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不屈的民主斗士邹韬奋
2021-02-20 14:57:59  来源:人民网 作者:熊爱军  点击:  复制链接

  邹韬奋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忠贞的民主主义战士、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出版家,一生爱国,以笔代枪,不畏强权,经历坎坷,六次流亡,颠沛流离,不屈不挠。他光辉而短暂的一生是知识分子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典范。

  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从1922年开始,邹韬奋在中华教育社专门从事职业教育工作。1926年10月,担任中华职业社机关刊物《生活》周刊主笔的王志莘另谋他业。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黄炎培的推荐下,邹韬奋接手《生活》周刊,踊跃地走上记者编辑的岗位,实现了他一直以来做一名新闻记者的愿望。《生活》周刊旨在传播职业界的消息和言论,刊载有关职业教育和职业修养方面的文章。在邹韬奋的主持下,《生活》周刊从内容到排版等都有了很大的创新,发行数量也随着内容的改进而逐年增加。邹韬奋接办3年,订数2000多增到4万份。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东三省。邹韬奋于九一八事变前几个月,本着爱国热忱,反复向当局呼吁,向大众揭露亡国危机的严重性和迫切性。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邹韬奋倾尽全力,把《生活》周刊作为动员的号角,每期都用大量篇幅,揭露日本强盗的残暴行径,对不抵抗主义的方针和政策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报道中国军民愤怒抵抗的消息,并督促有关各个方面立即行动起来一致抗日。

  1932年,日本进攻上海,发动了一?二八事变。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蒋光鼐和蔡廷锴奋起反击,开始了著名的淞沪抗战。上海的抗日救国浪潮日益高涨,邹韬奋和他领导的《生活》周刊的同事们,都成了抗日救亡的积极参加者。这时的邹韬奋既要奔赴前线慰问将士们,又要参加后方的各种服务活动,白天奔波不止,夜晚又写作不停。他恨不能分身为几人投入这抗日热流,以倾尽自己的全部力量。《生活》周刊也变成全国闻名的坚决主张抗日救亡的刊物,销量激增到12万份,这是当时任何报刊都没有达到的。同时,邹韬奋深深感到自己主编的周刊,已不能适应现实的要求,又加编了《紧急临时周刊》。

  国民党当局当时正在对共产党和革命力量进行军事上和文化上的“围剿”,对主张抗日反对内战的报刊视为眼中钉。黄炎培是《申报》的董事长,而《生活》周刊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机关刊物,都与黄炎培有关。蒋介石把黄炎培申斥一顿,要《申报》和《生活》周刊改变态度,拥护国民党,否则就要查封。在蒋的高压下,《申报》再不登批评国民党的文章。关于《生活》周刊,黄炎培要求邹韬奋改变政治态度,否则声明与中华职业教育社脱离关系。邹韬奋坚决拒绝改变政治态度,同意与职教社脱离关系,由他自己负责办下去。

  国民党政府对《生活》周刊的态度,也是前后变化的,先是称赞,后是恫吓,进而下令禁止邮寄,直到最后查禁。邹韬奋在这些伎俩面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说:“我的态度是一息尚存,还是要干,干到不能再干算数,决不屈服。”1931年1月中旬,蒋介石的心腹胡宗南奉命找邹韬奋谈话,两人就抗日问题和《生活》周刊的主张问题,进行了4个小时的辩论。胡宗南企图对邹韬奋施加压力,使其改变立场。邹韬奋义正言辞,毫不动摇。关于抗日问题,邹韬奋说,站在中国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对暴力的武力侵略,除了抵抗以外,不能再有第二个主张。关于《生活》周刊的主张问题,邹韬奋指出,站在中国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站在一个认识清楚中国局势而有良心的新闻记者立场上,对中国前途,认为只有先改变生产关系,而后可以促进生产力,舍此之外,并无第二条出路。胡宗南要求邹韬奋拥护国民党政府,邹韬奋则回答,只拥护抗日“政府”,不论从哪一天起,只要“政府”公开抗日,我们便一定拥护。在“政府”没有公开抗日之前,我们便没有办法拥护。这是民意。违反了这种民意,《生活》周刊便站不住,对于“政府”也没有什么帮助。

