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流亡曲
2019-10-06 17:20:38  来源:白朗  点击:  复制链接

  虽然是冰天雪地的塞北,然而我爱它,我并不曾感到冷的难熬,我们是习惯于那种气候的。有谁相信呢,这温暖的南国,冷起来,反而有时使我招架不住了。那阴霾的天,好像寡妇的脸,悲凄而憔悴。风,夹着恼人的冬雨,凉森森的,一直吹入骨髓,肌肉永在痉挛着,痉挛着,连脑子里的血液都凝结了。怎么也伸展不开胸腰,仿佛一个胆怯的战士,总喜欢缩着脖子,因此,一到天冷的时候,人就显得矮小了些。

  长江里混浊的水还在不息地奔流。松花江呢?那清澄的液体却早已结成坚实的冰了。每逢我横渡长江的时候,望着那起伏着的波涛,我的冥想远驰了,让长江里的浪花把它涌送到松花江畔吧,我怀念起平明如白银般的松花江面和那穿行似梭的犁,多么爽畅呵!坐在那软绵绵的铺着皮褥的爬犁上面,箭一样的在冰面上滑行,那比汽车更快,也比汽车更舒适些。清新的风拂着裸露的面庞,会使你的头脑特别清醒。我常坐在爬犁上面运用着思维,在想着一篇小说的结构。

  我不是生在松花江畔,然而松花江是我的第二故乡,它给予我许多温暖,也给予我许多痛苦,然而是多么宝贵的人生经验!我仿佛一颗刚出土的嫩苗,经过了松花江水的灌溉,才慢慢地成长起来、坚强起来。因此,除了故乡之外,我更爱松花江,我怀念我的第二故乡,有时,更甚于生我的沈阳。

  这时候,似乎不该是怀乡的时候了,倭奴的炮火已经轰遍了中华的领土,烽火漫天起来,辗转流亡的孩子们,还有什么资格与余暇,永在忆想着蹂躏在敌人铁蹄下的故乡呢?

  竭力、竭力地想把它忘却,不让宝贵的脑汁白白浪费,然而,怎么能够呢!两三年来,总在流亡的人群里生活着,尤其是近几个月,许多的朋友——都纷纷地让敌人迫出了家乡,做了逃亡之客。骨肉离散了,家园里正驰骋着敌骑。大家聚在一起,谈起来,常是把话题引到个人的故乡去;故乡里的骨肉,故乡里的田园;故乡里患难的同胞和朋友;尤其是那无尽的富源哪,使人怎能忘怀呢?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楼上忽然流行起《松花江上》那支流亡的歌曲。那些日子,仿佛大家都有着说不出的苦闷,文章不能写,也很少交谈,整天只是仰起面孔胡乱地哼着。

  老杨唱,老陆唱,后来,竟连从不唱歌的老太太也唱起来了,唱着,唱着,她便深深地打着沉闷的唉声。

  日里唱,睡在床上也唱,总之,只要一有空闲,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个唱,大家便都习惯地随唱起来。于是,这支感人的歌子时刻地回荡在我们楼上的两间房子里。它已经变成了我们的口头禅,变成了孩子的催眠曲。有一次,住在楼下的舅父问我:

  “你是高兴呢,还是发愁?怎么半夜里还在唱歌?

  “我是哄孩子睡觉呵!”

  “怪不得,夜夜我都听你唱‘森林煤矿,大豆高粱……’”舅父说。接着他又惋惜地叹了一声:“唉!真可惜,咱们东北那么多的富源,如今,都让小鬼子享受了……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回去呢?”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无意中我又唱了起来。

  舅父摇了摇头,又打了一个唉声。

  不久,这流行病也传染到了舅父,舅父也常常在楼下唱了。起初,大家是从头至尾一句不漏地唱着,后来,也许是嫌歌词太长了的缘故吧,竟断章摘句、东一句西一句地乱哼起来;再后来呢,就只剩下最末一段了: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呵,爹娘呵,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即使是真的把故乡忘了,这样一来,又怎能不引起乡思?最喜欢唱的要算老杨了。早晨,大家还没有起床,一睁开眼晴,便可以听到隔室老杨的歌声,更有时,他嘴里嚼着饭,“松花江上”还在他的喉咙里打转。

  歌子唱的烂熟了,自己都好像感到了烦厌,老杨常常一个人在他的房里自言自语:

  不唱啦,老唱这伤心的歌又有什么用呢?

  刚唱了半句,便自已下着警告,于是,歌声马上截住了;可是,过不了一刻,又照例唱了起来。

  “不唱啦,老唱这伤心的歌有什么用呢?”我学着他的口吻警告他。

  隔着板壁,老杨带着伤感的音调说:

  “真的,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不唱这伤心的歌子呢?或许能有那么一天?”

  “有的,怎么没有?打回老家去呵!”我坚定地确信地答着。“对啦,我们应该拚着命打回老家去,那时候,我们就不唱这个歌了,那时候,我们将摇着祖国的大旗,高唱凯旋的歌子踏上故乡的土地……你说,到了那一天我们应该怎样高兴呢?”“字典里怕是找不出形容那种高兴的字吧?

  (选自《西行散记》,商务印书馆1940年6月初版)


作者白朗

责任编辑:李谷灿 最后更新:2019-10-07 09:52:2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芭蕉

下一篇:〖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祖国正期待着你——遥寄故乡的弟弟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