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我怎样写起杂文来的
2019-12-10 14:27:24  来源:选自《骨鲠集》  点击:  复制链接

  “五四”以后,我常常看新文艺作品,尤爱看散文、随笔之类,而鲁迅的散文,更为我所钦服。一九二六年我在广州。那时候正值北伐,广州是革命的策源地,情绪尤为紧张,报章杂志都刊载着鼓吹革命的文章,内容无非是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等,我看得有点腻厌。刚巧鲁迅到广州来了,我很盼望他能够发表些杂感一类的文章,让我换换口味。等了很久,不见他有文章发表,我便写了一篇《鲁迅先生往那里躲》,投给一个报纸的副刊(叫做《新时代》),下一天就刊出来了。那篇文章的内容,无非是怂恿他写文章,但没有什么反响。不久,我就离开广州了。到了下一年,我在《语丝》上(?)看到鲁迅的一篇文章,题为《在钟楼上》,是叙述他在广州时候的情形的。文中提到我那篇《鲁迅先生往那里躲》——

  大约就在这个时候,《新时代》上又发表了一篇《鲁迅先生往那里躲》,宋云彬先生做的。文中有这样的对于我的警告:“他到了中大,不但不曾恢复他呐喊的勇气,并且似乎在说:在北方时受着种种压迫,种种刺戟,也就无话可说了。噫嘻!异哉!鲁迅先生竟跑出了现社会,躲向牛角尖里去了。旧社会死去的苦痛,多多少少放在他眼前,他竟熟视无睹。他把人生的镜子藏起来了,他把自己回复到过去时代去了。噫嘻!异哉!鲁迅先生躲避了”。而编者还很客气,用案语声明着这是对于我的好意的希望和怂恿,并非恶意的笑骂的文章。这是我很明白的,记得看见时颇为感动。因此也曾想如上文所说的那样,写一点东西,声明我虽不呐喊,却正在辩论和开会,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只吃一条鱼,也还未失掉了勇气。《在钟楼上》就是预定的题目。然而一则还是因为辩论和开会,二则因为篇首引有拉狄克的两句话,另外又引起我许多杂乱的感想,很想写出,终于反而搁下了。(以下写他对于叶遂宁和梭波里的自杀的感想,不具引。)

  原来我那篇短文居然被鲁迅所注意,而且把它记下来,而且说“记得看见时颇为感动”,这使我感到意外的喜悦。那时候我颇想写些杂感,投给《语丝》,但因为正在替商务书馆选注《资治通鉴》,终日埋头在旧书堆里,既无所感,也就没有写出什么来。以后在《申报》的《自由谈》和《立报》的《言林》里,曾发表过些杂感,但总共也不过四五篇而已,这时候就有朋友向我劝告了:劝我多读书,少写这一类文章,因为写这类文章,容易招怨,容易贾祸。朋友们好意的劝告,我当然是接受的,所以以后就没有写什么。

  抗战迫使我离开上海,把我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一九三八年的春天,我到了汉口,情绪紧张得很,而对于现状颇多感慨,刚好朋友S君在香港编《立报》副刊,常常写信来要文章,我便写些杂感寄去。不久《国民公论》出版,他们特辟《寸铁》栏,要求我写些杂文,我只得勉强应命。其后国军西撤,我转辗到了桂林,《国民公论》在桂林继续出版,我也常常替他们写些杂文。那时候艾青主编《广西日报》副刊《南方》,我觉得他编得大方、谨严,便投了几篇稿子去,陆续被登出了,而且从此和艾青认识。他赞美我的杂文,多方鼓励我写。人究竟是有感情的,他鼓励我,赞美我,我对于他不免有知己之感。但此后我写文章特别郑重;有时候写好了自己看看不满意,往往丢掉,不给它发表。因为我觉得文章写得很草率,没有内容,是对不起朋友的。一九四○年八月《野草》出版,更多给我以发表杂文的机会。不过这一二年来,生活平淡。思路渐渐狭窄,虽然想写,却写不出什么来。

  我的朋友H君,曾经批评过我的杂文。他说,“鲁迅的杂文是投枪,是匕首。他打击敌人,总是击中敌人的要害,给敌人以致命伤。你的杂文就没有这种力量,你击不中敌人的要害,”他又说,“根本原因在于对事物观察得不深刻,不深刻就肤浅。所以写的杂文,往往浅露而少含蓄,浮泛而不深入。”这种直率的批评,我完全接受,而且很感谢他。但我以为我写的杂文还有一种短处,就是喜欢搬弄古典陈语,说得坦白一点,有好多地方简直是以艰深文其浅陋,使年青的读者看了不了解,而学术修养较深的人,读了又不免齿冷。这是没有办法补救的,我的学力和识解力限制了我。

  我杂文虽然写不好,却也居然引起一部分人的憎厌。曾有一位老作家,见我写杂文的时候,用最厌恶的神情对我说,“算了罢,写这些老气横秋的文章!”我知道憎厌我的杂文的,不止这位老作家。他们的心情我是了解的:第一,我不会写小说、剧本或诗歌,又不懂得文艺理论,只会写些“老气横秋的文章”,在老作家看来,自然是不入眼的。第二,自鲁迅写下许多杂文以来,杂文也算是文艺作品了;像我这样只写写杂文的人,有时候也居然被错认为文艺作家,这是有伤老作家的尊严的,因此对我不仅讨厌,简直憎恨了。第三,杂文总不免带有讽刺性,有时候触着了人家的痛疮,就引起人家的厌恶与憎恨。而第四,我世故太浅往往凭一时兴会,妄发有伤作家尊严的议论,使他们对我愈加憎恨;例如我曾发起研究某一作家的作品,便引起极大的反响,至今诅咒之声,尚隐约可闻。其实这些厌恶与憎恨,也是多余的,我没有要做文艺家的野心,不想坐作家的交椅;文坛宽阔得很,老作家们大都久已占定了地位,让我在空隙处小小驰骋一下,也不见得就伤犯了作家的尊严,侵犯了作家的地位,何必这样腐心切齿呢?

  我明知道厌恶、憎恨我的人并不在少,但不想改悔,以后还要继续写我的杂文。理由很简单:第一,骨鲠在喉,一吐为快;第二,我相信鲁迅的话,“说话说到有人厌恶,比起毫无动静来,还是一种幸福”。

  一九四二年二月于桂林

  (文献出版社1942年9月版)


作者宋云彬

责任编辑:李谷灿 最后更新:2019-12-10 14:28:3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从章太炎谈到刘申叔

下一篇:〖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杀人方法种种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