  1932年7月2日,邹韬奋在《生活》周刊第7卷第26期,发表《我们最近的趋向》重申中国“只有社会主义的一条路走”。随即遭到国民党政府以“言论反动,诽谤党国”的罪名,下令禁止《生活》周刊在河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邮递,后又在全国禁止邮寄,有的学生因购阅这个刊物而遭逮捕。蔡元培曾经致电蒋介石进行解释,均遭拒绝。后又有人为此事进行“疏通”,蒋介石拿出合订本的《生活》周刊,上面凡批评国民党的地方,都有红笔划了出来,并说:“批评政府就是反对政府,所以绝对没有商量之余地。”尽管如此,在热心读者多方面的帮助下,《生活》周刊的邮包绕过军警特务的监视,利用铁路、轮船、民航等交通渠道,大捆大包地运往各地。

  正当《生活》周刊遭受到种种压力的时候,在胡愈之的建议下,1932年7月,邹韬奋创办生活书店,有了生活书店就可以出版书籍和其他刊物,可以扩大宣传阵地,而《生活》周刊随时都有被国民党封闭的可能。有了书店,刊物即使被封,阵地仍然存在,可以换一个名称继续出版刊物。

  1932年12月,邹韬奋参加宋庆龄、鲁迅和蔡元培发起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推举为执行委员。1933年 6月18日,民权保障同盟秘书长杨杏佛被特务暗杀。邹韬奋的名字也被列入黑名单,经常受到盯梢、恐吓。他每天上下班几次往返经过法国公园,尤其到了晚上,天黑路偏。朋友们替他的安全担心,都劝他暂时躲避一下。他一想也是,不保存自己,怎能有力打击敌人。可往哪里躲呢?何处才是安身之所?看来出国才是唯一的去处。1933年7月,邹韬奋离开祖国,开始了第一次流亡。

  二、“不做陈布雷第二”

  1935年8月27日,邹韬奋从美国回到上海。邹韬奋回国之际,正是国难更加危机之时。日军侵占东三省之后,1935年5月开始,日军大批直接入关,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而国民党政府却“对于友邦,务敦睦谊”。

  邹韬奋出国后,生活书店在徐伯昕的经营下蒸蒸日上。《生活》周刊早已于1933年12月被迫停刊。于是,1935年11月16日,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大众生活》继承了《生活》周刊的优良传统,把办刊物和民族解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作宣传的重要目标,这是邹韬奋高高举起的旗帜。他决不会为反动势力的威胁而摇摆或改变。但是《大众生活》共办16期,历时3个多月就被国民党封闭了。

  12月9日,北平爱国学生和知识分子掀起了抗日救国的一二九运动。消息传到上海,邹韬奋立即予以最热烈的声援。《大众生活》以最大篇幅来反映这个运动,国民党政府十分害怕,使用各种卑鄙的手段,对付《大众生活》,并对邹韬奋进行毁谤和恫吓。

  在短短期间连续发生几桩预谋事件,目标均集中在邹韬奋身上。

  第一桩,特务一再造谣,诬说邹韬奋侵吞1932年《生活》周刊代收各界援助马占山卫国捐款,邹韬奋特请律师代他在报刊上再一次发表启事,并把当年会计师所出证明书一起公布,以事实粉碎这一诬陷。他说:“他们徒然心劳力拙,并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我们只要自己脚跟立得稳,毁谤污蔑是不足畏的。”

  第二桩是,蒋介石指派复兴社总书记刘健群和国民党中宣部部长张道藩为说客,找邹韬奋说话,中间人是邵洵美,约见地点在邵洵美家里。邹韬奋同刘、张一见面,张道藩就发表了长达3小时的演说,邹韬奋静心倾听,却始终不得要领。刘健群则鼓吹的是“领袖至上”一套,不管中国发生什么重大问题,“全凭领袖的脑壳去决定”,“一切全在领袖的脑壳之中,领袖的脑壳要怎样就应该怎样;我们一切都不必问,也不该问,只要随着领袖的脑壳走,你可以万无一失!”刘健群进一步恐吓说:“老实说,今日蒋介石杀一个邹韬奋,绝对不会发生什么问题,将来等到领袖的脑壳妙用一发生效果,什么国家大事都一概解决,那时看来,今日被杀的邹韬奋不过白死而已!”

