人,取得了与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鼎足而三的万家岭大捷。日前,万家岭战役亲历者、现年93岁抗战老兵徐光林告诉中新社记者,万家岭战役打得很惨烈,我们誓死保卫阵地,剩下一个兵也不能撤退!在徐光林家中,客厅的一角整齐地摆放着志愿者赠送的抗
来源:抗战老兵口述中心
2020-12-16 14:39:37
姓名:谢广金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属猴,1920年籍贯:安徽省颍上县家庭住址:安徽省颍上县江口镇子女情况:2子1女婚姻状况:老伴2011年去世经济状况:农村养老金每月70元生活状况:自己生活入伍地点:颍上县新集镇部队番号:92军骑兵8师师部工兵连部队长官:第一任军长李仙洲,第三任姓张(30-4
来源:王广建
2020-12-09 09:40:58
【老兵档案】姓名:班梦阳籍贯:安徽巢县出生:1927年事迹:1942年参加新四军,曾经潜入敌军,智取情报军火15岁虚报年龄参加新四军,入伍一年就成功地混入敌营智取军火。提起那些年抗战的事,1927年出生在安徽巢县的老新四军班梦阳至今仍热血沸腾。近日,安徽商报记者在省立医院的干部病房中见到了这位智勇双全的老英雄,听他讲述
来源:国学大师
2020-11-11 15:12:56
我骑上俘获来的日本大洋马,跨上夺取的东洋指挥刀,溜达在红霞满天,晚风吹拂的原野,手中不离汉唐时代的边塞诗。回忆起七十多年前抗日时奋勇杀敌的场景,102岁高龄的老人沙南洋依然精神抖擞。当时有一身少林外家功夫的沙南洋投身皖东抗日游击支队(后并入新四军),他闯龙潭、入虎穴,刀头舔血、枪口夺命,与日本鬼子拼死肉搏。正是千千万万个沙南
来源:炎德文化
2020-11-01 16:37:00
鄞州区塘溪镇的童村村口,站着一位满脸皱纹的白发老人,目视前方蜿蜒的溪流,陷入沉思。他叫童玉才,今年94岁了,是黄埔军校17期步科的学员,曾参加过豫西会战,在三门峡阻击过日军。老人在童村的居室不大,但收拾得井井有条,桌前摆放着一盒奖章和两张泛白的照片,床上的被子叠得方方正正,透露出屋主的身份。这是我写的回忆录,还在补充材料
来源:中国宁波网
2020-11-01 15:46:10
小小徽章胸前挂黄井贤家住阜阳市颍泉区苏集镇。当记者走进他的小房子时,老人躺在一张床上,看起来精神不太好,但得知有人来看望自己,他显得很热情。黄井贤告诉记者,他原本身体还算不错,前段时间不慎摔伤了腿,每天都是儿子儿媳给他送饭。当记者询问抗日经历时,黄井贤一下精神了很多。他似乎忘记了伤痛,不顾劝阻地坐了起来,拿出一件整洁
来源: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2020-11-01 15:15:02
一家三兄弟都是黄埔生老人的大哥名叫陶子贞,是黄埔军校6期的优秀学员,后来成为国民党陆军将领。抗战时期,陶子贞曾追随合肥同乡——抗日爱国将领卫立煌在山西抗日战场上抵御日军。大哥比我年长20岁,是我一直追随的榜样。陶老说大哥从军后,他的三哥陶一鸣也考入黄埔军校,成为该校第13期学员。后来,陶一鸣还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日军攻陷南京后
来源:中安在线
2020-11-01 15:01:10
老兵阮万钧据安徽商报讯 14岁参加新四军,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战争……芜湖抗战老兵阮万钧不但亲历了一段段难以忘怀的历史,更见证了我军的辉煌历程。离休后,阮万钧更是发挥余热,义务为群众和学生作光荣传统报告几百场,先后多次被省市表彰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被安徽省评为精神文明十佳先进个人,被共青
来源:中安在线
2020-11-01 14:17:20
记者采访离休干部陈筱儒。□宁波日报记者黄合海曙记者站毛一波通讯员孙伊琼寻访地点:高新区新明街道滨江社区寻访内容:上世纪40年代前后参与抗日战争的经历讲述人:陈筱儒,94岁,离休干部,抗战老兵午后,天气有点闷热。94岁的陈筱儒靠在木质的座椅上,头发灰白,身形消瘦,虽精神头还不错,但听力已大不如前。那是一段我终
来源:中国宁波网
2020-11-01 10:30:18
徐东旭记忆力很好,回想起那段烽火岁月,仍然历历在目。1927年3月,徐东旭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家中弟兄三人,他排行老大。小时候,他很早就开始干农活,苦是苦了点,但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日子勉强过得去。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安庆沦陷。10岁的徐东旭,第一次有了战争的记忆。1938年6月,日军侵入潜山县境,在源