  邹韬奋针锋相对地回答:“我不参加救亡运动则已,既参加救亡运动,必尽力站在最前线,个人生死早置度外!”同时更明确地告诉他们:“政府既有决心保卫国土,即须停止内战,团结全国一致御侮,否则高喊准备,实属南辕北辙。”要说抗日救亡问题,他说:“救亡运动是全国爱国民众的共同要求,所以即令消灭一二脑壳,整个救亡运动还是要继续下去,非至完全胜利不会停止!”对于所谓“领袖脑壳论”,邹韬奋则直截了当地说:这种领袖观便是独裁的领袖观,和民主领袖观是根本对立的,“民主领袖观是要领袖采取众长,重视民众脑壳,即重视民众的要求和舆论的表现,独裁的领袖观便恰恰相反,只有领袖算有脑壳,其余千亿万的民众算是等于没有脑壳”。这场辩论结束,事情并未就此了结。

  刘健群、张道藩回南京不久,杜月笙又奉蒋介石之命,准备“亲自陪送”邹韬奋到南京“当面一谈”。邹韬奋不为权势所动,坚决回绝。一个和蒋介石走得近的银行家对邹韬奋说:“你拂逆了老蒋的意志,看来只得再度流亡了。”邹韬奋的“胆大妄为”确实令蒋介石大为恼火,准备对他采取行动。处境危殆,邹韬奋考虑再三,不得不再度流亡。前次流亡,负债尚未还清,在经济上无力远行,他只好出走到距离较近的香港。时隔几年后,张群在重庆向邹韬奋无意间透露:“那次接你到南京,是蒋寻奇才,因为陈布雷太忙,要你留在南京帮帮布雷先生的忙。”蒋介石竟要邹韬奋做“陈布雷第二”,殊不知邹韬奋是硬骨头。

  三、“转移工作地点,向前努力奋斗”

  办一种合于人民大众所需要的报纸,是邹韬奋长久的愿望。1932年,《生活日报》在上海没有办成,1936年6月7日,终于在香港的贫民窟诞生了。《生活日报》在香港出版55天,共出5期,日销量为2万份。这比当地的日报五六千份好多了。但是由于香港偏离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没法满足读者的要求。8月1日,《生活日报》迁移到上海,邹韬奋不顾个人安危,也跟着回到上海,进行报纸的恢复工作。但因国民党政府不给办登记手续,《生活日报》没有再和读者见面。

  团结、御侮是救国会忙碌的两件大事。邹韬奋积极参与援助绥远抗战,积极支持日商纱厂工人罢工,在《生活星期刊》发表社论积极声援。当时,有朋友告诫邹韬奋将有被捕的危险,邹韬奋说:“我以胸怀坦白,不以为意,照常做我的工作。我这时的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绥远的被侵略,每日所焦思苦虑的只是这个问题。”1936年11月22日深夜,邹韬奋却突然地被捕了。

  1937年8月3日,邹韬奋从苏州狱中释放,回到上海,立马投入到全国团结御侮的活动中。8月9日《抗战》第1号问世,还增加出版6天1期的《抗战画报》。同时,邹韬奋还兼任《国民周刊》的评论委员会委员,统由生活书店发行。他以生活书店和《抗战》三日刊为据点,利用宣讲的嘴和锋利的笔,对时局作出敏锐的观察,对各方动向作出深刻的分析,批判汉奸和准汉奸的“亡国论”,批判急于求成的速胜论,驳斥汪精卫亲日派的投降谬论。

  淞沪抗战,上海战局支撑3个月,11月12日,上海沦陷。邹韬奋和他的挚友以及生活书店的大部分干部准备西撤,重点是重庆和西安等地并部署内地开设分店。11月27日,邹韬奋坐一条法国船离开上海。邹韬奋对这次流亡的心情曾说:“第三次流亡的心理,和第一、二两次以及以后几次都迥然不同。”这次是因为“转移阵地的流亡,也只是为工作的转移地点。”惟其如此,“这次的流亡更富有向前积极努力奋斗的意义。”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1-02-20 14:58:5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赵毅敏:中共宣传战线上的传奇人物

下一篇:血雨腥风中的潜伏英雄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