来源:安庆新闻网
2020-10-30 11:31:08
虽然过去70多年,但战场上的事,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在濉溪县临涣镇徐楼村,92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孙永夫听说记者来采访,一下来了精神。1925年出生的孙永夫,是临涣镇徐楼村人。参军之前,家里很穷,父母生了4个孩子,他排行老小。没上过学,也不识字,早年跟着父亲打打杂、干干农活。1944年,听说附近有招兵的,能打鬼子还有馍吃,就参加了革命。
来源:淮北新闻网
2020-10-27 11:19:49
年近九旬的抗战老兵赵礼文住在庆相桥余庄的一处小院里,除了耳朵有些背外,身子骨还算硬朗,言谈也很明白清晰。八一前夕,听说记者来采访,赵老一下来了精神:武器和敌人不能比,悬殊太大。最后为啥能打赢?不打,家就没了……1928年出生的赵礼文,是濉溪县韩村镇人。参军之前,家里很穷,父母生了3个儿子,他排行老二。没上过学,平时跟着父亲打打
来源:淮北新闻网
2020-10-27 10:51:53
1923年,汪鸿焜出生在安徽大西乡九里冲,他的家乡是个三面环山、风景秀丽、远离战乱的世外桃源,但国难当头,当地仍有不少的开明人士心系国家,汪鸿焜的父亲便是其中之一。父亲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讲爱国故事,在父亲的影响下,汪鸿焜很早就立下了从军报国的志愿。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年仅14岁的汪鸿焜听到消息后,立马在当地参了军。在部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10-17 10:10:02
王锦华,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1938年,家乡被日军占领,日寇四处烧、抢、奸、杀,不甘沦为亡国奴的王锦华和几个兄弟找到了谭希林、曾希圣领导的新四军皖江支队要求参军,抗战杀敌。1943年4月,王锦华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农民家的孩子,在新四军的革命大熔炉中锻炼成长,先后在七师五十六团一营三连任班长、排长、连长。王龙岗消灭据点首战大捷
来源:浦城新闻网
2020-10-15 14:23:06
新华网郑州2015年9月2日电(记者马意翀) 他,96岁高龄,十几岁加入抗日队伍,历经多场战争洗礼,两次负伤死里逃生,说起往昔峥嵘岁月依旧滔滔不绝。他,常年关心年轻人成长,至今仍保持良好作息习惯,步履矫健、精神矍铄,养花、上网、读报毫不落伍,在朋友、晚辈眼中是一位紧追潮流的老顽童。如今,这位96岁的老英雄又接到了新的军令:赴北京参加
来源:建阳新闻网
2020-10-15 10:43:51
李致仁与养护院管理员、护士谈笑风生。漳州新闻网讯(徐东升 文 图)正兴新来福养护院住有一位抗日战争时期的防化排毒老兵。8月29日,笔者闻讯前往正兴医院住院部11楼的新来福养护院,拜访了97岁的抗战老兵李致仁。谈起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李致仁精神抖擞。家住芗城区东南商贸城东区的李致仁,1928年2月出生在安徽省黄山市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2020-10-13 16:02:02
山河破碎,家园沦丧,有一个保家卫国的信念让他们挺身而出。奋不顾身,浴血奋战,用一种舍生忘死的精神拼搏出和平年代。要问他们是谁?他们是抗战老兵。历经兵荒马乱,方惜民安国泰,如今的他们仍在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份责任与担当。记者从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了解到,我省目前健在的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还有1300余名。在中国人民
来源:市场星报
2020-10-13 08:53: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刘庆为
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E-mail:tougao#krzzjn.com(#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